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永惠

作品数:71 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7篇头痛
  • 17篇偏头痛
  • 15篇卒中
  • 12篇抑郁
  • 11篇卒中后
  • 10篇前庭
  • 10篇发病
  • 9篇脑卒中
  • 6篇疾病
  • 6篇发病机制
  • 6篇磁共振
  • 5篇蛋白
  • 5篇眩晕
  • 5篇血管
  • 5篇依达拉奉
  • 5篇细胞
  • 5篇脑卒中后
  • 5篇成像
  • 4篇自由基清除剂
  • 4篇朊蛋白

机构

  • 66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哈尔滨建筑大...

作者

  • 71篇潘永惠
  • 10篇段淑荣
  • 9篇王永晨
  • 6篇赵庆杰
  • 6篇李芳
  • 5篇赵节绪
  • 5篇张黎明
  • 4篇王晓羽
  • 4篇张宁
  • 4篇张维娜
  • 4篇赵越
  • 3篇王德生
  • 3篇孙婷婷
  • 3篇丰宏林
  • 3篇史珊珊
  • 3篇林静涵
  • 3篇杨莹莹
  • 3篇王森
  • 2篇赵敬堃
  • 2篇张蕾

传媒

  • 9篇神经疾病与精...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伤残医学杂志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GRP与偏头痛伴发焦虑抑郁的关系被引量:8
2017年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疾病,其临床特征呈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h,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日常活动可加重,安静、休息可缓解。多伴发认知、睡眠、情感和运动障碍。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有8.5亿人患有偏头痛[1]。
汪晶晶潘永惠
关键词:偏头痛焦虑抑郁CGRP伴发
前庭性偏头痛基因学研究进展
2021年
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良性复发性眩晕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在人群中的高发病率以及较差的药物治疗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前庭性偏头痛的基因学研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开发诊断标记物及新型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前庭性偏头痛的基因学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今后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陈祺慧潘永惠
关键词:眩晕基因学发病机制
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血管因素是独立于年龄的导致痴呆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早期即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甚至认知损害发生之前,血管性因素以及脑血管病是唯一可治疗的,并且能够延缓甚至逆转痴呆进展的干预靶点。因此早期诊断出VCIND的病例,治疗血管性因素及脑血管病,有利于VCI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现对VCIND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吕秋颖潘永惠
关键词:脑血管病血管性危险因素
偏头痛三叉神经血管通路脑区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常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剧烈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有时还合并情感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和皮质扩散性抑制学说,其中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三叉神经血管学说[1-2]。迄今为止,通过偏头痛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偏头痛反复发作会造成大脑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殷丽丽潘永惠
关键词:三叉神经偏头痛血管通路脑区影像学功能紊乱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英文)被引量:7
2005年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与预后也不相同。阿尔茨海默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性痴呆则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的:对比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差异。设计:以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的回顾性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6-12/2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出院后复诊患者,病史提供均为本人或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传播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和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均诊断为轻、中度痴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以下分析指标:①临床特点:a.疾病进展过程。b.认知功能:远、近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定时及定向力等。c.情感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欣快、强哭、强笑等。d.人格变化:淡漠、主动性减退。②脑电地形图:选择最能证明问题的异常段信号进行采样,计算得到1~30Hz总功率的θ,δ,α和β4个频带功率值。③脑诱发电位:选择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N1,P2,N2,P3潜伏期和靶P2,P3波幅。采用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结果:共有9例阿尔�
潘永惠段淑荣赵庆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脑图脑电描记术诱发电位
置信专业活动在神经内科住培模式构建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4年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是强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但仍存在着无法忽视的不足,因此文章引入了置信专业活动这一概念。置信专业活动是指在临床环境中监督者通过观察和衡量后可以信任并委托给学员的专业活动,这一活动可以高效并且可靠地帮助监督者判断住培学员的能力,并促进住培学员能力的提升。目前为止,我国神经内科现有形成性评价体系仍不全面,无法有效地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学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能力,国内也没有神经内科住培相关的置信专业活动。文章立足2020—2023年国内外临床医学教育相关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践经验分析置信专业活动的发展起源、现状、阻碍和前景,为我国神经内科住培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及方向。
吕蔓华薛腾腾曾圆圆段淑荣沈月娥郭庆峰潘永惠
关键词:胜任力医学教育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自由基清除剂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存活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从细胞存活率角度观察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朊蛋白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MTT法,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存活率改变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依达拉奉(15、30、45、60μmol/L)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保护作用更加明显,呈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结论依达拉奉对PrP106-126诱导的分化PC12细胞具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感染PrP106-126后的分化PC12细胞的存活率而表现出来。
潘永惠赵节绪潘尚哈李芳白石
关键词:依达拉奉朊蛋白病MTT法细胞存活率
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综合征,日益受到众多神经内科医生的关注。目前对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及病理机制存在较大争议。长期反复的偏头痛或眩晕发作,其积累效应可引起颅脑结构及功能改变,同时也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功能磁共振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可以早于脑部结构改变,及时发现许多亚临床阶段疾病的功能改变,利于早期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文中就前庭性偏头痛的病理机制、诊断标准、临床特点、认知功能改变和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张军莉刘馨怡潘永惠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复方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附50例)
1996年
潘永惠王永晨蒋中超
关键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滴眼液角膜病变角膜荧光素染色
脑缺血后神经元Caspase-3mRNA表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神经元存在两种死亡形式:坏死(necrosis)和凋亡(apoptosis).细胞的死亡形式取决于细胞类型及其受到的损伤的性质和强度.轻度、短时间的缺血刺激常表现为凋亡.凋亡是指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和其表达调控的改变.内源性凋亡调节基因的表达可能在决定缺血性神经细胞的生死命运中起重要作用.Caspase是涉及细胞凋亡的蛋白酶,参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潘永惠李芳代亚美
关键词:脑缺血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