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霄

作品数:52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1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应激
  • 8篇睡眠
  • 7篇心理
  • 6篇蛋白
  • 5篇淀粉样
  • 5篇淀粉样蛋白
  • 5篇心理健康
  • 5篇应激障碍
  • 5篇睡眠障碍
  • 5篇情绪
  • 5篇Β淀粉样
  • 5篇Β淀粉样蛋白
  • 4篇皮质
  • 4篇军校
  • 4篇教学
  • 4篇创伤
  • 4篇创伤后
  • 3篇大学生
  • 3篇地震
  • 3篇医师

机构

  • 51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伊利诺伊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总后勤...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52篇潘霄
  • 20篇唐云翔
  • 17篇严进
  • 11篇崔轶
  • 10篇邓光辉
  • 10篇刘涛生
  • 8篇尹又
  • 8篇董薇
  • 7篇徐淼
  • 4篇庄建华
  • 4篇刘伟志
  • 4篇刘佳佳
  • 3篇李澎
  • 3篇赵忠新
  • 3篇崔婧
  • 3篇苏彤
  • 2篇蒋春雷
  • 2篇李慈
  • 2篇魏存
  • 2篇方以群

传媒

  • 7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医学与社会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医学争鸣
  • 2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睡眠片段化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间液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目的]本部分研究利用AD模型大鼠,观察AD模型大鼠是否出现睡眠片段化。其次,为了加速睡眠片段化对AD病理改变的病理进程,本研究使用了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对AD模型大鼠进行睡眠片段化处理...
潘霄尹又赵忠新
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图片认知评估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图片主观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43名本科生,随机分为睡眠剥夺组(n=23)和正常睡眠组(n=20),因正常睡眠组有2人未参加后测任务,1人前测数据丢失,故正常睡眠组最终纳入被试17人。睡眠剥夺组在前测结束后进行睡眠剥夺(22:00~次日08:00)。正常睡眠组不做干预。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选取正、中、负性图片共216张(前测108张,后测108张;每类图片36张),通过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考察两组被试在前后2次测试中主观情绪的变化以及整晚睡眠剥夺对情绪图片主观评估的影响。结果睡眠剥夺对正性和负性情绪图片的评分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中性图片的愉悦度评分存在负性偏倚,睡眠剥夺组对中性图片的愉悦度评分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睡眠组前、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控制协变量主观情绪后,睡眠剥夺造成的对中性图片愉悦度评分上的负性偏倚依然存在;睡眠剥夺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评分大于正常睡眠组(P<0.05)。结论睡眠在情绪评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睡眠剥夺可导致个体对中性刺激的评估发生负性偏倚。
李自强戈英男苏彤崔轶潘霄严进唐云翔
关键词:睡眠剥夺情绪评估前额叶皮质情绪状态
睡眠片段化对AD疾病进展和病理改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与Alzheimer病的交互作用  目的:明确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与Alzheimer病的交互作用。首先观察Alzheimer...
潘霄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Β淀粉样蛋白
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与Alzheimer病的交互作用
[目的]明确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与Alzheimer病的交互作用。观察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的发生情况,并了解睡眠片段化对Alzheimer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一:共43例未用药物...
潘霄尹又赵忠新
关键词:ALZHEIMER病
上海市某军医大学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军医大学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综合幸福感问卷和一般情况问卷对7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性别(P<0.01)、是否独生子女(P<0.05)、不同年级(P<0.01)、不同生源地(P<0.01)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军医大学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与普通院校大学生在不同性别、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军医大学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负性情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和人格成长呈正相关(P<0.05)。结论:军医大学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较高,对幸福感存在较积极的影响。
舒文锐唐云翔潘霄邓光辉董薇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幸福感
案例教学方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军医大学在全军心理医师培训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并通过自编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方法在启发性、直观性、实际操作性等方面效果较好,能够使学员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分析了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崔轶潘霄严进张志坚刘涛生吴荔荔唐云翔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法心理医师LEARNING
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与Alzheimer病的交互作用
目的 明确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与Alzheimer病的交互作用.观察Alzheimer病患者睡眠片段化的发生情况,并了解睡眠片段化对Alzheimer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一:共43例未用药物的A...
潘霄尹又赵忠新
表象训练对模拟1~20 m深度快速上浮脱险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受训者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方法对28名受训者(潜艇员)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的主观应激水平("焦虑温度计")及客观应激水平(唾液嗜铬粒蛋白A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中14名受训者使用表象训练法进行应激干预,比较两组主、客观应激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模拟快速上浮脱险深度的增加,受训者主观应激水平(F=18.283,P<0.01)及客观应激水平(F=13.283,P<0.01)均有所增加,表象训练可以降低受训者在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的主观应激(F=4.585,P=0.042),对客观应激未见效果(F=0.136,P=0.715)。结论模拟快速上浮脱险可引起受训者的应激变化,表象训练可降低该过程中的主观应激。
唐云翔李慈崔轶潘霄于峰涛顾秀良刘涛生董薇董建树严进方以群
关键词:快速上浮脱险应激表象训练
军人不同体力付出后短时间内注意网络测试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军人在不同体力付出后短时间内的注意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200名军人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静息组、小体力付出组、中等体力付出组和大体力付出组,共4组,每组50名。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在不同体力付出后即刻对各组军人进行测试,比较其注意功能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军人与普通成人比较在警觉作用、定向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执行控制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体力付出情况下,军人各组间警觉作用、定向作用和执行控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小体力付出组在警觉作用、定向作用和执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组,注意网络3个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小体力付出组、中等体力付出组和大体力付出组注意网络3个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体力付出后军人的注意功能变化差异显著,小体力付出对注意功能存在促进作用,随着体力付出的增加,注意功能下降。
舒文锐崔轶严进尹又徐淼潘霄
关键词:军人
模拟快速上浮脱险中受训者焦虑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快速上浮脱险训练过程中受训者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温度计"对28名受训者在1m适应性训练及1m、3m、10m、30m不同深度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焦虑值进行测定,其中14名受训者使用生物反馈放松技术干预。结果 1m适应性训练中受训者焦虑值显著高于1m正式训练时(生物反馈组t=7.975,P<0.000;对照组t=3.366,P=0.005);正式训练时,随脱险深度增加受训者焦虑值增高(F=6.745,P<0.000);生物反馈放松技术对控制受训者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中的焦虑效果不明显(F=0.376,P=0.545)。结论模拟快速上浮训练中受训者的焦虑既受生理因素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唐云翔李慈崔轶董薇潘霄董建树刘涛生曹爱萍严进方以群
关键词:快速上浮应激焦虑受训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