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英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强制性并置:《荒原》诗体结构的陌生化
- 2010年
- 强制性并置使《荒原》从诗体结构上形成陌生化。《荒原》的强制性并置主要表现为人物指称的强制性并置、典故的强制性并置和意象的强制性并置。
- 熊海英
- 关键词:《荒原》强制性并置陌生化
- 茨维坦·托多罗夫:作为结构的阅读被引量:1
- 2011年
- 法国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作为结构的阅读"等理论概念的脉络是从注重文本结构分析到注重读者阅读体验,从结构主义到对话批评。运用"作为结构的阅读"这一理论指导可以使读者认识到,作品人物通过不同读者、不同时期的阅读建构呈现为变动不居的人物形象,从而赋予文本材料这一客观事物以鲜活的生命。
- 熊海英李异辉
- 关键词:文本
- 《荒原》中荒原意识的构筑与演绎被引量:3
- 2009年
- 艾略特的《荒原》用陌生化的艺术感受方式构筑了荒原意识,用化丑为美的方式演绎了荒原意识。
- 熊海英
- 关键词:荒原意识陌生化化丑为美宗教
- 无言的呼唤——从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空白”思想探视《所罗门之歌》的语言特点被引量:1
- 2010年
-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意在借助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空白"思想探视《所罗门之歌》的语言特点。小说语言中留下的大量空白使得其语言富于音乐的韵律和画面感,这些语言特点成功地邀请了读者的参与,从而实现了小说文本的最高价值。
- 李异辉王芳熊海英
-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音乐节奏感画面感
-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2020年
- 人才是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是我国各大高校的使命。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熊海英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
- 自我分裂与主体间性:《宠儿》中的主体建构被引量:5
- 2010年
-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着重塑造了塞丝和宠儿两个人物形象。作品的情节和涉及的其他人物形象大都是围绕这两个人物间的关系展开的。塞丝和宠儿互为主体,共同建构并结构着对方的主体性。因此,二者的主体间性是贯穿小说《宠儿》的一条主线。
- 熊海英李长亭
-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主体间性宠儿
- 心理需求指引下的毁灭之路——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悲惨命运被引量:2
- 2011年
- 雪莱·玛丽在她19岁的时候出版了《弗兰肯斯坦》或《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在那之后的将近两百年,这个科学家利用死人的躯体创造生命体的故事一直成为了我们的梦魇。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也对此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评论分析。文章拟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入手,来探求怪物在人类世界寻求自我和身份的悲剧命运的根源。
- 熊海英
-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根基
- 论神话原型对《荒原》的陌生化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荒原》以神话原型为主线,通过"异化"手法,营造陌生感觉。《荒原》进行陌生化表达所运用的神话原型主要有"死而复活"、"寻找圣杯"和"水与火"。
- 熊海英
- 关键词:荒原神话原型陌生化
- 试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能指功能与主体间性
- 2011年
-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人们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只"无影手"的操控下,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有人被这只手勒得疯狂、窒息;而有的人则借此飞黄腾达、财源滚滚。因此,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个穿梭不息的能指,表现并规定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体间性。
- 熊海英李长亭
-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主体间性
- 艾略特诗歌中的陌生化技法被引量:5
- 2010年
- 在《降月》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种种陌生化技巧对常规月亮意象进行彻底重塑,展现了一幅极端陌生化的月夜图景。陌生化艺术技巧疏远了读者对于月亮的常规感知,颠覆了读者的惯性期待心理,在主题和技法上成为长诗《荒原》的前奏。
- 熊海英
- 关键词:陌生化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