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斜视
  • 6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斜
  • 3篇外斜视
  • 2篇诊疗
  • 2篇手术探讨
  • 2篇内斜
  • 2篇内斜视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内斜视
  • 1篇知觉性外斜视
  • 1篇手术后复发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双上转肌麻痹
  • 1篇葡萄膜
  • 1篇葡萄膜黑色素...
  • 1篇切除
  • 1篇肿瘤

机构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王雨生
  • 9篇王为农
  • 8篇郭长梅
  • 4篇胡丹
  • 3篇张桂鸥
  • 1篇杜军辉
  • 1篇陈翔
  • 1篇蔡莉

传媒

  • 3篇陕西省医学会...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2014年斜...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手术后复发一例
2008年
患者女,31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2年余,加重4月余于2007年11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0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逐渐下降,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在外院行眼眶CT检查,发现右侧眼球前壁睫状体区有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11mm×7mm×18mm;冠状位见右侧眼球内上壁约11点至12点时钟位有局限性软组织节结影突向眼球内,大小约11mm×20mm。
陈翔王雨生蔡莉王为农胡丹
关键词:复发
两种少见类型斜视诊疗
郭长梅王为农王雨生张桂鸥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在某些大角度外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在某些类型大角度外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01/2008—07在外斜视矫正术中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的临床病例48例,其中分开过强型外斜视29例,知觉性外斜视16例,麻痹性外斜视3例。所有病例外斜视度数均〉40^△。手术原则是尽量在2条肌肉上完成斜视度的矫正。分开过强型外斜视先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8.0~9.5mm),残余度数再行一眼内直肌缩短术。知觉性外斜视手术首选视力较差的斜视眼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8.0~12mm)加内直肌缩短(6~8mm),若矫正不足再行对侧眼外直肌后徙术。动眼神经不全麻痹者行麻痹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12~13mm)加内直肌大量截除(10mm)。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外观良好,29例分开过强型外斜视中,23例正位,6例欠矫;16例知觉性外斜视中13例正位,2例欠矫,1例过矫;3例麻痹性外斜视中,1例正位,2例欠矫。所有欠矫或过矫均在±8~±15^△,均不需要二次手术。所有病例中3例分开过强型外斜视和2例知觉性外斜视出现轻度外转不足,外转时角膜缘距外眦角约2~3mm;3例麻痹性外斜视外转不足均在3~4mm。结论: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大度数的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知觉性外斜视及麻痹性外斜视效果满意,避免了损伤过多的眼外肌,增加了外斜视矫正术的一次成功率。
郭长梅王为农王雨生胡丹
关键词:知觉性外斜视
不同类型成人麻痹性斜视的手术探讨
目的:观察和探讨成人麻痹性斜视的类型和手术矫正。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7月成人麻痹性斜视临床病例19例,其中外直肌麻痹5例,上斜肌麻痹5例,上直肌麻痹3例,内直肌麻痹3例,下直肌麻痹2例,双上转...
郭长梅王为农王雨生胡丹杜军辉
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手术设计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觉障碍发病年龄、病因、知觉性斜视类型、屈光状态;83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方式首选偏斜眼超常量手术,外斜视分为预期术毕正位组和预期术毕过矫组。观察手术前后眼位情况。结果 32例知觉性内斜视患者视觉障碍全部发生在出生后5岁内,其中29例(90.63%)患者发生在生后6个月内。67例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生后5岁内发生视觉障碍者43例(64.18%),5岁以后发生视觉障碍者24例,内/外斜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24,P=0.000)。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状态:知觉性内斜视和外斜视的健眼等效球镜分别为(-0.32±2.52)DS和(-1.31±2.25)DS,患眼等效球镜分别为(0.63±5.60)DS和(-1.78±6.34)D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P=0.181)。术后随访6个月~1.2a,27例知觉性内斜视患者末次随访时,正位19例、欠矫7例、过矫1例。知觉性外斜视中预期术毕正位组20例,末次随访时正位11例、欠矫9例;预期术毕过矫组36例,正位27例、欠矫7例、过矫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知觉性斜视中屈光参差性弱视为主要原因。知觉性斜视类型与视觉障碍发病年龄有关,5岁以内视觉障碍者宜发生内斜视。知觉性内/外斜视手术设计不同,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郭长梅王雨生王为农张桂鸥
关键词:内斜视外斜视手术
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l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ll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郭长梅王为农王雨生胡丹
关键词:V型斜视下斜肌减弱术
68例知觉性斜视手术治疗
:观察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探讨其手术设计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 年我院99 例知觉性斜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斜视类型、病因、斜视度数及发生视力障碍的年龄,观察手术矫正63 例知觉性斜视的术后效果...
郭长梅王雨生王为农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6 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戴全矫眼镜半年以后,手术矫治非调节因素所致的内斜视.手术量按照戴全矫镜后残余斜视度设计,观察58 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前后眼...
郭长梅王雨生王为农
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伴外斜视6例诊疗
目的: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是单眼的上直肌和下斜肌同时麻痹,在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相对少见,同时伴有大角度外斜视者更增加了手术难度。本文探讨了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伴水平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2...
郭长梅王为农王雨生张桂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