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体健

作品数:227 被引量:2,186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1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1篇污染
  • 32篇气溶胶
  • 32篇大气污染
  • 25篇颗粒物
  • 24篇臭氧
  • 18篇空气质量
  • 17篇气候
  • 17篇空气污染
  • 15篇气象
  • 15篇污染物
  • 15篇值模拟
  • 14篇数值模拟
  • 13篇细颗粒
  • 13篇细颗粒物
  • 13篇WRF
  • 12篇污染特征
  • 12篇光化学
  • 11篇城市
  • 8篇气候效应
  • 8篇化学质量平衡

机构

  • 223篇南京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江苏省环境科...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安徽省气象局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4篇上海市气象局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南海气象防灾...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省环境监...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作者

  • 226篇王体健
  • 48篇谢旻
  • 28篇李树
  • 28篇庄炳亮
  • 23篇李宗恺
  • 12篇江飞
  • 12篇金龙山
  • 11篇胡正义
  • 9篇田军
  • 9篇张欣
  • 8篇束蕾
  • 7篇朱佳雷
  • 7篇王勤耕
  • 7篇石睿
  • 7篇蒋自强
  • 7篇黄晓娴
  • 7篇沈凡卉
  • 6篇韩永
  • 6篇刘丽
  • 6篇蔡彦枫

传媒

  • 2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9篇气象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学报
  • 13篇南京大学学报...
  • 8篇环境科学
  • 7篇气候与环境研...
  • 6篇南京气象学院...
  • 5篇大气科学
  • 5篇高原气象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装备环境工程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环境监控与预...
  • 2篇电力环境保护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8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23篇2012
  • 17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2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6年夏季南京大气污染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为研究南京夏季大气复合污染的特征,2016年8月15日~9月15日期间开展了强化观测实验,本文利用仙林、鼓楼80m楼顶2个站点的强化观测资料,结合草场门常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南京不同地区夏季O_3和颗粒物(PM_(2.5)、PM_(10))的浓度特征和相关性,以及郊区水溶性离子与其气态前体物的转化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3个站点O_3平均小时浓度为100.3μg/m^3.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为41.1和67.8μg/m^3,郊区夜间存在颗粒物浓度高值.SO_4^(2-)、NO_3^-、NH_4^+浓度总和占PM_(2.5)浓度的比值达到61%,OC(有机碳)/EC(元素碳)比值范围为0.8~4.0,日均值超过2.0的天数占77%,城、郊均存在二次污染.白天O_3与颗粒物(PM_(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变化,硫转化率(SOR)、氮转化率(NOR)分别与O_3浓度、湿度显著正相关.HONO主要在夜间积累,HCl和HNO_3浓度峰值出现在下午.与其它无机盐相比,NH_4^+在总氨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大气中的氨主要以气态NH_3存在.观测期间O_3污染较重,O_3与颗粒物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化学反应在颗粒物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此外还可能存在城区向郊区的污染输送.
高丽波王体健崔金梦陈楚曹云擎王德羿
关键词:O3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空气污染
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5
2010年
介绍了上海市世博环境空气质量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框架,分析了各模式在上海市空气质量预报及排放源污染贡献测算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开发多种预报手段、实施集合预报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发展方向。
王茜伏晴艳王自发王体健刘萍陆涛林陈渊段玉森黄嫣旻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排放源
土壤氮氧化物排放及其对中国地区对流层光化学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Williams的模型估计中国地区土壤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的排放,并运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以及光化学模式Calgrid模拟不同季节和不同人为源情况下土壤NOX排放对中国地区光化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土壤NOX排放总量为225.8 Gg N,是人为源的7%,这一比例在夏季将达到23.4%;排放量有明显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土壤源不仅使NOX、O3、HNO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Nitrate,PAN)的全国平均浓度增加,还显著改变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4种污染物全国平均浓度的最大增量分别为2.37、26.08、9.79和0.43μg m-3,增量在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在各地区的增减随排放源、气象条件和光化学特性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人为NOX排放的增加,土壤源在光化学中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土壤NOX排放在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谢旻王体健张美根杨修群
关键词:土壤源氮氧化物光化学反应数值模拟
江苏省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相关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煤炭在江苏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江苏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应对煤炭消费实施多方面有效地控制。
许瑞林王体健
关键词:煤炭消费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能源资源
宜兴市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和来源解析被引量:6
2018年
通过在宜兴市3个监测站点对细颗粒物(PM_(2.5))开展不同季节采样,对样品做化学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PM_(2.5)来源贡献。结果表明,宜兴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37.5μg/m^3,冬季质量浓度最高,为53.1μg/m^3。PM_(2.5)主要化学成分为SO_4^(2-)、NO_3^-、OC、EC、NH_4^+、Cl^-、Ca、Na、Al。PM_(2.5)的主要排放源贡献为二次硫酸盐(21.0%)、二次有机气溶胶(14.9%)、二次硝酸盐(14.1%)和燃煤电厂(8.0%)。利用本地排放源清单进行二次来源解析,得到全年主要排放源贡献为工业(33.1%)、燃煤(23.1%)、移动源(17.6%)、扬尘(9.3%)和其他来源(16.9%)。减轻颗粒物污染,重点是控制工业生产、燃煤及机动车中的排放。
王大春陈璞珑黄图南王体健史文科史梦伟
关键词:细颗粒物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双碳”目标对我国未来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被引量:10
2022年
近期,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和时间节点,未来我国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区域气候-化学-生态耦合模型Reg CM-Chem-YIBs,基于代表性浓度途径气候情景RCP4.5,使用中国未来排放动态预测模型(Dynamic Projection model for Emissions in China,DPEC)2030年排放数据,模拟预测了考虑实现“双碳”目标的情景下,未来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2015年,在未来区域减排政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2030年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_(2.5))、臭氧(O_(3))、二氧化碳(CO_(2))平均浓度相对2015年分别下降了36.8、19.8μg m^(-3)和1.9 ppm(1 ppm=1μL L^(-1)).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将有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在0.5~1.5 K之间,降水和云量分别减少了1~2 mm d^(-1)和3%~6%;北方地区气温有所降低,一般在1 K以下,降水和云量分别增加了2 mm d^(-1)和6%左右.总体而言,区域减排政策对于PM_(2.5)、O_(3)和CO_(2)浓度的影响较大,是未来空气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全球气候变化对气温、云和降水的影响更大.“双碳”目标下的减排政策将大大改善空气质量,但会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有所上升.因此,缓解区域气候变化需要更为合理的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协同减排政策和全球的共同参与.
徐北瑶王体健李树庄炳亮谢旻李蒙蒙谢晓栋
关键词:气候变化空气质量
太原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和输送特征研究
利用太原市7个环境监测站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太原市SO2、PM10、NO2的变化特征,结合后向轨迹模式和分析太原市大气的输送特征和不同气团对太原市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原市空气质量以良和...
赵恒王体健刘丽庄炳亮邓君俊
关键词:大气污染特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大气输送
文献传递
基于数值模拟的青岛市O3快速来源解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建立臭氧污染快速来源解析方法,提高解析结果的时空分辨率,以2017、2018年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实践为契机,利用CAMx-OSAT模型的污染源识别与追踪技术,预测解析未来时段特别是污染期间不同区域、行业的排放源对目标站点O3浓度的贡献量和贡献率。结果显示:模拟的春、夏季2个时段青岛市的O3来源主要为工业、电厂、交通、生活源,2个时段的模拟结果本地和外来源中工业源的贡献分别占62. 0%和65. 0%,交通源分别占24. 5%和16. 0%,生活源分别占8. 4%和8. 0%,电厂源分别占5. 0%和11. 0%,O3高浓度污染时,工业源的贡献上升明显,青岛市的O3浓度外来源的贡献约占40%~80%。该数值模型O3来源解析及预测方法已成功用于青岛市的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及应急管控。
王静束蕾石来元薛莲孟赫陈璞珑王体健
关键词:臭氧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对近地面光化学活动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2008 年4 月2 日~7 日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及两个站点近地面O3、NOx、PM10 监测资料的分析,从中发现气溶胶可能影响近地面光化学活动的实例。利用光化学箱模式对该实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气溶胶对光化...
蔡彦枫王体健
关键词:气溶胶近地面臭氧光解反应
长三角地区城市O3和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7
2019年
O3和PM2.5是影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利用2016年33个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站6项污染物的小时浓度及4个省会城市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O3和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O3年平均浓度为50~73μg·m-3,平均为61μg·m^-3;除芜湖和宣城外,其余31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状况,超标率为0.34%~18.86%,平均为5.68%。O3在5月和9月达到浓度高值;四季O3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夏季O3峰值浓度最高值为157μg·m^-3。O3浓度沿海城市整体高于内陆城市;夏季宿迁—淮安—滁州片区O3污染较重。O3与NO2、CO显著负相关,且与NO2相关性较强;O3与气温、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呈负相关。PM2.5年平均浓度在25~62μg·m-3范围内,平均为49μg·m^-3;各城市均出现PM2.5超标,滁州PM2.5超标率最大,为23.91%。PM2.5在3月和12、1月达到浓度峰值;其日变化呈双峰型,09∶00—10∶00和22∶00—23∶00达到峰值。冬季徐州PM2.5浓度最高,为102μg·m^-3。PM2.5与NO2、CO、SO2、PM10显著正相关,与气温、风速、降水负相关。
孙丹丹杨书运王体健束蕾曲雅微
关键词:O3PM2.5污染特征影响因素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