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AA-SMA-PEGMA的表面活性研究
- <正>两亲性聚合物可以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兼具高分子的增粘性和低分子的表面活性, 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无规型两亲性聚合物是其中之一,相比于接枝型或嵌段型,其合成方法较为简单,有利于推广和应用。尽管其降低表面活性...
- 管丹张明祖王凯军
- 文献传递
- 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AA-SMA-PEGMA的表面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利用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两亲性共聚物Poly(MAA-SMA-PEGMA)。研究了其结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探讨了由共聚物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配体系。结果表明高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5∶5后,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都有所降低,接近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 管丹张明祖王凯军
- 关键词:复配体系
- 热致变色材料制备及微胶囊包封被引量:6
- 2008年
- 以热敏玫红TF-R1(隐色染料)、双酚A(显色剂)和十六醇(溶剂)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类热致变色复配物,其最佳质量比m(热敏玫红TF-R1)∶m(双酚A)∶m(十六醇)为1∶5∶60.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甲醛[n(脲)∶n(甲醛)为2∶3]预聚体(简称脲醛树脂).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热致变色复配物为囊芯,制备了微胶囊,并测试了微胶囊的结构、变色性能、耐溶剂及耐酸碱性等.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基本没有影响变色材料的变色性能,而且提高了其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从而扩大了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
- 王凯军张明祖管丹
- 关键词:热致变色材料脲醛树脂微胶囊
- 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可逆热致变色是指一种颜色受热升温时变为另一种颜色,冷却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的现象。热致变色材料主要由电子给予体、电子接受体和溶剂性化合物3类物质组成,其中决定颜色的是电子给予体,决定显色深浅的是电子接受体,溶剂则决定变色温度。当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平衡反应时,表现为可逆热致变色现象。国内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研究方面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已研制出了几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研究开发出具有灵敏度高、可逆性好、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合成工艺简单实用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已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研究领域。对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化包覆,对其变色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但这样可将热致变色复配物与外界隔离,减少外界物质对其变色性能的影响,同时可避免受热变色时组分材料的流失,较好地保持其变色性能等,这将大大促进此类可逆热致变色性材料在测量、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本试验对热敏玫红TF-R_1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微胶囊化采用原位聚合法,其壁材选用脲醛树脂。
- 王凯军张明祖管丹
- 关键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微胶囊化复配物电子接受体中科院化学所
- 两亲性无规共聚物MAA-SMA-PEGMA的表面活性研究
- 2007年
- 利用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常规自由基无规共聚反应,合成了两亲性共聚物Poly(MAA-SMA-PEGMA)。对其结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表面张力等进行了研究,并对由共聚物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配体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高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5∶5后,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都有所降低,接近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
- 管丹张明祖王凯军
- 关键词:复配体系
- 热致变色复配物的配制及微胶囊化研究
-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热敏玫红TF-R。/双酚A热致变色复配物的制备及其微胶囊化工艺的优化。以隐色染料热敏玫红TF-R1为电子给予体、显色剂双酚A为电子接受体和十六醇为溶剂制各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确定了其最佳配比。利用红外光谱...
- 王凯军
- 关键词:微胶囊热致变色材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