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坤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小麦
  • 3篇土壤
  • 3篇重金属CD
  • 2篇底泥
  • 2篇冬小麦
  • 2篇锈菌
  • 2篇叶锈菌
  • 2篇湖泊
  • 2篇湖泊底泥
  • 2篇CD
  • 1篇氮含量
  • 1篇氮水平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多态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有机质
  • 1篇原位
  • 1篇生物标志

机构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8篇王坤
  • 2篇王殿武
  • 2篇谢建治
  • 2篇刘大群
  • 2篇张芮华
  • 1篇李晓欣
  • 1篇杨文香
  • 1篇王海燕
  • 1篇李星
  • 1篇宁国辉
  • 1篇高琳
  • 1篇张学营
  • 1篇赵勇
  • 1篇冯丽娜
  • 1篇王晖
  • 1篇付胜杰
  • 1篇林志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土壤质地和碳氮比对龙葵富集重金属Cd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在盆栽种植龙葵条件下,研究土壤质地、碳氮比和外源投加Cd对龙葵地上、下部富集重金属Cd、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Cd投加浓度时,不同质地和碳氮比处理,植株地上、地下部Cd含量、富集系数均为砂土〉粘土〉壤土和25;1〉35:1〉15:1,但植株地上部带走Cd量以壤土和碳氮比25:1为最高;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为砂土〉壤土〉粘土,碳氮比处理25:1〉35:1〉15:1;地上部生物量以壤土和碳氮比15:1为最高。同一质地和碳氮比下,随着外源添加Cd含量增加,植株地上、地下部Cd含量、植株地上部Cd含量除粘土、砂土先增后降外,其他处理均呈增加趋势,且土壤有效态Cd含量也随之增大,但富集系数随之减小,Cd投加量大于20~40mg/kg时对龙葵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坤王小敏赵勇林志谢建治
关键词:土壤质地碳氮比CD
叶锈菌与TcLr19小麦互作中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是指植物在病理或病理相关环境下诱导产生的一类蛋白,简称PR蛋白。其中β-1,3-葡聚糖酶是一类重要的PR蛋白,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植物防卫反应基...
王坤高琳王海燕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克隆实时定量PCR
原位土壤镉铜铅复合污染对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的毒性效应
2023年
为探究河北省保定周边地区重金属(Cd、Cu与Pb)污染土壤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分别在清洁土(S0)和2种原位重金属[Cd-Cu(S1)和Cd-Cu-Pb(S2)]污染土壤下,研究野生蚓—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暴露7、14和28 d后生物量变化、重金属富集及其生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随暴露时间增加,S1与S2污染土壤下天锡杜拉蚓的生物量均显著下降(P<0.05);2)S1与S2处理下蚯蚓重金属富集系数(BAF)均表现为Cd>Pb>Cu,且S1处理下BAF均大于S2下结果,这与污染土中重金属有效性有关;3)采用IBRv2指数分析蚯蚓体内生化指标(TP、GPx、GSH、MDA和AChE)的变化趋势。前期暴露7 d时S1与S2处理下蚯蚓体内各项生化指标响应剧烈,表现为机体氧化胁迫、脂质损伤、神经抑制和蛋白消耗,GSH与GPx参与解毒过程等现象;14 d时蚯蚓体内各项指标趋于平缓(MDA降低,AChE与GPx活性抑制);28 d时S1与S2处理下蚯蚓响应呈相似趋势(GPx与AChE激活)。根据IBRv2综合指数,S1与S2处理下天锡杜拉蚓IBRv2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14 d时机体应激反应显著;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Cd-Cu复合污染土壤对天锡杜拉蚓在生化水平上的毒性效应表现更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Cd、Cu和Pb复合污染对蚯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慕晓泉尹悦李博杨杨王坤
关键词:氧化应激
湖泊底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铅、铜形态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田区试验研究了田间种植冬小麦条件下,底泥土地利用前后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形态演变及小麦各器官中铅、铜的富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试验所有处理中,可交换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2~0.10 mg·kg-1,碳酸盐结合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4~0.24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为0.41~1.88 mg·kg-1,有机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1.23~4.92 mg·kg-1,残渣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4.82~23.66 mg·kg-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交换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40.00%~200.00%,碳酸盐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36.84%~363.1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17~45.15%,有机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98%~62.61%,残渣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0.12%~9.69%,各处理的残渣态铅、铜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底泥用量增加,小麦根系、茎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植株对重金属铅、铜的富集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铜的富集系数均大于铅。小麦籽粒产量、茎叶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均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当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未超出我国相应标准,依此确定底泥环境安全施用量为3 051.29 t·hm-2。
王坤梁倩王飞商远凯张芮华谢建治
关键词:铅形态铜形态冬小麦
湖泊底泥与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蔬菜系统养分和重金属Cd的影响
2013年
采用田区试验研究湖泊底泥与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和小白菜养分、重金属Cd以及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泊底泥与无机肥配施能增加土壤和蔬菜的养分含量,同时导致土壤与小白菜中重金属Cd的含量增加。土壤中重金属Cd的含量未超标,小白菜Cd的含量在无机肥施用为N360P180K270和湖泊底泥投入量大于637.0t/hm2时超出我国蔬菜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随着湖泊底泥与无机肥配施量加大,可显著增加小白菜产量、提高小白菜品质,且不同配施处理下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均未超出我国蔬菜硝酸盐限量标准。因此,本研究条件下,湖泊底泥以637.0t/hm2和无机肥N360P180K270配施为小白菜高产优质的环境安全施用量。
张芮华王坤王殿武
关键词:湖泊底泥无机肥小白菜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前后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首次使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两种小麦材料近等基因系TcLr19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了苗期接种叶锈菌生理品种THTT前后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60对选扩引物对接种前后的小麦DNA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共得到3 554个片段。其中998个片段是两种甲基化模式中的一种,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的甲基化水平约为28.1%。在所有的引物中,并没有直接分离得到接菌前后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初步表明,叶锈菌可能并没有诱导植物基因组DNA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化。
付胜杰王晖冯丽娜李星王坤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DNA甲基化小麦叶锈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抗病性
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水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分布、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提高冬小麦产量,节约水资源,减少硝态氮淋失,采用不同施氮灌水处理的田间试验,以‘石新82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200kg/hm2(N200)和100kg/hm2(N100)]下灌水量[全生育期不灌水(T0)、拔节水和孕穗水各灌69mm(T2)、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各69mm(T3)]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呈指数下降,总长度、总干重在孕穗期达到最大,拔节期、孕穗期N200处理大于N100,成熟期T2(4.11,4.01cm/cm3)处理总根长最大;N200T3处理产量最高,为6 161.77kg/hm2,仅与N100T0处理存在显著差异;0~200cm土层硝态氮的总累积量N200处理显著高于N100处理,主要表现在140cm以上土层,且灌水量的增加会促进硝态氮向下的淋失。据此综合考虑,N200T2处理为最优的氮肥灌水用量。
张学营李晓欣王坤敖志东王殿武
关键词:冬小麦根系分布土壤硝态氮
土壤有机质和螯合剂对龙葵富集重金属Cd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添加土壤有机质和螯合剂对龙葵富集Cd含量、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以及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和螯合剂处理在相同Cd浓度下,地上、下部植株Cd含量和富集系数分别表现为有机质含量2%〉有机质含量4%〉有机质含量6%和EDTA〉EDDS〉对照,但植物地上部带走Cd量以6%有机质和EDTA处理为最高;土壤有效态Cd含量表现为2%〉4%〉6%,EDTA〉EDDS〉对照;地上部生物量以有机质6%和螯合剂对照处理为最高。随着Cd浓度的增大,相同有机质和螯合剂下,植物Cd含量、地上部带走Cd量和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呈增大趋势,但富集系数逐渐降低,其中3种含量有机质土壤下地上部的Cd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43~84.44,0.42~78.74,0.41~76.06;不同螯合剂处理下地上部Cd富集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6~90.83,0.57~113.70,0.54~113.28。当Cd添加浓度大于40mg/kg时,龙葵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王坤宁国辉谢建治王文星梁玉红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EDTAEDDSC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