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婷婷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彩超
  • 1篇饮食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诊...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痛风
  • 1篇周围血
  • 1篇周围血管病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作者

  • 4篇王婷婷
  • 2篇庄丽维
  • 2篇朱承雁
  • 1篇刘淑艳
  • 1篇陶娜
  • 1篇韩继武
  • 1篇赵丽莉
  • 1篇成志锋
  • 1篇凌霄华
  • 1篇王立国
  • 1篇刘铁夫
  • 1篇周悦
  • 1篇喻航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GP73、AFP-L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 (alpha-fetoprotein-L3,AFP-L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患者112例,其中PHC组55例,肝炎组25例,肝硬化组32例,另选择肝脏功能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GP73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和AFP-L3的浓度,并计算AFP-L3在AFP中所占比例.[结果]GP73、AFP-L3与AFP在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炎组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H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GP73+ AFP与AFP-L3+ AFP对PHC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使用AFP(92.7% vs 70.9%,P<0.01;89.1% vs 70.9%,P<0.05),而特异性基本无变化.[结论]联合检测GP73、AFP-L3和AFP,能提高对PHC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丽莉喻航刘淑艳刘铁夫朱承雁陶娜王婷婷庄丽维
关键词:高尔基体甲胎蛋白类
痛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炎类型。研究其流行病学,使临床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新的见解。研究表明,遗传倾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痛风的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诊断基于实验室和放射学特征,其中偏振光显微镜发现滑液中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是诊断的金标准。其成像方法主要有常规放射成像、超声检查、双能CT。其中超声和双能CT应用的进步使该领域的诊断、分期、随访和临床研究有了显著的提高。深入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不断优化诊断方式,有助于提高痛风的临床诊疗水平。痛风的管理一直是医学史上对医学技能的挑战,当前需要不断深入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不断优化诊断方式,以寻求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案。在秋水仙碱、泼尼松、别嘌醇、非布司他、雷西纳德等药物的临床应用取得不错效果的同时,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值得重视。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相信痛风的个体化诊疗有着更加乐观的未来。
王婷婷徐衍华郭玉倩李智娟成志锋
关键词:痛风流行病学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展逐渐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可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一样发展到终末期肝硬化,并出现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也有可能发展成肝癌,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使其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研究和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就对疾病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NAFLD是人类在本世纪需要面对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它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王婷婷庄丽维韩继武凌霄华王立国朱承雁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发病的风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79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63例未合并周围血管病,对比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程、有无吸烟史、有无高血压病史、尿酸、胱抑素C、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前白蛋白等。依据双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将279例合并周围血管病患者分为4组:狭窄率<50%(组1)、狭窄率50%至75%(组2)、狭窄率>75%(组3)、下肢闭塞(组4),分析和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组间上述各项基础资料及指标间差异,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胱抑素C为正相关关系(r=0.227,P<0.05);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前白蛋白为负相关关系(r=-0.181,P<0.05)。结论:胱抑素C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前白蛋白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保护因素,临床可将二者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的诊治监测指标。
王婷婷王剑威周悦陈静李智娟毕长龙
关键词:血管彩超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