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权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架辅助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 2009年
- 目的总结应用颅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19例。其中,颈内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结果17例栓塞操作顺利完成,2例发生术中再出血,给予及时填塞,出血停止。19例动脉瘤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复查DSA或CTA无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一种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深入研究。
- 王守权惠培泉陈晓旭王心民石军伟熊文德
- 关键词:颅内支架栓塞宽颈动脉瘤
-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2年
-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spinal epidural cavernous angioma,SECA)在临床上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到60例[1].2001年1月我科收治了1例SECA患者,现结合本例及相关文献将SECA的诊治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0岁.因双下肢麻木、运动障碍、腹部束带感、行走不稳及排尿不畅9个月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T9~10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肌力IV级,膝、踝反射活跃.双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均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胸椎摄片无骨质破坏.MRI扫描:T4~5水平椎管内脊髓背侧见一3.2 cm×1.0 cm的梭形病灶,T1呈略低信号,T2呈高信号,脊髓明显受压变窄前移.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诊断:脊膜瘤.
- 王守权董克辛李旭琴熊文德考宏盛刘业俭
- 关键词: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手术
- 戊四氮急性癫痫模型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的可塑性变化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戊四氮 ( pentetrazole,PTZ)急性癫痫模型大鼠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的可塑性变化。 方法 :采用PTZ诱发大鼠急性癫痫发作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 ,对癫痫大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突触的密度、不同形式突触连接面的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 1 )PTZ后 3d ,大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内突触密度明显下降 ,PTZ后 7d、1 4d ,突触密度则恢复到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 ( 2 )与对照组及PTZ后 3d相比 ,PTZ后 7d ,笑型突触占突触总数比例明显减少 ,愁型突触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癫痫敏感性长期增强是癫痫长期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而癫痫敏感性增强的时间出现于急性癫痫发作后
- 王守权隋鸿锦宫瑾于胜波曹长姝张书琴
- 关键词:戊四氮急性癫痫模型PTZ神经系统
- 光动力学疗法辅助治疗恶性脑胶质瘤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中施行光敏素光动力学疗法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光动力学疗法辅助手术治疗脑胶质瘤27例患者。术前24h静脉滴注光敏素(2mg/kg),行肿瘤根治术或尽量切除肿瘤组织,并于术中行手术残腔内激光照射治疗(能量密度200J/cm^2)。结果27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影像学证实无瘤生存15例,肿瘤复发7例,死亡5例。结论光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王守权王克臻王心民石军伟
-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神经胶质瘤光敏色素
- 颅脑肿瘤伴发癫痫30例报告
- 2001年
-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30例颅脑肿瘤伴发阗痫病人术前行EEG、CT、MR检查同时根据癫痫类型,单一或联合应用抗癫痫药物,全麻下手术切除肿瘤,修补硬膜,保留骨瓣,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20例随访6~12个月,死亡3例,症状完全消失10例,肿瘤复发4例,药物治疗可工作3例.结论: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病人发生率约37%~44%,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术后应用抗癫痫药物是防止术后癫痫复发的最佳选择.
- 董克辛康伟民曲波王心民王守权
- 关键词:颅脑肿瘤癫痫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王守权王旭军董克辛丛培雨李旭琴熊文德刘业俭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栓塞
- 海人酸癫痫动物模型的概述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3年
- 王守权隋鸿锦
- 关键词:癫痫症动物模型海马发病机制
- 神经内镜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在切除垂体腺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应用神经内镜直接自单鼻腔进入,暴露双侧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腔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部切除42例,约占72%;次全切除16例,约占2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更微创、暴露更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 王守权王心民陈晓旭李旭琴于军熊文德
-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腺瘤手术
- 支架辅助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 <正>目前,颅内动脉瘤越来越多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宽颈动脉瘤由于瘤颈宽,弹簧圈易突入载瘤动脉,其完全栓塞率低,仍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新型颅内血管专用支架的应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已广泛开展...
- 王守权惠培泉陈晓旭王心民石军伟熊文德
- 文献传递
- 颅内硬膜下脓肿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04年
- 王守权于军李旭琴熊文德隋全英刘业俭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弹簧圈颅内动脉瘤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