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文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1篇药物疗法
  • 1篇预后因素
  • 1篇乳腺癌患者
  • 1篇乳腺癌预后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肿瘤化疗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减少
  • 1篇腺肿瘤
  • 1篇疗法
  • 1篇化疗
  • 1篇恶性

机构

  • 3篇威海市立医院
  • 2篇威海市妇女儿...
  • 1篇解放军第40...

作者

  • 3篇王建文
  • 2篇彭辉
  • 1篇杜朝晖
  • 1篇高绍荣
  • 1篇张丽
  • 1篇张明娟
  • 1篇董桂芝
  • 1篇王玲
  • 1篇张华梅

传媒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威海地区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病理特点及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威海地区11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年龄分为〈35岁组(青年组)、≥35岁但〈60岁组(中年组)及≥印岁组(老年组)。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从中找出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8个月,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79.7%、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73.0%),中年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7.6%、63.2%),老年组就诊时肿块偏大。结论青年女性显示了更高的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率高,5年生存率最差。中年患者以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为主,预后最好,老年患者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梁晓玲董桂芝彭辉王俊文王建文
关键词:年龄乳腺癌病理特点预后因素
威海市1636例乳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大样本乳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为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指导。方法对解放军第404医院、威海市立医院、威海市肿瘤医院、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具有明确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期的1636例乳腺癌患者,从患者个体信息、肿瘤相关资料、不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共随访1636例乳腺癌患者,失访154例,有效病例1482例,随访率90.6%,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避孕药、发病年龄、绝经年龄、激素受体状况、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避孕药、发病年龄、绝经年龄、激素受体状况、腋窝淋巴结转移是独立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董桂芝梁晓玲彭辉王玲王建文杜朝晖张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经络电刺激疗法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络电刺激疗法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36例恶性肿瘤拟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在化疗同时配合经络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化疗,两组病人化疗期间均口服同样的升白细胞药物。比较两组病人化疗期间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情况、胃肠道反应情况及血中T淋巴细胞核仁/核比值(IS%)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白细胞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10.03,P<0.01)。两组病人治疗后T淋巴细胞I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3.95,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情况也较对照组轻。结论经络电刺激治疗与化疗同步进行可预防和减轻白细胞下降,对化疗病人有保护作用;同时,可减轻化疗病人的胃肠道反应,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明娟黄钰东王建文张华梅高绍荣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白细胞减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