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

作品数:239 被引量:1,36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2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4篇中药
  • 42篇中医
  • 33篇基因
  • 29篇缺血
  • 24篇药理
  • 18篇证候
  • 18篇网络
  • 17篇中医药
  • 17篇脑缺血
  • 15篇药物
  • 13篇药组
  • 13篇中成药
  • 13篇中药组
  • 12篇中药组合物
  • 11篇注射
  • 11篇靶点
  • 10篇药理学
  • 10篇方剂
  • 9篇丹红
  • 9篇丹红注射液

机构

  • 192篇中国中医科学...
  • 4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2篇中国中医研究...
  • 16篇南京中医药大...
  • 15篇长春中医药大...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东南大学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北京大学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国家药典委员...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天津中医学院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 239篇王忠
  • 65篇王永炎
  • 49篇刘骏
  • 36篇荆志伟
  • 17篇李兵
  • 16篇于亚南
  • 16篇申春悌
  • 14篇张占军
  • 14篇熊丽辉
  • 11篇王阶
  • 11篇陈启光
  • 11篇陈寅萤
  • 9篇武红莉
  • 9篇高瞻
  • 9篇胡木林
  • 9篇雷蕾
  • 9篇顾浩
  • 8篇周才秀
  • 7篇党海霞
  • 6篇陈炳为

传媒

  • 24篇中国中药杂志
  • 14篇中国中医基础...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1篇中医杂志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中国中医药信...
  • 6篇中国药理学与...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5篇中国药物警戒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世界科学技术...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世界中医药
  • 4篇药物评价研究
  • 3篇药物流行病学...
  • 3篇中草药
  • 3篇国际中医中药...
  • 3篇中药与临床

年份

  • 3篇2024
  • 17篇2023
  • 29篇2022
  • 14篇2021
  • 19篇2020
  • 11篇2019
  • 13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6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9篇2006
  • 11篇2005
2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象生成的实践论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文章从意象的生成角度出发,探讨实践论在中医诊疗过程中的意义。意象的生成首先是脱离主观唯心思想,经过唯物辩证的不断修正过程,得到历史的演化与升华。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决定客体意向的真实性,客体存在着个体的特征;实践的群体性是共性规律,而实践的特异性是差异化规律。实践经验内化为个性经验与学派,外显整理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实践使传承和创新得到有效实现。意象生成的过程是实践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灵感、获得新知、得到创新,不断推动医学的进步。
熊丽辉张曦元王忠
关键词:意象实践论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古代文献溯源被引量:3
2023年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机,是现代中医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根据中医“异病同治”思想,不同疾病出现血瘀证,均可采用活血化瘀治法进行治疗。中医对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历史悠久,在中医学理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萌芽于先秦西汉时期,初建于东汉时期,成长于隋唐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当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其理论渊源,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会进一步推动血瘀证理论的创新研究和活血化瘀中药及复方的临床精准应用。
冷媛媛陈林王念李兵于亚南刘骏王忠
关键词:血瘀证活血化瘀
栀子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探索栀子苷治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从局灶性脑缺血组、栀子苷治疗组SD大鼠的脑组织中抽提总RNA ,Cy3、Cy5荧光标记 ,反转录分别合成cDNA探针后 ,与含有 4 0 96条大鼠基因的BioSta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AxonGenepix 4 0 0 0B扫描仪扫描 ,GenePixPro 3 0软件分析表达信号。 结果栀子苷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有70条 ,其中有 6 8条基因上调 ,2条基因下调。结论栀子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成分栀子苷的药理作用机制。
张小燕张占军王忠应康左明雪
关键词:栀子苷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基因表达谱
中医脑病神经信息的多维性与技术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该文结合神经信息学的发展 ,初步阐述了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目标 ,主要分析了中医脑病信息的多维性 ,认为中医脑病具有多层次、多环节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的演变规律以及多层次治疗的特点 ;阐述了脑成像、蛋白质组与基因组技术、部位多导阵列微电极技术的特征 ,认为多种方法与技术的结合 ,即微观静态结构与宏观动态功能的结合 ,高通量信息收集与网络分析的结合 ,局部解析与整体系统分析的结合 ,线形分析与复杂性理论结合 ,是未来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趋势。
王忠
关键词:脑病中医神经信息学基因组技术脑成像
广谱抗呼吸道病毒中药研发的价值与途径被引量:1
2022年
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内的呼吸道病毒为世界公共卫生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呼吸道病毒易感染、易变异、易流行和跨物种传播的特点为传统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的研发提出挑战,安全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发势在必行。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使其在抗呼吸道病毒新药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在分析广谱抗呼吸道病毒药物研发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药在治疗临床常见的多重病毒感染、应对病毒变异和耐药性以及免疫调节和整体治疗上的独特价值,探讨了基于呼吸道病毒共性靶点、某类病毒靶点拓展、靶点的收敛与优化、核心病机的大数据组方筛选的广谱抗呼吸道病毒中药发现路径,为中医药抗病毒新药研发和应对呼吸道病毒传染病提供新的策略。
李兵张洪春杨子峰段大跃刘骏王忠王永炎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中药研发抗病毒中药新型冠状病毒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被引量:2
2021年
“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是转移性前列腺癌行雄激素剥夺治疗临床常见并发症,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影响生活质量和总生存率。高瞻教授基于《金匮要略》思想发挥从“虚劳”论治“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并提出:该病的病因为医药致病;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随病程发展形成痰瘀为主的病理;在治疗上确立“健脾益肾”的治法;自拟“健脾益肾方”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证候,辨证、分期论治。其中,健脾益肾以治本,益气养阴清热或化痰祛瘀以治标,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总结高瞻教授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论治经验、用药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陈豪特高瞻张泽家王忠谢佳琪蔡斌斌杨小琴
关键词:虚劳健脾益肾方
多组学网络背景下方剂临床价值的考量被引量:6
2017年
临床价值评估是破解当前中成药(方剂)同品种重复率高、临床定位模糊、适应症宽泛、临床价值不清晰等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该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方剂临床价值评估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多组学网络背景下的方剂研究策略。通过对中风病类方的比较分析,提示了3个方剂针对中风病不同症状(表型)的特色优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多组学网络分析策略为方剂的临床价值评估与比较开辟了新的视角。
李兵韩飞王忠王永炎
关键词:中药复方网络分析
加味二至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加味二至丸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双侧颈内动脉结扎(2-VO)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VD)模型(女贞子、墨旱莲、丹参、天麻)和肾上腺素合2-VO法制作大鼠气滞血瘀证VD模型,分别以2.66、1.33、0.67g/kg灌胃模型大鼠分别30天,以跳台实验评价学习记忆能力,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酶联免疫法测定大脑海马Ach、AchE、大脑皮层5-HT、NE、DA含量及血清ET、TXB2、6-Keto-PGF1α含量;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海马氨基酸Glu、Gly、Asp、GABA含量。结果:给予加味二至丸2.66g/kg能明显缩短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大鼠跳台试验的潜伏期和减少其5min内错误次数;2.66、1.33、0.67g/kg均能明显减少气滞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性痴呆大鼠5min内错误次数,且对该模型潜伏期有延长趋势。加味二至丸能显著增加海马中Ach含量而降低AchE活性,显著增加大脑皮层DA含量,对5-HT、NE含量亦有增加趋势;能调节痴呆大鼠海马氨基酸GABA、Glu、Gly、Asp的含量;同时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降低血清TXB2、ET水平而升高6-Keto-PGF1α、CGRP水平。结论:加味二至丸具有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海马Ach含量和降低AchE活性、调经大脑神经递质、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苟显娜彭成王忠刘建林谢晓芳
关键词:加味二至丸血管性痴呆脑缺血再灌注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再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设计方法,在全国48家医疗机构中对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进行监测,主要内容为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不良事件信息。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92例,发生率为0.3%,具体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胸闷、头晕等,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等,西医主要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扁桃体炎;溶剂种类为0.9%生理盐水、10%葡萄糖、5%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剂量、滴速分别以10~20 mL(42例)、40~60滴/min(52例)为主,仅1例为间隔用药;合并用药有86例,大多为肺力咳、硫糖铝片、替考拉宁、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吡拉西坦注射液。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性总体上良好,但仍需作进一步监测。
吉萌萌王忠刘骏武红莉吴嘉瑞杨伟周莎荆志伟
关键词: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用药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7年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景,其产生的海量数据是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提取其中所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的复杂计算工具和方法方面近年来有很多尝试。本文对近5年来基因芯片表达数据的分类分析方法进行综述,既分类比较了以聚类分析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也吸收了当前应用数据挖掘、信息融合等系统生物学思路的研究技术,并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荆志伟王忠王永炎高思华
关键词:基因芯片聚类分析数据挖掘信息融合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