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达 作品数:17 被引量:25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超声医学科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实时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价值 王怡 黄峰平 王涌 吴劲松 秦茜淼 谢立乾 王意达 该课题在523例患者的颅内病变中,在超声实时引导下找到了521例患者的颅内病灶,成功率达99.6%,并且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能够在手术中利用超声显示病灶边界。超声引导对侧脑室穿刺34次,均取得成功。该项目523例患者术后...关键词:关键词:术中超声 神经外科 超声造影 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和外科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通过对超声弹性成像和外科检查乳腺肿块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用弹性成像技术和外科触诊检查对61枚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和外科触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要高于外科触诊。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尤其在一些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怡 王涌 张希敏 王意达 周坚关键词:乳腺肿块 弹性成像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声像图表现。结果:28例患者皆为女性,年龄43~77岁,平均58.8岁。超声检查共发现27例肿块,肿块直径7~30mm。超声肿块检出率96.4%,但恶性诊断敏感性仅为60.7%。声像图上,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有3方面特征(有无钙化灶、后方回声、纵横比)主要符合良性肿块表现,1个方面的特征(内部回声)主要符合恶性肿块表现,另有3个方面特征(形态、边缘、内部血流)无特异性。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声像图上部分偏向良性肿块、部分偏向恶性肿块的表现是造成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王意达 王涌 秦茜淼 许萍 王怡关键词: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82 2005年 目的评价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用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110例患者的115个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97/115)、78.8%(26/33)和86.6%(71/82)。结论组织弹性成像为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尤其在一些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怡 王涌 张希敏 秦茜淼 王意达 徐智章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PET/CT高摄取甲状腺结节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对于PET/CT检查时偶然发现的甲状腺高摄取结节再行高频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07年8月,4例在我院行PET/CT检查时偶然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其在PET/CT上皆表现为18F-FDG高摄取病灶,随后由两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对发现的病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作出良恶性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频超声对于PET/CT高摄取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额外价值。结果4例病例皆为行PET/CT检查时偶尔发现的甲状腺高摄取病灶,患者无自觉症状,亦无既往病史;病灶的SUV值都大于5.0,部分行延迟显像示SUV持续升高,PET/CT都提示恶性病灶;经两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检查后提示良性病变;术后的病理结果也支持了超声的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论PET/CT是一种很灵敏的恶性肿瘤检查方法,对于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的甲状腺高摄取病灶,还应进一步行高频超声检查,两者互补,能够减少假阳性诊断的发生。 王意达 王涌 秦茜淼 任淑华 管一晖 王怡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高频超声 PET/CT 术中超声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术中超声导航技术在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对3名经术前MRI及DSA检查确诊为AVM并且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分别使用二维灰阶模式、CDFI模式、频谱多普勒模式以及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术中扫查,通过各种数据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灰阶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表明3例AVM病变在灰阶二维超声下都表现无明显边界的杂乱回声区。而在CDFI模式下表现为典型的"彩色镶嵌状"血管球,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存在明显边界。静脉团注造影剂约24秒后开始显影。动脉系统先开始显影,包括正常脑动脉和病灶供血动脉;然后病灶和脑组织显影;最后为静脉系统显影。整个充盈过程表现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充盈规律。利用"爆破再充盈"技术可对多病灶进行多方向多切面扫查,完整了解病灶的血供模式。结论1.AVM术中使用超声造影技术,能实时观察造影剂微泡的充盈过程,其充盈符合"动脉-病灶-静脉"的规律,因此可以很好的区分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2.利用"爆破再充盈"技术,可对病灶进行多方向多切面扫查。3.病灶切除后再次进行超声造影成像,能明确病灶切除是否完全,其结果与术后DSA检查一致。 王意达 王涌 秦茜淼 王怡 陈衔诚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 神经外科 术中超声 超声造影剂 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征象研究 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旨在总结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7个乳腺病灶行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比较造影后肿块形态学特征、造影前后肿块大小、定量参数。结果:造影后病灶周围扭曲或穿入血管、不规则形态、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79.7%,74.3%,74.9%),而病灶内充盈缺损区的特征具有极高诊断特异性(94.2%)。以造影前后肿块明显增大特征为诊断乳腺癌标准,其准确性仅为59.9%。定量参数中,以达峰时间小于15.8s、峰值强度大于7.24为诊断乳腺癌标准,其特异性均大于90%。结论:造影增强后病灶周围出现扭曲或穿入血管、不规则形态、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病灶内充盈缺损区、达峰时间值极低或峰值强度值极高对诊断乳腺癌最有较大的价值。 汪晓虹 王怡 许萍 富丽娜 王意达关键词:乳腺病灶 造影剂 超声检查 超声促释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系统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系统及其结合超声辐照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为对照组、空白纳米复合凝胶组、游离紫杉醇组、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超声辐照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分别处理C6胶质瘤细胞,利用四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C6细胞的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空白纳米复合凝胶组比较RG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药物的游离紫杉醇组、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超声辐照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均有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与游离紫杉醇组比较,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RGR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与超声辐照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组之间R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系统的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紫杉醇可明显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影响紫杉醇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缓释作用,超声辐照可促进载紫杉醇纳米复合凝胶内药物释放。 李一鸣 张海娴 汪晓虹 王意达 王怡关键词:超声 纳米 凝胶 紫杉醇 胶质瘤 超声辐照结合载替莫唑胺纳米粒凝胶间质化疗在胶质瘤术后大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超声辐照结合载替莫唑胺纳米粒凝胶系统间质化疗胶质瘤大鼠术后模型的疗效,探究超声能否增强间质化疗疗效。方法 1选取15只大鼠胶质瘤术后模型,瘤腔注入载荧光素纳米凝胶,做超声辐照结合载荧光素纳米凝胶在术后瘤周脑组织中的弥散实验,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无超声辐照和2种不同强度超声辐照,术后第7天将全部大鼠灌注取脑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选取不同部位摄片,观察荧光分布情况,并对不同部位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荧光强度差异。2选取24只大鼠胶质瘤模型进行生存实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手术组、手术+间质化疗组、手术+间质化疗+超声组,记录其死亡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无超声辐照,载荧光素纳米粒主要集中于瘤腔周围,经超声辐照后,载荧光素纳米粒主要集中于交界处,且远端脑组织内浓度增多。2生存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间质化疗+超声组效果最好。结论超声辐照可促进凝胶中纳米粒向瘤周组织弥散,超声辐照结合载TMZ m PEG-PLGA纳米颗粒凝胶系统间质化疗可显著提高术后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生存时间。 李一鸣 张海娴 王意达 汪晓虹 王怡关键词:超声 间质化疗 胶质瘤 纳米粒 凝胶 术中超声引导下颅内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新术式的应用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实时导航下颅内囊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新术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共10例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使用Aloka SS D4000型超声检查仪,配备数据外科专用小凸弧探头。常规开颅暴露硬脑膜后,利用超声导航确定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实质性瘤结节的位置,以此决定手术入路,先切除瘤结节,再剥离囊壁,完整切除肿瘤,以病理为标准,并影像随访1年。结果:10例小脑囊性血管母细胞瘤术中都迅速准确地找到了实质性瘤结节,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完全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术中超声导航下小脑囊性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新术式不仅具有一般术中超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的优势,而且能够保障瘤体的完整切除,减少复发。 王意达 王涌 王怡 秦茜淼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