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艳

作品数:4 被引量:8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土壤侵蚀
  • 3篇黑土
  • 2篇东北黑土
  • 2篇东北黑土区
  • 2篇土地生产力
  • 2篇黑土区
  • 1篇生产力影响
  • 1篇水分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丘陵半干旱区
  • 1篇人工林
  • 1篇黄土丘陵
  • 1篇黄土丘陵半干...
  • 1篇耕层
  • 1篇干旱区
  • 1篇半干旱
  • 1篇半干旱区
  • 1篇大豆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4篇王旭艳
  • 3篇王志强
  • 2篇刘宝元
  • 1篇张光辉
  • 1篇张万军
  • 1篇宋维念
  • 1篇高晓飞
  • 1篇韩艳锋
  • 1篇刘刚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东北典型黑土耕层颗粒组成与腐殖质层厚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为了了解东北黑土腐殖质层厚度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通过在东北典型黑土区选择典型坡面,调查不同地貌部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测定耕层土壤的颗粒组成,分析腐殖质层厚度和耕层土壤颗粒组成随地貌部位的变化趋势,以及土壤颗粒组成与腐殖质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由上坡至坡脚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沙粒质量分数在坡顶较低,但耕层土壤颗粒组成随地貌部位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和颗粒组成受局部地形变化的影响较大;耕层土壤颗粒组成主要由腐殖质层厚度决定,随着腐殖质层厚度的增加,黏粒和粉粒质量分数呈指数曲线增加,而砂粒质量分数则呈指数曲线递减,当腐殖质层厚度大于60 cm后,耕层土壤颗粒组成随腐殖质层厚度的继续增加变化缓慢。研究结果对于了解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壤退化机制有一定的帮助。
王旭艳王志强宋维念张光辉张万军
关键词:黑土土壤侵蚀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由于人类过度垦殖,东北黑土侵蚀严重,黑土厚度减小,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地的第一性生产潜力下降,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农田区为研究...
王旭艳
关键词:土壤侵蚀土地生产力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研究被引量:37
2007年
为了研究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该文以正在生长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含量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的起点,并分别以持续农地和持续放牧荒坡的土壤含水量为林后农地和草地土壤水分恢复的上限,对位于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绥德县境内的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死后的放牧荒坡在20a的时间里,其土壤水分没有补偿;人工林死后的保护草地土壤水分有微弱恢复迹象,但年恢复速度在0.5~3.7 mm之间,以这样的速度恢复到持续放牧荒坡的土壤含水量,至少需要150a以上;林后农地土壤含水量有恢复趋势,年平均恢复速度为15 mm左右,其土壤含水量要恢复到持续农地当前的水平,大约需要40a的时间。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的长期性,并为制定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资料。
王志强刘宝元王旭艳韩艳锋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水分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37
2009年
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地资源之一,但开垦后的加速侵蚀正在导致土壤持续退化,生产力不断下降.本研究根据侵蚀和耕作对土壤剖面的综合影响过程,模拟不同侵蚀程度的耕作土壤,以研究土壤侵蚀对黑土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模拟侵蚀深度分为0,10,20,30,40,50,60,70cm共8个水平,每个侵蚀深度又分为施肥与不施肥两种情况.供试作物为大豆.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产量随侵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函数的形式变化.在侵蚀10,20,30,40,50,60,70cm时的减产率,在施肥情况下分别为28.8%,37.8%,43.5%,52.6%,53.1%,52.9%,64.1%,不施肥情况下分别为32.6%,42.2%,53.0%,54.0%,65.8%,69.7%,72.6%.平均每侵蚀10cm土壤的减产量,在侵蚀深度分别为10,20,30,40,50,60,70cm时,施肥情况下分别为28.8%,18.9%,14.5%,13.2%,10.6%,8.8%,9.2%,平均14.9%,不施肥情况下分别为32.6%,21.1%,17.7%,13.5%,13.2%,11.6%,10.4%,平均17.1%.按当地推荐的大田施肥标准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侵蚀土壤的大豆产量,但不能完全补偿侵蚀造成的产量损失.在侵蚀10,20,30,40,50,60,70cm时,施肥情况下的产量分别相当于侵蚀为0cm不施肥产量的92.8%,81.0%,73.6%,61.7%,61.1%,61.3%,46.8%.大豆产量随侵蚀深度减产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磷养分含量随侵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次为土壤容重增大,持水能力下降.本研究结果对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战略,进行土地退化预警,估算土壤允许流失量,定量评价土壤侵蚀的经济成本以及农地分等定级等提供基础资料.
王志强刘宝元王旭艳高晓飞刘刚
关键词:东北黑土土壤侵蚀土地生产力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