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0
- 2003年
- 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可以提高除尘效率 ,减少超细颗粒物的排放 .介绍了超细颗粒物团聚的促进方法 :电团聚、声团聚、磁团聚、热团聚、湍流边界层团聚、光团聚和化学团聚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全面概述了各种团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 魏凤张军营王春梅郑楚光
- 关键词: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团聚
- 煤燃烧飞灰微粒子形成和控制的实验研究
- 本文进行了小龙潭褐煤的滴管炉燃烧实验,目的是探讨燃烧过程中温度对飞灰微粒子形成的影响和验证蒸汽吸附剂抑制飞灰微粒子成核的有效性.飞灰粒子的尺寸分布已经在不同的操作状态下进行了测量.飞灰微粒子主要通过汽化-成核-凝聚机理形...
- 王春梅张军营周英彪郑楚光赵永椿
- 关键词:温度吸附剂煤粉燃烧
- 文献传递
- 精炼炉智能底吹氩控制系统
- 本论文选题来源于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的精炼炉底吹氩系统改造,并按其要求研制一套智能底吹装置。论文介绍了精炼炉吹氩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工艺要求、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系统的实现。通过对精炼炉底吹氩过程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了...
- 王春梅
- 关键词:底吹氩流量控制智能控制神经元精炼炉
- 文献传递
- PM<,2.5>和PM<,10>排放的一维炉煤燃烧实验研究
- 我国煤烟污染十分严重.燃煤排放的PM<,10>和PM<,2.5>表面富集了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进入大气后,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本文采用一维炉对不同煤种分别在650℃,850℃,950℃下燃烧PM的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发现PM...
- 张军营魏凤王春梅张娟赵永椿郑楚光
-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煤燃烧煤烟污染燃煤排放痕量元素
- 文献传递
- 实际电站锅炉的煤质评估系统
- 2003年
- 将动力用煤的煤质特性以及运行具体设备的参数和运行条件结合在一起 ,进行综合评估 ,消除单纯分析电站锅炉动力用煤煤质特性的局限性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数学进行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实现煤质工程分析方法 ,完成对实际电站锅炉用煤方案的自优化训练 ,大大提高电站锅炉用煤的综合效率 ,从而提高电厂的整体经济效益 .
- 王春梅周英彪郑楚光
- 关键词:煤质特性人工神经网络电站锅炉
- PM_(2.5)和PM_(10)排放的一维炉煤燃烧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我国煤烟污染十分严重。燃煤排放的PM10和PM2.5表面富集了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进入大气后,对环境的危害极大。本文在一维炉中对不同煤种分别在650℃,850℃,950℃下燃烧PM的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发现PM10和PM2.5的排放量随温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煤种含S量的增加,其排放量也增加;随着煤灰分的增加,PM10和PM2.5的排放量也有增大的趋势,煤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形态对其排放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 张军营魏凤赵永椿王春梅张娟郑楚光
-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煤燃烧
- CFD在燃煤细粒子凝聚过程中的应用
- 煤粉燃烧排放的细粒子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大量实验表明有毒痕量元素富集在燃煤排放的细粒子上.虽然这些痕量元素(例如,砷,硒和锑等)的挥发性不同,但是它们都是通过气化—凝结的过程在细粒子中存在.针对煤燃烧过程中...
- 魏凤张军营郑楚光王春梅
- 关键词:煤燃烧细粒子燃煤排放计算流体力学气溶胶
- 文献传递
- 小龙潭褐煤燃烧细粒子生成演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为了解煤燃烧过程中细粒子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 ,进行了小龙潭褐煤的滴管炉燃烧实验 .收集的细粒子尺寸分布和形貌已经在不同的操作参数下进行了测量 ,由此得到细粒子的分布特征并探讨燃烧过程中温度对细粒子生成的影响 ,同时利用 SEM分析细粒子生成演化的过程 .煤粉燃烧细粒子的粒径分布呈典型的双峰分布 .不同燃烧温度下 ,细粒子尺寸的变化说明细粒子的形成机理是气化—成核—凝聚机理 ,并且测得的细粒子生成演化的 SEM图样与细粒子生成机理相吻合 .
- 周英彪王春梅张军营郑楚光刘海明
- 关键词:粉煤燃烧细粒子温度扫描电子显微镜
-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生成与控制的实验研究
- 超细颗粒物/(PM2.5/)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煤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表面富集了部分痕量重金属元素,进入大气后,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超细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排放控制是我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煤燃烧超细颗...
- 王春梅
- 关键词: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煤种吸附剂痕量元素砷
- 文献传递
-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生成和控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为了解煤燃烧过程中温度对超细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和吸附剂抑制超细颗粒物生成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小龙潭褐煤的滴管炉燃烧试验。收集的超细颗粒物的尺寸分布已经在不同的操作参数下进行了测量。超细颗粒物主要通过汽化-成核-冷凝机理形成。因为小于100 nm的颗粒物没有得到充分的控制,一种加入蒸汽吸附剂的方法在煤燃烧系统中得到应用,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超细颗粒物的生成。
- 王春梅张军营周英彪郑楚光赵永椿
- 关键词:超细颗粒物温度吸附剂煤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