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朝辉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支具
  • 2篇手部
  • 2篇手掌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断指再植术
  • 1篇断指再植术后
  • 1篇断指再植术后...
  • 1篇血管危象
  • 1篇再植
  • 1篇再植术
  • 1篇再植术后
  • 1篇掌侧
  • 1篇伤科
  • 1篇伤科黄水
  • 1篇手部外伤
  • 1篇手掌皮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血管危象
  • 1篇撕脱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王朝辉
  • 3篇李卓伟
  • 2篇付记乐
  • 2篇高峻青
  • 2篇何斌
  • 2篇陈浩宇
  • 1篇赵崇智
  • 1篇潘海文
  • 1篇黄振宇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黄芩、黄连、黄柏等)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断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57指)与对照组(32例,54指),观察组给予伤科黄水湿敷;对照组用无菌干纱布包扎。观察对比2组术后凝血四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改善程度、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成活率,并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以及肿胀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和术后4 d VAS疼痛评分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危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再植指体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伤科黄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潘海文王朝辉李卓伟赵崇智黎清斌黄振宇
关键词:伤科黄水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手部外伤患者52例,根据患者病情划分为骨折粘连组(15例共39支患指)、肌腱粘连组(23例共58支患指)及瘢痕挛缩组(14例),分别采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牵引力量及方向,使牵引力量始终保持均衡。各组病例于牵引治疗结束时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对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骨折粘连组优28指,良11指;肌腱粘连组优47指,良11指;瘢痕挛缩组优10例,良4例,总体临床疗效满意。结论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牵引支具具有组合多样、方便调节、用途广泛等优点.能显著预防及治疗手部外伤后关节僵硬、疤痕挛缩及肌腱粘连,该多功能组合式牵引支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峻青付记乐王朝辉陈浩宇何斌李卓伟
关键词:支具手部外伤关节挛缩
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辅助应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功能支具辅助牵引治疗3个月,使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对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36例共180指,评定功能属优98指,良64指,可16指,差2指,优良者162指,优良率为90%,通过系统的支具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拇指蹼距离正常、轻度挛缩患者33例,中重度挛缩患者3例。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2年,术后6~7个月出现瘢痕挛缩、肌腱黏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者6例,需行二次手术改善功能患者4例。其余患者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多功能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撕脱伤治疗中有助于患手的功能恢复。
王朝辉高峻青付记乐陈浩宇何斌李卓伟
关键词:手掌撕脱伤支具
手动力支具在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可调节手部多功能动力支具在手部掌侧皮肤逆行撕脱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年3月~2010年5月随机选取20例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在术后康复治疗中安装手部动力支具功能锻炼三个月,观...
王朝辉
关键词:手掌皮肤临床疗效康复治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