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森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黄县盆地古近纪煤中琥珀树脂体生烃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揭示山东黄县盆地煤中琥珀树脂体的生烃特征、生烃潜力,讨论其生烃意义,应用荧光光度试验、开放体系下热模拟试验等方法对该区腐殖煤中琥珀树脂体的荧光特性、热解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琥珀树脂体生烃能力极强,在模拟温度为320℃时,氯仿抽提物与原样质量之比高达0.851,远高于类脂组的其他显微组分;生排烃较早,镜质体反射率Ro<0.5%,已有相当量的烃类物质产生,Ro=0.71%处荧光由正到负变化;生烃带较宽,当模拟温度大于450℃、Ro>2.8%时,每克原样中总烃量仍可达到0.4 g。
- 席晋胡社荣郭彪王浩森汪恩满
- 关键词:古近纪生烃特征
- 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国内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发生类泥石流灾害事故的问题,在开展调查与统计、事故资料收集与现场勘察基础上,结合具体矿井,初步分析了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形成要素与发育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煤矿井下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一般经历孕育期、暴发期和余发期3个阶段。因断层作用和巷道开拓效应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叠加破碎带,使含水层的导通增加了水源,巷道上方发育叠加破碎带形成了泥石流产生的地形要素,巷道开拓引起的采动效应诱发了煤矿井下泥石流的发生。井下类泥石流的产生是断层作用、含水层、特殊的地形及巷道开拓这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汪恩满胡社荣赵光杰郝国强王浩森陈培科
- 关键词:煤矿井下
- 东胜矿区煤矸石堆自燃的控制因素及类型划分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系统分析煤矸石堆自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揭示出东胜矿区矸石堆自燃的控制因素:水分含量、残煤含量及其氧化性能、碳质沉积岩与外来可燃物,以及矸石堆的堆积方式和堆积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将矸石堆自燃分为高硫助燃、水分催化、残煤氧化和外来可燃物导燃4种类型。这一研究成果,对加深东胜矿区煤矸石堆自燃的研究和治理的认识,甚至对其他煤矿区矸石堆自燃的认识和治理,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意义。
- 王浩森胡社荣徐方席晋
- 乌达煤田煤层自燃动态变化和产生原因被引量:4
- 2013年
- 通过对乌达煤田煤火燃烧历史和燃烧面积的动态变化分析,划分出了煤火产生和治理的四个阶段:1961~1980年,煤炭开采遗留煤井下自燃为主阶段;1980~2006年,小煤窑滥采和忽视煤火治理导致煤火蔓延阶段;2006~2009年,煤火不恰当治理导致再生煤火,煤火更加扩张阶段,和2009年至目前的再次煤火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火产生的四大原因:开采遗留煤和煤柱煤自然氧化,瓦斯爆炸着火,小煤窑开采引发煤火和煤火治理期发生再生煤火。这一研究对乌达煤田的煤火治理及其对其他矿区的火灾治理提供了参考或借鉴。
- 王浩森胡社荣杜婷许嘉珊汪恩满陈培科席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