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熹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角膜地形图与检影镜测量散光度及轴向的对比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测得角膜散光与检影验光测得散光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角膜地形图和带状光检影镜两种测量方法,对50例(100眼)复性近视散光眼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结果:(1)散光轴向分布,检影验光100眼中散光64眼,其中循规性散光51眼(79.69%);逆规性散光11眼(17.18%);斜轴性散光2眼(3.13%)。角膜地形图测量100眼中,循规性散光77眼(77.0%);逆规性散光19眼(19.0%);斜轴性散光4眼(4.0%)。(2)检影验光散光为0~-2.5D,角膜地形图测量散光为-0.25~-3.07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影验光散光轴向为167.18±38.61,角膜地形图测量散光轴向为169.31±35.6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对角膜做精确测量,但全眼散光仍以检影加插片、患眼接受的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作为最终标准。
- 王熹丁洁
- 关键词:近视眼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
- 弱视患儿黄斑部OCT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用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测弱视患儿黄斑部视网膜结构。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检查的连续的屈光不正和(或)裸眼视力不良的儿童(4~9岁)51例93只眼进行验光、用HD—OCT行黄斑部检测,并根据矫正视力分为正常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组行相应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患眼间平均屈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46P〈0.05),远视屈光度逾高弱视程度也逾高。黄斑中心凹及黄斑中心1mm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0.03,P〉0.05),但距黄斑中心1-6mm范围(内环及外环)中心鼻侧及颞侧、距黄斑中心1-3mm范围(内环)中心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弱视组较正常组大,经统计分析重度弱视组与中度、轻度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4.42,P〈0.05)。若按年龄分组时,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除中心凹外其余各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2.55,P〉0.05),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结论OCT可以较为方便真实地检测儿童黄斑部结构,弱视眼可能存在黄斑部细胞发育、分化延迟。
- 王熹沈伟
- 关键词:弱视OCT黄斑视网膜厚度
- 改良Parks切口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5年
- 姚静艳王熹李龙标
- 关键词:PARKS切口手术切口斜视手术视功能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连续进行的2078例FFA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大部分在注射荧光素钠后2min内发生并在2min内好转,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79.17%)、荨麻疹(12.50%)及晕厥(4.17%)。在本文涉及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气候、药品批号、有无“诱导”等中,仅年龄1项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t=4,82,P〈0.01),并以20~40岁年龄组最为多发(10.17%)。结论FFA是基本安全的眼科检查手段,年龄是不良反应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过敏反应和精神紧张、迷走兴奋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 沈伟蔡琴华王熹毛惠琴程振华
-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影响因素发病机制
- 近视眼总波前像差与眼球解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2006年
- 采用主观性波前像差仪对85例(168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的眼波前像差进行评估。测量结果通过Madlab软件分析,直接获取35项Zernike系数及每阶Zernike系数的像差(RMS)值。将眼球总RMS值与近视屈光度数、眼球总散光度数、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眼轴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眼球总RMS值与近视屈光度呈低度正相关(P<0.05),与眼球总散光度数、角膜散光度数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角膜平均曲率和眼轴长无关。认为角膜散光是构成眼球总像差的重要因素。
- 王熹张晓峰李龙标沈博渊
- 关键词:波前像差近视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