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库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孔膜部瘤室缺单封堵器封堵的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国产单封堵器对多孔膜部瘤室缺的封堵效果,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其安全性。方法52例多孔膜部瘤室缺患者,经超声心动图(TTE)确诊,治疗均选用国产对称封堵器进行封堵。首先左室左前斜45°-60°,头位20°造影,根据造影室缺大小、形态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封堵后即刻左室造影,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后随访24h,1、3、6个月,1年。随访指标包括心电图、TTE、放射线胸片。结果52例患者51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成功后发生腱索断裂。1例因2次封堵器置入导致室缺明显增大,2例转入外科手术(包括腱索断裂1例),1例封堵器置入膜部瘤内。术后即刻造影,26例有少至微量残余分流,其中20例术后24h分流消失,其余4例于1、3.6个月和1年随访中发现分流消失,2例有少量分流;TTE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对主动脉瓣、房室瓣无影响,无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等发生。术后8例心电图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访中5例持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持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5d内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3例,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在术后第9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置入临时起搏器,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维生素C治疗,术后第12天恢复窦性心律,仍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不论多孔膜部瘤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有无距离均可选择封堵治疗,Qp/Qs〉1.5,最大孔〈10mm患者均为封堵治疗的适应证。经过2个月至3年的随访,疗效确切、安全。
- 于连慧高丽芳刘和平孟繁超薛国宏王玉库蒋宝国高迪
- 关键词:多孔封堵
-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前、术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的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方法2004-2007年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诊治1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3~57岁。首先通过右室左侧位造影,根据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扩张球囊;用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及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A瓣压差的方法分别测定扩张前、后压差变化;并于术后随访平均(23.2±12.4)个月,以心电图、超声心动、X线为随访指标。结果16例PBPV患者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力阶差由术前的39~203mmHg降至2~95mmHg(P<0.01),术后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34~179mmHg降至4~48mmHg(P<0.05)。术后(23.2±12.4)月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PV可显著缩小压差,其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 于连慧高丽芳刘和平孟繁超付续杰王玉库薛国宏蒋宝国
- 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
- 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三例(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1
- 2008年
- 于1967年Porstmanm等首次报道非开胸而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血小板减少是PDA封堵术少见并发症,目前国内仅有个案报道。2005-2007年,我院有3例患者使用上海形状记忆公司生产PDA封堵器封堵后主要表现血小板减少,给予药物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 于连慧刘和平孟繁超王玉库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血小板减少文献复习少见并发症血小板恢复
-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2例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于连慧刘和平孟繁超付绪杰王玉库薛国宏刘光钰
- 关键词: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 单静脉法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观察
- 2008年
-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过去外科手术是PDA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介入治疗的水平日益提高,因其创伤小、风险低、成功率高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DA。传统的方法为双通路法,因小儿动脉管径小,穿刺难,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静脉瘘及局部血肿。单静脉治疗小儿PDA开辟了新途径。
- 于连慧孟繁超刘和平王玉库刘光钰薛国宏蒋宝国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小儿静脉法血管内皮损伤PDA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传导阻滞的防治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的时间、类型、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53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术后3~12个月的随防,对术后出现传导阻滞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当日束支阻滞发生率为26.4%(14/53),2~7d内的发生率为13.2%(7/53),双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为3.8%(2/5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为1.89%(1/53)。膜部有膨出瘤者束支阻滞的发生率相对较低(25.0%vs61.9%)。结论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术后心电监测十分重要,有必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
- 王金凤刘永生王玉库杨翠燕王雪刘和平刘德铭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7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VEF、LEVDD和LVESD等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心功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王玉库赵小明
- 关键词:曲美他嗪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临床疗效
- 急性心肌炎后似交感风暴1例报告被引量:3
- 2008年
- 于连慧刘德铭孟繁超薛国宏王玉库于永江
- 关键词:急性心肌炎交感风暴
- 刀伤致心尖肌部室缺封堵术后封堵器移位一例
- 2009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3年前因"胸部刀伤"于当地医院行心包、心肌修补术.但术后可闻及"心脏杂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室间隔近心尖部见隧道样回声中断,左室面开口6 mm,右室面开口4 mm.……
- 于连慧申文祥赵平高丽芳孟繁超王玉库蒋宝国
- 关键词:刀伤室间隔缺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教学体会
- 2018年
-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之间在该医院的实习生共10名,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名实习生。针对对照组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法来实施教学,而针对观察组的实习生则采用临床指导模式实施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对照组平均分为(71.84±5.01)分,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分为(90.91±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14<0.05)。教学病例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观察组为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教学,使用临床指导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未来的医生们更深入的接触患者、更深刻的学习相关知识,并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更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让患者生活更舒心。
- 王玉库赵小明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