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鼐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黄土
  • 5篇地震
  • 4篇地震滑坡
  • 4篇滑坡
  • 3篇黄土液化
  • 2篇页岩
  • 2篇应力路径
  • 2篇水压力
  • 2篇盆地
  • 2篇轴向应变
  • 2篇龙马溪组
  • 2篇孔隙水
  • 2篇孔隙水压
  • 2篇孔隙水压力
  • 2篇黄土高原
  • 2篇白垩系
  • 2篇储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压力
  • 1篇地层压力预测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兰...
  • 7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国际...

作者

  • 13篇王鼐
  • 6篇王兰民
  • 5篇王平
  • 4篇王谦
  • 2篇王友净
  • 2篇王峻
  • 2篇陈胜
  • 2篇王秀姣
  • 2篇张杰
  • 1篇卞从胜
  • 1篇张庆春
  • 1篇郝晋进
  • 1篇王君
  • 1篇罗贝维
  • 1篇马海萍
  • 1篇吕明胜
  • 1篇杨沛广
  • 1篇段海岗
  • 1篇曾庆才
  • 1篇柴少峰

传媒

  • 3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第八届全国青...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6篇2013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模型的黄土地震滑坡致灾区域预测方法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发育有大量的黄土滑坡,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已经严重影响了本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对该区黄土地震滑坡的致灾区域进行详细分析,可判明滑坡危害的范围,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建议...
王鼐
关键词:地震滑坡黄土高原
文献传递
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与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以中东H油田白垩系Khasib组为例
2022年
深水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岩,中东地区上白垩统Khasib组缓坡型深水碳酸盐岩是重要的产油层系。伊拉克H油田Khasib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油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选区评价及勘探部署。在区域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对H油田Khasib组岩相、沉积微相和沉积模式、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①研究区发育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含生物碎屑粒泥灰岩、泥晶灰岩和灰质泥岩5种岩石类型;②研究区中缓坡相海侵体系域发育3类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生物碎屑滩、滩翼、缓坡灰泥)和1类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③Khasib组KA1-2小层和KB段储层的生物扰动较发育,渗透率与骨屑颗粒含量呈正相关,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生物扰动和准同生溶蚀作用控制。明确了研究区6个小层的沉积微相演化规律,建立了伊拉克地区从西到东的滨岸—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缓坡型碳酸盐沉积模式,研究成果对于深水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张杰乔占峰王友净王鼐吕洲
关键词:沉积微相
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Hartha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特征及地质建模被引量:1
2022年
孔隙性生物碎屑灰岩是中东地区主要储层类型之一,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差异显著且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成岩作用是造成上述特征的重要原因,成岩相研究是综合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的重要方法。针对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Hartha组缓坡相生物碎屑灰岩,开展了岩心成岩作用表征、成岩相划分及孔喉特征分析、成岩相测井响应及神经网络学习、成岩相空间约束条件分析及地质建模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Hartha组顶部HA层发育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对储层质量造成影响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海水胶结作用、埋藏胶结作用、准同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依据成岩作用差异和孔隙类型差异,划分出5种岩心成岩相类型,分别为原生孔隙型、溶孔型、体腔孔型、晶间孔型和微孔型。将岩心成岩相及测井曲线特征进行标定,划分出3种差异较为明显的测井成岩相,通过基于岩心标定的常规测井曲线进行神经网络学习,对非取心井进行测井成岩相识别。以单井成岩相为基础,铀/钍钾比、层序界面距离、纵波时差3种属性为空间约束,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成岩相模型。研究成果为孔隙性生物碎屑灰岩成岩相表征与建模提供了方法与实例。
吕洲杜潇王友净张杰李楠王鼐王君洪亮郝晋进
关键词:孔喉结构成岩作用成岩相地质建模碳酸盐岩
饱和原状Q_3黄土液化应变发展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以宁夏固原石碑塬原状Q3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其液化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饱和Q3黄土在轻微、中等、完全液化等三个阶段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随等效振动次数(烈度)的变化规律及轴向应变与黄土的应力路径、孔隙水压力变化等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饱和Q3黄土进入特殊的应力状态,其结构发生变化,滞回曲线在不同液化等级时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应变发展与应力路径紧密相关,当进入状态转换面后,应变、孔隙水压力出现大的发展;黄土的残余孔隙水压力与残余应变发展不同,残余孔隙水压力最终有限值,而残余应变不断发展;孔压幅值与轴向应变幅值有着单调的函数关系,即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王平王兰民王谦王鼐
关键词:黄土液化轴向应变应力路径孔隙水压力
黄土动抗剪强度区域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准则,以室内动三轴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西宁、兰州、西吉、西安等地原状黄土的动强度特性,分析了振动次数及天然条件下各地区原状黄土初始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塑性指数与动抗剪强度的区域性特征。研究表明:含水率相同条件下,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大,黄土的动抗剪强度也逐渐增大,这种增加趋势成非正比关系;随着振动次数的累积作用,研究区自西北向东南部,黄土的粘聚力呈降低趋势,内摩擦角变化趋势较离散;天然状态下:黄土的初始孔隙比自西北向东南大致呈增大趋势,其动粘聚力也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内摩擦角呈减小的趋势;含水率自西北向东南大致呈增大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长黄土的动粘聚力逐渐增强,内摩擦角大致呈减小的趋势;随着原状黄土粘粒含量基本呈自西北向东南增大趋势,动粘聚力也逐渐增大,内摩擦角呈减小的趋势,但幅值减小不具有相似性。
王平王峻柴少峰王鼐
关键词:黄土
黄土高原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滑距预测方法被引量:10
2016年
为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地震滑坡致灾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信息优化处理的地震滑坡滑距预测方法。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的地震滑坡类型、性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摩根斯坦-普莱斯法计算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建立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震烈度、比高、坡角、容重、内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纯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影响关系。将黄土高原地区数次大震中采集到的93个样本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建立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模型。所得的计算结果通过误差校验和与其他滑坡滑距预测方法进行对比,来证明本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对天水市22个潜在滑坡的边坡进行滑距预测。
王鼐王兰民王谦王峻王平
关键词:地震滑坡黄土高原
河谷地区黄土地震滑坡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河谷地区历年来地震滑坡灾害严重.通过分析典型河谷城市100余个黄土滑坡影响因素的数据,结合前人工作,对滑坡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类,将河谷城市黄土地震滑坡分为黄土内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以及黄土-基岩滑坡.通过研究针对危险...
王鼐王兰民
关键词:地震滑坡黄土结构稳定性分析
文献传递
饱和原状Q3黄土液化应变发展试验研究
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以宁夏固原石碑塬原状Q3黄土为对象,研究了其液化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发展趋势,分析了饱和Q3黄土在轻微、中等、完全液化等三个阶段动应力-动应变滞回曲线随等效振动次数(烈度)的变化规律及轴向应变与黄土的应力...
王平王兰民王谦王鼐
关键词:黄土液化轴向应变应力路径孔隙水压力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黄土室内液化试验饱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被引量:10
2011年
黄土液化是黄土地区的三大典型震害之一,是黄土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截至目前,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仍是研究黄土液化的主要方法,而试样饱和度的高低是影响黄土液化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首先从土的性质和饱和的主要指标对砂土和黄土饱和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而后通过对现行的主要饱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归纳总结了黄土室内液化试验饱和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结合黄土本身大孔隙、弱胶结的特性,就现行主要饱和方法对黄土饱和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每一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反压饱和方法在黄土饱和中的应用现状,对该方法在黄土饱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平王谦王兰民马海萍王鼐
关键词:黄土液化
中东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及对石油勘探启示被引量:8
2020年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PC)在中东地区多个大型油田项目主力产层均为白垩系,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影响了中东白垩系成藏组合沉积格局和成藏规律。通过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沉积特征的解剖,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两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发育3套成藏组合:①早—中白垩世稳定扩张阶段,发育了Bab和Shilaif两期陆架内盆地,受断层活动和地层挠曲影响,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向弱镶边型台地的演化。高频海平面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生、储、盖各地质要素的空间配置,形成了中、下白垩统两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②晚白垩世洋壳仰冲阶段,沉积环境以碳酸盐缓坡为主,阿曼山隆升造成白垩系剥蚀严重,促使Shilaif组烃源岩与上白垩统储层之间相互配置,形成了上白垩统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白垩系油藏展布主要受优质烃源灶、古地貌高及油气优势运移通道三大因素控制,非构造目标及低渗透油资源将是白垩系未来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罗贝维张庆春段海岗吕明胜卞从胜卞从胜张宁宁杨沛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