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班宜辉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
  • 2篇深色
  • 2篇内生真菌
  • 1篇铅锌矿
  • 1篇铅锌矿区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率
  • 1篇孢子
  • 1篇孢子密度
  • 1篇锌矿
  • 1篇耐受
  • 1篇囊壳
  • 1篇菌根
  • 1篇菌根真菌
  • 1篇菌株
  • 1篇丛枝菌根
  • 1篇丛枝菌根真菌
  • 1篇PB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班宜辉
  • 2篇唐明
  • 1篇徐舟影
  • 1篇杨玉荣
  • 1篇刘洪光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SE耐铅菌株的筛选及耐受机理研究
金属污染地DSE侵染调查的基础上,从沙打旺根内分离得到5株DSE,筛选到一株耐铅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菌株对铅胁迫的响应,分别利用考马斯亮蓝法和碘量法测定菌丝内可溶性蛋白和还原型谷胱...
班宜辉唐明
不同程度铅锌污染区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侵染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外,其他植物均能与AMF和DSE共生,但平均侵染率较低,仅分别为32.3%和25.9%;铅锌轻度污染的尾矿荒地和铅中度污染、锌重度污染的尾矿坝植物根系内AMF和DSE侵染率明显提高,AMF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53.3%和68.3%,DSE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38.6%和54.2%;铅锌重度污染的废弃冶炼厂样地植物AMF侵染率明显下降,平均只有17.6%,而DSE的侵染没有受重金属污染的抑制,仍达到60.3%。(2)4个样地植物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分布不均匀,每克土的孢子密度在0.08~6.84个,平均为1.5个。对4个样地均有分布的狼牙刺、博落回、山蒿和秦岭风毛菊的AMF、DSE侵染状况调查发现,轻度和中度的铅锌污染能促进AMF与宿主共生关系的建立,而重度污染则显著抑制AMF侵染;AMF孢子密度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与AMF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DSE侵染率与土壤锌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05,P<0.05),而与土壤铅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AMF和DSE能够广泛存在于铅硐山铅锌矿区,尤其是DSE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班宜辉徐舟影杨玉荣刘洪光唐明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
铅锌矿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提高植物耐Pb机制研究
本研究在调查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分布的...
班宜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