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娅慧
-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AAN细胞模型中Smad7在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高表达或者低表达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马兜铃酸肾病细胞模型中的Smad7,并检测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阐述Smad7在马兜铃酸所致的肾脏纤维化的过程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 田娅慧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SMAD7TGF-Β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4种方法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试验旨在研究D-半乳糖饲喂及D-半乳糖、葡萄糖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4种方法能否成功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找出一种快速、有效、安全性高、实用性及可重复性强的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建立方法,并为犬糖性白内障模型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D-半乳糖饲喂(日粮30%)及50%D-半乳糖(15g/kg)、50%葡萄糖(15g/kg)和STZ(70mg/kg)腹腔注射4种方法对同日龄大鼠进行模型建立,试验周期为30d,给药48h后尾静脉穿刺测定血糖,72h后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变化情况,每隔3d测定体重变化,同时每天测定饮水量及摄食量。试验结果显示,D-半乳糖饲喂组晶状体无异常变化;D-半乳糖腹腔注射组和葡萄糖腹腔注射组血糖始终未达到糖尿病血糖标准,但均在第3天可见白内障发生;STZ腹腔注射组在72h动物出现糖尿病症状,4~5周诱发白内障。结果表明,D-半乳糖饲喂不能使大鼠产生白内障;D-半乳糖腹腔注射及葡萄糖腹腔注射仅需3d即可诱发白内障,快速且成模率高,适合进行白内障药物延缓效应的研究;STZ腹腔注射需4~5周建立糖性白内障模型,因而更适用于研究糖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 李婧张禹杨菲赵海焦田娅慧贾志华吴国娟张中文
- 关键词:D-半乳糖葡萄糖链脲佐菌素糖性白内障
- SnoN在马兜铃酸肾病小鼠模型肾中的表达
- 2013年
- 通过观察正常小鼠肾组织中和马兜铃酸组小鼠肾组织中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SnoN在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中的作用及意义。对于构造的并采用病理学方法确证的马兜铃酸肾病小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对肾中SnoN基因转录水平和Sno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马兜铃酸组肾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虽然SnoN mRNA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noN在试验组的表达量明显增多。马兜铃酸Ⅰ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肾毒性,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在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中的表达量升高。
- 吴金栋陆彦田娅慧高磊王惠川吴国娟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小鼠
- 连翘酯苷A诱生IFN-γ及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 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翘酯苷A对AAI诱导的紧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HE切片染色,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并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IL-4和TGF-β1;免疫组化分析...
- 赵海焦高磊陆彦田娅慧贾志华吴国娟张中文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连翘酯苷A干扰素-Γ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马兜铃酸肾病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兜铃酸肾病(AAN)中标志性因子的表达变化。30只小鼠灌胃8mg/(kg·d)马兜铃酸Ⅰ(AAⅠ),于不同时间处死,用常规病理切片染色法观察肾脏不同时间段的病理变化程度,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查各组小鼠肾组织细胞标志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角蛋白18(CK-18)、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随着AAⅠ用药时间的延长,肾脏损伤逐渐加重,并证实AAⅠ可诱导小鼠肾脏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MT),促进α-SMA、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抑制CK-18的表达,为AAN更深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 田娅慧常迪杨耀晖吴国英赵海焦吴金栋吴国娟张中文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Α-SMAVIMENTIN
-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及不同性别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的比较研究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及不同性别在建立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方面的差异。将65、70和75mg/kg 3个浓度STZ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雌、雄性大鼠糖性白内障模型,36h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3周后进行裂隙灯检查,每天测量动物饮食量及排粪尿量变化,每周测定体重。试验结果显示,70mg/kg STZ比65mg/kg STZ糖性白内障发生时间缩短约1周,且比75mg/kg STZ死亡率低。同浓度STZ腹腔注射后雌性大鼠糖尿病发生时间为72h,雄性大鼠为36h,白内障发生时间雌性比雄性大鼠慢约1周。试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70mg/kg STZ在糖性白内障模型建立所需时间及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雄性大鼠较雌性更易于建立糖性白内障模型。
- 李婧田海燕杨菲赵海焦田娅慧吴国娟张中文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性白内障不同性别
- 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iRNA的筛选及转染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试验旨在优化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 siRNA最佳转染条件,筛选最佳siRNA干扰片段,进而实现对Smurf2基因的瞬时沉默,为研究Smurf2基因在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hathy,AAN)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并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转染介质,将Smurf2 siRNA转染入RTECs;通过观察绿色荧光的表达量及Real-time PCR反应优化转染条件,转染后Real-time PCR检测mRNA表达抑制率。CCK-8法检测Smurf2 siRNA复合物对RTECs活性的影响;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位点Smurf2 siRNA对Smurf2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当Lipofectamine TM 2000与siRNA比例为1.5 μL∶30 pmol时,转染效率最高,为70%~80%;Smurf2-619 siRNA干扰效果最明显;与正常组相比,转染siRNA组的Smu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最终确定了Smurf2 siRNA最佳转染条件,其中Smurf2-619 siRNA对Smurf2 表达的抑制率最高。
- 赵海焦高磊陆彦田娅慧贾志华田海燕吴国娟张中文
- 关键词:转染SIRNA肾小管上皮细胞
- 泛素化调节因子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EGFP及目的基因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Smurf2,并转染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检测其表达情况。用RT-PCR法扩增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urf2的CDS区,构建克隆载体pEASY-Zero-Smurf2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Smurf2,酶切并测序鉴定。运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3-Smurf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Smurf2的表达。PCR结果显示扩增出Smurf2基因片段大小约为2247bp;重组质粒pEGFP-N3-Smurf2的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表明Smurf2基因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脂质体转染后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EGFP-N3-Smurf2表达载体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Smurf2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且EGFP-Smurf2重组蛋白有表达。本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Smurf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能明显提高细胞内Smurf2的表达,为研究Smurf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高磊赵海焦吴金栋田娅慧张中文吴国娟
- 关键词:质粒
- 利用iTRAQ联合LC-MS/MS技术检测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脏蛋白表达特征
- [目的]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脏蛋白组学的变化。[方法]利用iTRAQ联合LC-MS/MS技术检测A...
- 吴金栋田娅慧常迪陆彦周旭平吴国娟
- 关键词:小鼠马兜铃酸肾病ITRAQ
- smad7 siRNA转染NRK-52E的筛选及优化
- RNA干扰是一种快速、高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靶向治疗领域.本试验主要在于优化Smad7 siRNA转染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的条件,以NRK—52E为转染对象,以脂质体L...
- 田娅慧杨耀辉常迪吴国英任雅莉姚华吴国娟张中文
- 关键词:肾脏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因靶向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