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筱
- 作品数:37 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香豆素席夫碱类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2024年
- 以3-(4-氨基苯基)-7-二乙氨基香豆素(ADPC)为荧光母体,碳氮双键为识别位点,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类肼荧光探针HAPC。在V(DMSO)∶V(PBS缓冲液,pH 7.4)=9∶1的体系中,该探针自身荧光微弱,与肼反应后呈现强黄绿色荧光,实现了对肼的Turn-on检测。探针对肼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抗干扰能力、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检出限低至1.92×10-7 mol/L,检测最适pH范围为3~8。通过HPLC与高分辨质谱验证了HAPC与肼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HAPC与肼经加成-水解-消除反应生成了荧光母体ADPC与对羟基苯腙。此外,探针HAPC能制作成便携式试纸,已成功用于气态肼的检测。
- 孙新峰朱奕妍解晓华盛筱王守信
- 关键词:荧光探针香豆素席夫碱
- 一种香豆素类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豆素类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探针以2,4‑二羟基苯甲醛和4‑氯苯乙酸为原料,先经缩合、酰化、水解反应得到荧光母体3‑(4‑氯苯基)‑7‑羟基香豆素(CHCO),...
- 王守信沈亚龙盛筱曹书闻王军孔令栋牛艳莲李伟李瑞基秦绪隆
- 邻苯甲酰四氯苯甲酸及其三有机锡羧酸酯的合成表征和抑菌活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合成邻苯甲酰四氯苯甲酸(C6H5COCl4C6H5CO2H1)及其三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C6H5COCl4C6H5CO2SnR(R=Ph,2a;R=Bz,2b;R=Cy,2c;R=C6H5C(CH3)2CH2,2d),研究它们的抑菌活性。方法化合物1以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化合物2a^2d由1与氢氧化锡在苯中加热回流制得。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表征了其结构,并利用微量量热法测试了它们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市售抗菌药比较,不论羧酸还是有机锡羧酸酯都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多数和青霉素相当。结论实验数据为探索高效、低毒的杀菌药物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盛筱王慧云高桂花毛武涛
- 关键词:有机锡羧酸酯抑菌活性
- 一种提取辣根中辣根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取辣根中辣根素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所述辣根前处理:将辣根放置在35‑45<Sup>o</Sup>C的低温环境中进行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辣根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成粗粉2)所述提取溶剂的配制:将乙酸乙...
- 任强王慧云刘伟王建安魏开芳盛筱
- 文献传递
- 单糖衍生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单糖标识剂,经在线串联的LC-ESI-MS建立了单糖衍生物的电喷雾质谱裂解方法。衍生物在质谱裂解中糖类化合物特有的规范信息。借助糖类化合物在ESI-MS条件下表现出的分子离子峰m/z[M+H]+,及在ESI-MS/MS条件下呈现出的特征碎片离子峰m/z473,可有效地确定出单糖类化合物的组成。尽管一些脂肪醛和芳香醛也能同时被标识,然而在质谱条件下不产生m/z473的特征碎片离子峰,且它们的洗脱远在糖类组分之后,因此不干扰糖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确定。通过建立的LC-ESI-MS方法,对水解蜂花粉中的单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解的蜂花粉中含甘露糖(Man)、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醛酸(GlcUA)、鼠李糖(Rh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和岩藻糖(Fuc)。本方法为环境样品中单糖类化合物的确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技术手段。
- 孙学军孙志伟户宝军盛筱尤进茂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柱前衍生单糖
- 一种基于ESIPT机制的水溶性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被引量:8
- 2020年
- 合成了一种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以乙酰氧基为识别基团的水溶性肼荧光探针BHPA。其结构经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确证。通过荧光波谱研究了探针BHPA对肼的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PBS缓冲液(pH 7.4)体系中,探针BHPA对肼具有专一的选择性、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Off-On荧光增强效应;在0~50μmol/L范围内,探针BHPA的荧光强度与肼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检出限为0.14μmol/L,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限定的阈限值0.31μmol/L。探针BHPA已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肼的检测。
- 盛筱刘兆明杜玉栋王阳廉欣洁王守信
- 关键词:荧光探针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 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的增溶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了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药物的增溶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糊精溶液中奥美沙坦酯药物含量的方法,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奥美沙坦酯在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并绘制了相溶解度曲线。在0~15 mmol/L环糊精浓度范围内,奥美沙坦酯的溶解度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呈AL型,奥美沙坦酯与3种环糊精均是1:1的比例包合;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均有显著的增溶作用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效果最佳,其次为甲基-β-环糊精和β-环糊精。
- 王云龙任强全先高李伟王慧云盛筱
- 关键词:奥美沙坦酯环糊精高效液相
- 一种香豆素类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豆素类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探针以2,4‑二羟基苯甲醛和4‑氯苯乙酸为原料,先经缩合、酰化、水解反应得到荧光母体3‑(4‑氯苯基)‑7‑羟基香豆素(CHCO),...
- 王守信沈亚龙盛筱曹书闻王军孔令栋牛艳莲李伟李瑞基秦绪隆
- 5-氟尿嘧啶的囊泡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对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包封率及其释放行为的影响,为新型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司盘40和胆固醇为主要原料,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研究了该类囊泡对5-氟尿嘧啶的包封作用,包封率的影响因素以及被包封的5-氟尿嘧啶在模拟胃液及模拟肠液中的释放情况,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影响因素。结果 0.10 mol/L司盘40∶胆固醇=1∶1时形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对1.20 mg/mL的5-氟尿嘧啶的包封率是40%~55%;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在6 h,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游离的5-氟尿嘧啶释放率为95%,包封于囊泡中的5-氟尿嘧啶的释放率为25%。结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对5-氟尿嘧啶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明显缓释作用。
- 张波王慧云全先高盛筱孔凡栋王军
- 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胆固醇5-氟尿嘧啶包封率
- 一种提取辣根中辣根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取辣根中辣根素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所述辣根前处理:将辣根放置在35-45<Sup>o</Sup>C的低温环境中进行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辣根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成粗粉2)所述提取溶剂的配制:将乙酸乙...
- 任强王慧云刘伟王建安魏开芳盛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