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远远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被引量:9
- 2008年
- 心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与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重要初始阶段。本文就内皮功能紊乱在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 禹远远王瑞英郝咏梅
- 关键词:糖尿病内皮细胞内皮功能
- 家庭、社区、医院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探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索适合平顶山市区实际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方法:在按照平河南省疾控中心要求开展示范点糖尿病管理的基础上,在全市区普遍开展分级管理,在试点社区开展自我管理、社区管理、群组看病市三甲医院综合治疗。结果:在平顶山市区部分区域初步建立了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及体系。结论:平顶山市地域面积大,人口多文化素养差异大,糖尿病发病率高,需要较长时间探索和完善良好的糖尿病无缝化管理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平顶山市辖区面积459平方公里,人口99.63万,辖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宝丰县、叶县、鲁山、郏县、舞钢市、汝州市。6个县市6个乡镇,170个行政村,21个街道办事处)。
- 刘惠双王俊宏马沛刘艳晓张志宇周建华田勇丁红霞侯卫东崔晓磊禹远远李进
- 关键词:糖尿病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糖脂代谢、肝功能、脂肪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糖脂代谢、肝功能、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西格列汀联合组各58例。二甲双胍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西格列汀联合组患者在二甲双胍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相关指标[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脂肪因子[血清趋化素(chemerin)、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肝脏脂肪含量、CT肝脾密度比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西格列汀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9%,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西格列汀联合组患者的HbA1c、FPG、LDL-C水平、血清GGT、AST、ALT、chemerin、nesfatin-1水平、BMI、肝脏脂肪含量、NAFLDFS评分分别为(6.69±0.64)%、(6.87±0.76)mmol/L、(2.49±0.30)mmol/L、(41.78±2.71)U/L、(34.09±2.38)U/L、(35.75±2.09)U/L、(72.49±10.73)ng/mL、(5.70±1.85)ng/mL、(25.37±0.95)kg/m^(2)、(8.27±1.28)%、(0.32±0.06)分,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的(7.24±0.78)%、(7.46±0.82)mmol/L、(2.84±0.41)mmol/L、(46.47±3.35)U/L、(38.12±3.26)U/L、(39.52±2.63)U/L、(80.51±12.09)ng/mL、(6.62±2.09)ng/mL、(26.18±1.02)kg/m^(2)、(9.41±1.56)%、(0.47±0.08)分,HDL-C水平、CT肝脾密度比值分别为(1.92±0.68)mmol/L、0.93±0.08,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的(1.57±0.59)mmol/L、0.81±0.12,�
- 丁红霞田勇禹远远崔晓磊李进王俊宏谢赫男
- 关键词:二甲双胍疗效糖脂代谢肝功能脂肪因子
-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与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进行健康体验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员的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Hcy等指标进行检测,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与下肢动脉硬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吸烟、酗酒以及合并有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的Hcy水平更高,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呈正相关;另外,下肢动脉硬化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肌酐及Hcy等有关。结论 Hcy与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硬化有直接关系,可以作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依据。
- 禹远远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
- 湿性愈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74例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144例分为两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糖尿病足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观察组74例采用湿性愈合疗法。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71%,两组相比较χ2=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 刘惠双王俊宏马沛侯卫东温宗闯禹远远
- 关键词:糖尿病足湿性疗法美皮康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紧密连接蛋白-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甲状腺手术存档标本共计271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116例PTC、14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BTL)和10例甲状腺滤泡癌中Claudin-1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表达与PT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16例PTC中Claudin-1高表达率为97.4%;在145例BTL中高表达率为11.7%;在10例滤泡癌中高表达率为10.0%。此外,Claudin-1在16例有PTC转移的淋巴结中全部高表达(100%),并且与甲状腺内原发癌灶的表达一致;在40例肿瘤周围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全部不表达。Claudin-1表达在PTC与BTL(χ^(2)=189.282)、PTC与滤泡癌的比较(χ^(2)=71.81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Claudin-1的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癌结节长径与数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Claudin-1诊断PTC的灵敏度为97.4%,Claudin-1在PTC分别与BTL和滤泡癌的鉴别诊断中的特异度为88.3%和90.0%。结论Claudin-1有助于PTC分别与BTL和滤泡癌的鉴别诊断;Claudin-1的高表达可能是PTC肿瘤细胞黏附性强的关键因素。
- 侯卫东禹远远李会敏刘艳晓刘艳锋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良性病变
- 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 2010年
- 王瑞英禹远远葛艳红朱亚军
-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
- 利拉鲁肽联合优泌乐25、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
- 2020年
-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联合优泌乐25、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对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给予利拉鲁肽、优泌乐25及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5.72±0.61)mmol/L、餐后2h血糖(8.83±1.05)mmol/L均低于对照组(7.03±0.83)mmol/L、(11.34±1.12)mmol/L,研究组HOMA-IR(0.20±0.07)低于对照组(0.2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优泌乐25及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降糖效果显著.
- 禹远远侯卫东田书玲
- 关键词:利拉鲁肽优泌乐25二甲双胍初诊2型糖尿病
- 对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并评价对其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效果,为促进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88例,按患者意愿,纳入传统的自我管理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的42例患者作为一体化组.随访1年,所有患者随访前后均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A-DQOL),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并计算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医疗费用.结果 两组管理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组管理后1年FPG、2hPG、HbA1c、月均低血糖次数、TC、TG、LDL-C、DBP、住院费用、直接医疗费用、HAMA评分、A-D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36±1.21) mmol/L比(9.11±1.82) mmol/L、(9.01±2.14)mmol/L比(14.22±3.23)mmol/L、(7.26±1.19)%比(8.84±1.80)%、(0.84±1.08)次/月比(3.13±2.58)次/月、(4.37±0.48)mmol/L比(4.96±0.52) mmol/L、(1.44±0.29) mmol/L比(1.75±0.27) mmol/L、(2.38±0.38) mmol/L比(2.90±0.60) mmol/L、(80.37±10.42) mmHg(1 mmHg=0.133 kPa)比(89.23±14.76) mmHg、(478.70±544.65)元比(977.85±585.35)元、(1 681.92±623.62)元比(1 950.43±563.36)元、(14.50±3.55)分比(17.23±4.28)分、(96.29±15.67)分比(107.90±1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130.66±12.52) mmHg比(138.87±16.41) mmHg、(18.55±4.16)分比(21.10±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均血糖监测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0.55±16.98)次/月比(8.65±7.47)次/月],差异有统
- 李进王俊宏刘艳晓张志宇刘惠双田勇禹远远侯卫东丁红霞
- 关键词:疾病管理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生活质量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变化的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4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分为控制良好组(n=44)与控制不佳组(n=56),选取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分析仪(DEXA)测定方法分别对2组人员进行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等进行测定,并对所有患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控制不佳组中61~70岁组的腰椎、Ward区骨密度值分别为(0.76±0.11)g/cm^2、(0.51±0.15)g/cm^2,70岁以上组的腰椎、Ward区骨密度值分别为(0.81±0.18)g/cm^2、(0.45±0.12)g/cm^2,均明显小于控制良好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不佳组与控制良好组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会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有明显影响,血糖控制效果越好,骨密度水平越高。
- 禹远远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