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佳
- 作品数:34 被引量:10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未服药的强迫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异常的MRI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应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比较未服药的强迫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与正常人群间的差异,并探讨强迫障碍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与临床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0例未服药的强迫障碍门诊患者,以及2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被试均接受头部磁共振扫描。采用VBM的分析方法,比较强迫障碍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 A)评估临床症状。在控制焦虑、抑郁症状的前提下,分析强迫障碍患者异常的脑灰质体积与临床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障碍组的眶额回、颞上回、颞下回、小脑、楔前叶、辅助运动区及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减少(P<0.05,Al-phaSim校正);眶额回灰质体积的减少与Y-BOCS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眶额-纹状体-丘脑环路中的眶额回在强迫障碍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他脑区如颞叶和小脑灰质体积减少,可能也参与了强迫障碍的发生。
- 李平李占江罗佳郭志华韩海英熊红芳姚淑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障碍患者脑自发活动的影响
- 罗佳李占江韩海英李平徐子燕熊红芳刘竞
- 摆脱强迫的“魔咒”
- 2012年
- 晓鑫今年16岁,那天,她独自一人来到心理诊室:“医生,我有强迫症,脑子里总是有些不吉利的恐怖想法,它们就像一个魔鬼,缠得我非常难受,想摆脱都摆脱不了;这些想法就像一个魔咒,我特别害怕这些不吉利的想法会变成事实。
- 罗佳
- 关键词:保健法医学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卫生
- 认知行为治疗对未服药强迫障碍患者的大样本病例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验证操作手册指导下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未服药强迫障碍(OCD)患者的疗效、可接受性及适用性。方法:纳入符合DSM-IV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46例,在CBT操作手册指导下进行为期12周共14次个别CBT治疗。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估,并采用0-10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进一步评估患者对CBT的满意度和主观有益性。研究期间不服用任何精神药物。结果:39例患者完成了14次治疗(脱落率为15.22%),对完成治疗者进行治疗前后Y-BOCS,HAMA,HAMD分值的配对t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1)。按照意向性治疗统计方法,有效率为69.57%(32/46),完全缓解率为21.74%(10/46),OCD患者对CBT治疗的满意度为6.89±0.42,主观有益性为6.62±0.68。结论:手册指导下的单一CBT治疗对中国OC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接受性高,治疗依从性好。
- 罗佳李占江杨祥云郭志华刘竞孟繁强马云杨晓婕
-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可接受性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单用SSRIs与SSRIs合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强迫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DSM—IV中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SSRIs治疗组f简称药物治疗组,n=40)和SSRIs合并CBT组(简称联合治疗组,n=401,分别于0、4、8、12、24、36、48周末采用Y—BOCS、HAMA等对患者进行盲法评定比较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4周末联合治疗组[(20.0±6.4)分与(23.6±6.0)分]及药物治疗组[(20.8±7.0)分与(23.7±6.3)分]Y.BOCS总分均低于基线(t=4.05,P=0.000;t=3.46,P=0.001)。2组患者Y—BOCS总分(F=3.986~7.104,P=0.009-0.049)和Y—BOCS强迫行为因子分(辟5.370~5.895,P=O.017~0.023)自8周末开始至48周末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Y—BOCS强迫思维因子分在48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23,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CBT、Y-BOCS总分4周末治疗是否有效对患者48周末的疗效有正性预测作用(OR=8.61、9.25,均P〈0.05)。结论药物联合CBT能有效缓解强迫障碍患者症状,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尤其对强迫行为的改善更为突出,且接受CBT、4周末起效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能获得更好地改善。
- 孟繁强李占江罗佳韩海英杨威任帅郭萌黄芳芳姚淑敏杨晓婕黄悦勤
-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认知疗法
- 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的初步编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初步编制简单易行、多维度的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方法在理论构想基础上编制问卷条目,经过专家评估筛选条目组成问卷初稿,分别选取四批共359名被试进行问卷测评,对问卷初稿进行条目的遴选和信效度的评估。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抽取四个因子(躯体症状、负性感知、疾病行为和社会功能),可解释的方差百分比为61.165%。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740~0.887,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503~0.625。问卷Crobanch'sα系数为0.926,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68。问卷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76,问卷筛查躯体形式障碍的划界分为23分,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606。结论躯体症状自我筛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初步可以在临床上试用于功能性躯体症状和躯体形式障碍的自我筛查。
- 谭玲李占江罗佳杨祥云苏雪杨晓婕王鹏翀李晓琪
- 关键词:躯体化症状躯体形式障碍信度问卷
- 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成分应用现状的专家德尔菲法调查
- 2024年
- 目的通过专家德尔菲法调查了解国内专家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技术成分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促进GAD的CBT技术应用规范化。方法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包括59个GAD的CBT技术(分为基本、认知、行为及其他技术)的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向符合标准的24名CBT专家进行2轮咨询,最后依据统计数据对各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2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性指数和权威系数均高于0.8。第二轮咨询后,专家意见在使用频率、对治疗的贡献程度及来访者接受程度3个维度上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97、0.291、0.336,尚可被接受。在59项GAD的CBT技术中,除音乐放松训练、焦虑刻意增加实验、系统脱敏和担忧时间4项行为技术外,其余技术均在3个维度上得到了专家的一致意见,综合应用情况排名前五位的技术依次为资料收集、建立治疗联盟、临床心理评估、心理教育和目标设定。结论在针对GAD的CBT中,我国专家一致认可CBT基本技术、认知技术和传统行为技术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对除正念和睡眠管理外的来自第三代CBT的新兴技术的临床运用则较为谨慎。
- 俞婧罗佳姚淑敏刘萌萌李占江
- 关键词: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德尔菲法
- 为啥浑身难受却查不出病
- 2021年
- 王女士62岁,衣食无忧,但就是每天都觉得浑身不得劲。两年前,她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盖不适,感觉关节周围的肌肉胀痛,膝关节就像生了锈,行走困难,但多次就诊骨科做了各项检查都没查出病,尝试了推拿按摩等理疗也不见好转。之后,她又陆续出现多种躯体不适,腹胀、胃痛、食欲下降,胸闷、心慌、气短,头晕、颈部僵硬不适,四肢发麻无力。病情越来越重,但在各大医院做了CT、核磁共振等多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这会不会是有什么大问题?王女士非常担心。
- 刘竞罗佳
- 关键词:推拿按摩胃痛核磁共振膝关节膝盖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自杀观念的关系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的病耻感与自杀观念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康复和自杀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入组的方法入组2010年2月-2014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安定医院和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 HAMD - 17)以及Link贬低 -歧视感知量表( PDD)进行评定.结果 ①与无自杀观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有自杀观念的患者PPD评分更高 [(4.21 ±1.11)分vs. (3.09 ±1.01)分,t =5.71 ,P 〈0.01]、自知力评分更低[(3. 55 ±1.34)分 vs. (4. 83 ±1.26)分,t= 5. 41, P 〈0.0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观念与PDD评分(r = 0. 46,P 〈 0. 01)、自知力(r = -0. 44,P 〈 0. 01)及抑郁症状评分(r = 0. 30, P 〈0.01)相关;②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DD评分越高(B = 1.14,OR =3. 13,P 〈0. 01,95%CI: 1. 86 -5. 25)、 抑郁症状评分越高(B =0.11 ,OR=1.11 ,P =0.01 ,95%CI: 1.02 -1.22)、自知力越完整( B = -0.76,OR=0.47,P 〈0.01, 95% CI: 0. 32 -0. 70),自杀观念的风险越大( Logistic回归模型R^2 =0. 51 ,P 〈0. 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病耻感的水平越高,可能存在自杀观念的风险越大.
- 张怡罗佳杨清艳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耻感自杀观念自知力
- 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专家共识的德尔菲法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使用德尔菲法(Delphi法)研究国内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技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CBT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复习国外关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35个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并制定专家咨询表,发放给31名认知行为治疗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最后对这些技术进行排序。结果:综合秩次排前4位的依次为,建立治疗关系、心理教育、资料收集与评估和放松练习;而国外常用的技术,如苏格拉底提问、担忧暴露排在第26位和第22位;思维阻止在可操作性维度、使用频率维度和对治疗的贡献维度上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25、0.36和0.31。结论: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中,专家达成共识的技术为建立治疗关系、心理教育、资料收集与评估和放松练习,而思维阻止是否剔除有待进一步研究。
- 韩海英姚淑敏李占江郭萌付兆燕徐子燕郭志华罗佳刘竞
-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专家咨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