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向荣
- 作品数:49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压缩系数的测试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压缩系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测试系统包括恒温箱,恒温箱内部设置有夹持岩石的岩心夹持器,岩心夹持器上连接有用于给岩石内部孔隙供液以及给岩石内部孔隙流体增压的加压供液单元,岩心夹持器的出...
- 罗向荣任晓娟田进赵帅
- 一种封闭循环采暖系统
- 一种封闭循环采暖系统,包括储液箱以及与储液箱相连通的循环水箱,循环水箱内设置有电加热管,循环水箱经中心主井眼分别与若干水平分支井眼相连通,各个水平分支井眼内均设置有从中心主井眼下入的绝热管,绝热管的入口与水平分支井眼相连...
- 王树众罗向荣吕明明景泽锋
- 一种高参数压裂液性能测试评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参数压裂液性能测试评价装置,包括液态CO<Sub>2</Sub>泵注单元、水基压裂液基液泵注单元、起泡剂泵注单元,CO<Sub>2</Sub>泵注单元出口连接发泡及加热单元中泡沫发生器的气路进口;水基压...
- 王树众景泽锋罗向荣吕明明翟镇德韩涛
- 一种用于评价凝胶性能的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 一种用于评价凝胶性能的装置,包括有左进液瓶和右进液瓶,进液口与左进液瓶相连;左进液瓶内设有泵;左进液瓶与氮气瓶相连;显微镜设在左进液瓶和右进液瓶之间,在显微镜上方设有工业照相机;工业照相机与计算机相连;毛细管置于气动阀一...
- 任晓娟高炜欣罗向荣吕小翔叶云舟
- 砂泥岩气藏气层识别主要影响因素与方法探究
- 2024年
- 砂泥岩是重要的储层类型,砂泥岩气层的识别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影响砂泥岩气藏气层识别主要因素与常用气层识别方法,从地质、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了砂泥岩气层识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比较了电阻率法、交会图版法和地震反演法等常用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电阻率法可揭示气体分布和连通性,交会图版法可以清楚地比较参数之间的关系,地震反演法可提供高分辨率储层图像。未来研究应改进识别方法,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砂泥岩气层的勘探和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 姚瑞峰任晓娟罗向荣张帅赵美丽
- 关键词:气层识别
- 一种凝胶颗粒强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凝胶颗粒强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测量装置,包括加压装置、测压装置、挤压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挤压装置采用透明活塞式容器,透明活塞式容器包括透明容器和活塞,活塞安装与透明容器中,加压装置与透明容器的加压入口连接,加...
- 任晓娟王杠杠李杰罗向荣
- 基于页岩孔隙性质及结构特征的表观渗透率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页岩孔隙性质及结构特征的表观渗透率预测方法及系统,预测方法包括如下过程:针对页岩储层孔隙截面几何形态多样性进行归一化校正,得到孔隙等效直径;基于孔隙性质的差异,利用孔隙等效直径对页岩中有机孔隙和无机孔隙孔...
- 湛杰 马先林徐建平袁士宝 聂向荣任龙景成罗向荣
- 浅析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年来,随着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优化工艺技术方案,提高换热效率,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降低初期投资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以西安市某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暖工程项目为例,结合施工现场条件以及类似工程经验,对地热换热系统中井身结构、井间距、录井、测井、固井、管材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较为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为中深层地热地埋管供热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 张鹏飞王俞舒段科锋陈建兵罗向荣杨超
- 关键词:地热能工程应用
- 一种扳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扳手,包括扳手头、扳手柄和卡位楔块,扳手头为环状并能够套设于密封螺丝上,扳手头上在与密封螺丝上的小孔相对的位置螺纹连接有卡位部件,卡位部件能够伸入小孔中或从小孔中退出;扳手头上开设有卡位楔块安装孔,扳手...
- 罗向荣任晓娟赵帅
- 致密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及渗流能力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流体的渗流能力,致密储层岩石孔隙结构与一般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差异很大,因而研究致密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及其渗流特征对提高这类油气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储层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长8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是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晶间微孔和微裂缝,其中主要的渗流空间为大孔道和微裂缝,而主要的储集空间为各种类型的微纳米孔。本文根据泊稷叶定律建立多尺度孔隙结构简化渗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大孔道、微裂缝渗透率是微纳米孔渗透率102~105倍,因此大孔道和微裂缝对致密储层的渗流能力以及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 周航轩任晓娟罗向荣
- 关键词: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微裂缝渗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