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寒

作品数:24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病毒
  • 6篇细胞计数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慢性
  • 5篇肝炎
  • 4篇药物
  • 4篇乙型
  • 4篇综合征
  • 4篇抗病毒
  • 4篇获得性
  • 4篇计数
  • 3篇心理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艾滋病

机构

  • 19篇遵义医学院第...
  • 7篇遵义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24篇肖寒
  • 5篇刘尹正泽
  • 4篇张利霞
  • 4篇邵婕
  • 4篇罗永燕
  • 3篇方倩
  • 3篇高敬敬
  • 3篇李佳
  • 3篇蒋远洪
  • 3篇柳志原
  • 2篇孙成太
  • 2篇罗亚文
  • 2篇邱隆敏
  • 2篇陈应华
  • 2篇周青
  • 2篇黄丽庆
  • 2篇林世德
  • 2篇马陈斌
  • 2篇胡淑燕
  • 2篇黄梅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荟萃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检测的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患者病程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L-8含量变化。方法:对56例确诊的甲型副伤寒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测定其IL-8含量、肝功能,另检测12份健康人群血清IL-8含量作为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甲型副伤寒急性期IL-8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IL-8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362,P<0.05)。结论:动态检测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IL-8除可协助诊断外,对患者病情、病期、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肖寒王攀邵敏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白细胞介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及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球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近40年来,全球感染HIV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因AIDS相关疾病死亡。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是最有效的治疗AIDS的方法,由于HIV细胞潜伏库的存在,ART不能彻底清除HIV,但能有效抑制HIV复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HIV传播。随着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治疗时机提前、治疗方案的优化,AIDS治疗及预防有了巨大进展,使AIDS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袁小莉肖寒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对检查依从性及CD_4^+T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加强心理干预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检查依从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血液生化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查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强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检查依从性,亦能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
肖寒张利霞罗永燕刘尹正泽邵婕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检查依从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心理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发病学与临床治疗研究
李佳罗亚文邱隆敏林世德陈应华龙骏苏毅李丽娟肖寒陈宇冉燕黄梅杨方万
目的:乙肝是中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课题组从80年代开始选择了不同的乙肝患者,针对其相关发病学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经费来源于贵州省教委、卫生厅及院基金。结果:①课题组调查显示...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发病学动物实验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实验室检测、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7年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依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该属病毒在人体可引起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前者主要发生于欧亚地区,后者多发生于美洲地区。其中HFRS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以我国疫情最重,该病以发热、出血、急性损害及内环境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HFRS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HFRS在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治疗及防御措施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对此病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张俊丽肖寒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防御措施
10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珠海市斗门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探讨2005年6月~2012年1月于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感染科门诊或住院103例HIV/AIDS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主要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16.50%)、3TC+AZT+依非韦伦(EFV)(54.37%)、司他夫定(d4T)+3TC+NVP(12.62%)、d4T+3TC+EFV(16.50%)。其中含NVP组中肝功能损害及皮疹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含AZT组中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其他组别明显增高。药物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39.81%)、消化系统症状(33.98%)、骨髓抑制(25.24%)和皮疹(5.83%)为主。结论艾滋病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组合,同时密切关注抗病毒治疗3个月以内的不良反应。
高敬敬肖寒
关键词:HIV药物发生率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者体内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观察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方法20例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的病例,22例抗原阴性与抗体阳性HCV感染病例及25例抗原阳性与抗体阳性慢性HCV感染病例和21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比较各组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中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与其的相关性。结果HCV感染病例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高(t值分别为2.231,3.764;P均〈0.0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与抗原阳性抗体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35);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7,P=0.66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与肝脏炎症指标的ALT和AST有相关性(rALT=0.571,rAST=0.521,P〈0.05)。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可能是早期感染HCV并加速其慢性化的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黄启强黄丽庆周青肖寒黄伙荣胡淑燕
关键词:丙型肝炎调节性T淋巴细胞
登革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特点,是蚊媒传染最为严重的疾病。随着经济和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该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登革热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登革热更好的防治提供借鉴。
郑秀君肖寒刘尹正泽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与肝功能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肖寒李佳陈应华王珊珊
关键词:肝炎乙型胃泌素类肝功能试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的推动因素。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途径有多种,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抗病毒效果明确。依据我国CHB防治指南(2010版)所提出的尽量避免单药序贯治疗,发现耐药要迅速给予联合用药。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如符合以下条件,则应进行标准的抗病毒治疗[1]。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2]如下:(1)乙型肝炎病 e 抗原(HBeAg)阳性,HBV-DNA≥105 copies/mL(相当于20000 U/mL);HBeAg阴性,HBV-DNA≥104 copies/mL(相当于2000 U/mL);(2)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2 ULN),需使用干扰素治疗时,要求ALT≤10 ULN,血清总胆红素小于2 ULN;(3) ALT<2 ULN ,但肝组织学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炎症坏死大于或等于G2(肝组织炎症坏死的分级),或纤维化大于或等于S2(纤维化程度的分期)均可抗病毒治疗。在CHB 抗病毒药物单药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耐药,联合用药目的可减低耐药率,以利于CHB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其意义在于延缓肝脏纤维化,从而降低肝硬化及肝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现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之间及核苷(酸)类似物与干扰素抗病毒药物联合用药作一综述。
柳志原肖寒
关键词:抗病毒药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