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白和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再灌注
  • 7篇缺血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灌注
  • 6篇丹参
  • 6篇微循环
  • 5篇丹参滴丸
  • 5篇滴丸
  • 5篇微循环障碍
  • 5篇细胞
  • 5篇复方丹参
  • 5篇复方丹参滴丸
  • 3篇心脏
  • 3篇血清
  • 3篇养血
  • 3篇养血清脑颗粒
  • 3篇肌损伤
  • 3篇和心
  • 3篇大鼠心脏
  • 2篇皂苷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15篇胡白和
  • 11篇刘育英
  • 11篇王芳
  • 10篇王传社
  • 10篇韩晶岩
  • 9篇樊景禹
  • 7篇赵新荣
  • 7篇孙凯
  • 6篇曾庆江
  • 6篇刘连祎
  • 5篇常昕
  • 5篇杨继英
  • 4篇廖福龙
  • 4篇薛欣
  • 4篇郭治昕
  • 3篇李响
  • 3篇赵娜
  • 3篇徐想顺
  • 2篇安丽华
  • 2篇郭俊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血流量和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血流量和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230g±10g)麻醉后,用3/0缝合线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解除结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60min时心脏表面的血流量。在再灌注90min后,用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塞面积;用原位凋亡细胞(TUNEL)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一部分大鼠在手术前90min,一次性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8g/kg)。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脏血流量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可以显著地抑制大鼠心脏血流量的降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一次性预给药可以预防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心脏血流量的降低,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
赵娜刘育英卫晓红王芳胡白和刘连祎赵新荣郭治昕王卓然王传社韩晶岩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复方丹参滴丸
轴突影响施万细胞分化与整合素α_6β_4表达
2001年
目的 :探讨轴突对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SC)分化成熟与髓鞘形成的影响 ,及在SC的极向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6β4 的表达。方法 :用Wistar乳鼠坐骨神经分离SC ,用其脊髓分离神经细胞。经纯化后分别培养及共同培养。用扫描电镜观察二者的形态及髓鞘形成情况 ;分别用髓鞘碱性蛋白 (myelinbasicprotein ,MBP)、神经微丝 (neu rofilament ,NF)抗体进行免疫标记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整合素α6β4 mRNA的表达。结果 :单独培养的SCMBP抗原表达阴性 ;原位杂交检测α6β4 表达阴性。SC与神经细胞共同培养时其MBP阳性 (说明其已转变为髓鞘形成细胞 ) ,在神经突起周围表达阳性 ;扫描电镜可见SC与神经细胞贴附、融合、包绕轴突形成髓鞘 ;原位杂交显示α6β4在SC与神经轴突相贴附处呈线状阳性表达。结论 :SC的分化成熟及髓鞘形成呈轴突依赖性 ,仅在与神经细胞共同培养时 ,才开始形成髓鞘。它在包绕轴突形成髓鞘时 ,α6β4 在SC表面沿基膜呈方向性表达 ,在SC与基膜、细胞外基质之间起信号传导作用 ,使增生的SC具有极性并发生形态结构的改变。在SC的分化成熟及髓鞘形成的过程中 。
钟延丰任碧和王立军由江峰王盛兰王薇杨金辉胡白和
关键词:轴突整合素Α6Β4髓鞘形成施万细胞
子宫骶韧带成纤维细胞受力后超微结构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2011年
目的:通过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受力后超微结构变化,初步了解盆底组织成纤维细胞应力损伤后形态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开腹子宫切除术8例患者,术中切取骶韧带0.8~1cm,以组织块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后进行细胞加载、加力,利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应力后细胞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持续应力2h后,胞膜表面微绒毛和胞浆皱褶增多,至持续应力12h时达最多,应力24h时有减少趋势。应力2h后,可见胞质中粗面内质网增生现象,分泌泡增多;应力8h,可见线粒体增生,体积增大;应力12h,粗面内质网明显增生,甚至扩张,个别线粒体外室轻度肿胀,呈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应力24h,粗面内质网增生程度较前好转,但部分出现扩张,融合。结论:应力可使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增生,甚至扩张,可使细胞微绒毛和胞浆皱褶增多,提示可能与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增加以及代谢增加有关,应力可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
李晓伟苗娅莉王建六魏丽惠胡白和常昕赵欣荣王圣兰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力学细胞超微结构
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心脏微循环障碍和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
引言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的活性成份组成,在中国、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我们以往的研究已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减少白细胞粘附于细静脉管壁,减轻细静脉过氧化物的产生和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改善肠...
赵娜刘育英刘连祎胡白和王芳薛欣孙凯杨继英曾庆江李响常欣王传社郭治昕樊景禹韩晶岩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
文献传递
三七皂苷R1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三七皂苷 R1(Notoginsenoside R1,R1)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有 R1的中药制剂在中国用于肝脏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但是,关于 R1对肝脏微循环障碍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
陈卫星刘育英刘连胡白和王芳薛欣孙凯杨继英曾庆江赵新荣常欣王传社郭治昕樊景禹郑军韩晶岩
文献传递
养血清脑颗粒对大脑中动脉堵塞再通引起的大鼠脑微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养血清脑颗粒是由当归、川芎、白芍、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为主要成分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头痛、眩晕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大脑中动脉堵塞再通引起的大鼠脑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
徐想顺赵雅芳王芳陈春花刘育英胡白和赵新荣安利华廖福龙王传社樊景禹周长满韩晶岩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大鼠脑微循环障碍大脑中动脉
文献传递
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正>目的:养血清脑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国用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实验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蒙古沙鼠脑微循环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麻醉后的雄性蒙古沙鼠(65-90g)的前囟点前开一(...
徐想顺王芳刘育英胡白和赵新荣安利华刘连祎曾庆江廖福龙王传社马治中樊景禹新见英幸周长满崔德华韩晶岩
文献传递
丹参及三七主要成分抑制白细胞粘附作用及原理
目的:复方丹参滴丸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粘附。但是,有关复方丹参滴丸的哪些成...
王传社孙凯郭俊刘育英王芳刘连胡白和赵欣荣常昕安立华方素萍韩晶岩
文献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及其主要成分丹酚总酸A、B对光化学引起细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及其原理(摘要)
一、目的丹参素钠、丹酚总酸、丹酚酸A、丹酚酸B是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的主要成分,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复方丹参滴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广泛。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再...
刘育英刘连祎王芳曾庆江孙凯方淑萍杨继英王传社胡白和安丽华赵新荣常昕樊景禹韩晶岩
用微循环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抑制血栓的作用原理
目的: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在中国、南韩、俄罗斯、越南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脑血栓、静脉血栓等与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丹参素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份。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成份,包括Rb1、Rg1等34种皂...
刘育英王芳刘连王传社郭俊孙凯胡白和赵欣荣常昕安立华方素平樊景禺韩晶岩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