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梅
- 作品数:11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语文教学要重视对联教学
- 2020年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其文化源远流长。对联及对联相关的文化更是流传之今,而且生生不息。语文教学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对于对联及对联文化,我们语文教师也应做相应的教学与引导。一、关于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从秦汉之前出现的对联雏形桃符,到五代十国出现的春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 胡笑梅
- 关键词:语文教学汉语语言五代十国对联开放性
- 语文说课研究
- 说课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河南新乡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自这种方法兴起之后,国内国外有许多人在各个学科领域进行过探索、实践和研究,但据了解,迄今为止,一方面说课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一方面说课之后还有很多的遗...
- 胡笑梅
- 关键词:语文说课反思性教学语文教学
- 文献传递
- 文人雅兴 士子赤心--《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 2023年
- 【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统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选自《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这是一篇笔调淡雅隽永,写景写人相映成趣、情致悠长的山水小品。本单元所选篇目为三篇文言文和三首古诗词,具体篇目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其中,《岳阳楼记》体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情怀,《醉翁亭记》体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湖心亭看雪》体现张岱独有自在的痴迷境界,《诗词三首》体现李白、刘禹锡、苏轼三位诗人,于不同境遇的达观等。
- 胡笑梅孙晋诺
- 关键词:《醉翁亭记》政治情怀《陶庵梦忆》教学设计
-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策略探究
- 2024年
- 本文简要阐释了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意义,结合本校所处大运河核心地段的区位特性与优势,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与大运河(苏州段)相关的文化素材为例,充分挖掘课内外生态教育资源,探究大运河(苏州段)文化的切入与传承策略,以期达成大运河文化传承、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目标与意义,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与路径。
- 胡笑梅
-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 弘扬汉字文化 传承汉字文明——信息时代汉字标准化的现状、意义及对策
- 2020年
- 文章从汉字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信息时代汉字标准化的现状,重申了汉字标准化的意义,提出了实施汉字标准化的相关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 胡笑梅
- 无法直面的时代之殇——读朱文颖《凝视玛丽娜》随感
- 2018年
-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平淡如话,一览无余,仔细探究起来,却像盐津橄榄一般回味无穷,比如汪曾祺的《受戒》,比如海明威的《杀手》;还可以像八卦太极一样,大于任意量但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小于任意量但不能等于零或无,启迪读者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推理演绎中,穷尽文本的真谛与意义,比如朱文颖的《凝视玛丽娜》。
- 胡笑梅
- 关键词:随感文学作品《受戒》《杀手》
- 棹击一水 歌传千载——浅析苏州棹歌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传承
- 2024年
-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棹歌,本是乡野之曲。明清开始,经文人创作发扬光大。如今,苏州棹歌已然成为大运河苏州段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成为沿岸中小学校竞相学习和传唱的校本教材之一。本文以石湖棹歌(百首校注本)为例,简要分析苏州棹歌在初中语文课堂的传承策略,旨在让初中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内化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放飞心灵,张扬个性,让棹歌的流风余韵传承千古,让运河文化的精神气脉润泽百世。
- 胡笑梅
- 关键词:棹歌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 女孩,请走出“爱”的困扰——初中生“早恋”原因及引导策略探析
- 2020年
- 本文以真实案例为引子,深入探究造成初中生“早恋”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提出“早恋”不能靠“堵”,而是要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引导,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胡笑梅
- 关键词:早恋
- 我想有个家
- 2014年
- 爱是融化冰块的阳光,让我们把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题记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女生小华(化名),平时在班里简直就像是一个任性刁蛮、争强好胜、为所欲为的小公主。可令人不解的是,以她这样的年纪,喜欢的不是蔡依林、周杰伦,而是颇富沧桑感的潘美辰,并且最喜欢她那首《我想有个家》。
- 胡笑梅
- 关键词:《我想有个家》富裕家庭周杰伦沧桑感阳光
-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前生态演讲之策略
- 2024年
- 新课标下,如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融合多媒体技术,深入探讨研究语文课前生态演讲策略——生态形式、生态内容、生态特点、生态效果,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学在其中,思在其中,乐在其中,是一线语文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 胡笑梅
- 关键词:生态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