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广银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潜在震源三维空间模型及其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在目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潜在震源区是二维的.在潜在震源区内,地震的震源被简化成点或线,并且是均匀分布的.实际上,地震震源在三维空间上是不均匀分布的,这种不均匀分布对近场范围内场点的地震危险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于较大...
- 胥广银
- 关键词:潜在震源震源深度
- 1997年翁布里亚—马尔凯(意大利)地震序列:地面形变与孕震构造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1997年翁布里亚—马尔凯地震序列期间进行的野外测量,发现了与3次最大地震(M_w≥5.7)有关的地面和路面上产生的破裂。破裂集中发生在几个狭长的条带上,这些条带部分处于或邻近原来标绘出的大倾角的正断层。地面形变的几何形态与主震的矩心矩张量震源机制解所得出的北东走向的延长线是一致的。余震的分布表明,3个主震发生在南西向倾斜约40°的正断层上。地质调查、预期的同震高程变化模拟以及地震资料都表明;地面形变并不是深处的断层起始破裂直接造成的。
- F.R.CintiL.CucciF.MarraP.Montone吴江吕春来胥广银
-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面形变孕震构造
- 1948年山东威海地震再调查和参数校订被引量:9
- 2004年
- 王健汪素云胥广银杨玉林吴宣
- 关键词:地震目录烈度地震危险性中长期地震预测
-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被引量:8
- 2007年
-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②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 胥广银高孟潭
- 关键词:潜在震源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
- 论弱地震活动区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原则和方法
- 我国在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核工程场地地震安全工作表明,大多数场地都在弱地震活动区,在确定设计基准地震动时,几乎都是由场地所在构造单元的最大的潜在地震(本底地震)起了控制作用。虽然在相关文件中作了若干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概...
- 陈家庚胥广银郝玉芹
- 关键词:潜在地震
- 闽东北地区的历史地震调查被引量:5
- 2006年
- 以闽东北地区为例,阐述了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历史地震调查的新思路和研究内容:①根据地区文化发展史和灾异记载状况,进行地震资料完整性考证;②由实际记载资料进行历史地震影响状况评价,并复核确认破坏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强度.按照这种新的技术思路开展研究工作,能够对历史地震调查赋予文化历史和可信时间域的内涵,增强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其目的在于促进历史地震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 鄢家全张志中潘华黄玮琼胥广银郝玉芹
- 关键词:历史地震
- 潜在震源区内部非均匀特征研究被引量:9
- 1996年
- 潜在震源区是未来可能的震中集合体。我国目前采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采用面源模型,潜在震源区面积平均约占3×103—4×103km2。假定地震危险性在潜在震源区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大面积的地震均匀分布模型对地震危险性的估计过低。本文利用全国地震烈度区划采用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模型和地震数据,统计了历史地震震中在潜在震源区内的空间相对分布情况,给出了潜在震源区内强震非均匀分布的定量描述方法和初步研究结果。应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给出更科学、合理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
- 胥广银高孟潭
- 关键词:潜在震源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序列及发震构造分析
- 2024年
-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强震,震中位于柴达木—祁连地块东北缘拉脊山断裂系南段。本文基于地震重新定位与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对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并对区域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甘肃和青海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震后10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共获得605个高精度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位置为(35.748°N,102.812°E),震源深度为16.4 km。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6—15 km深度处,水平分布上,在震源区域内呈长轴沿NW−SE向展布,逐渐向北转变为近NS向展布,深度剖面显示出断层倾向为NE向。应用FocMech-Flow自动化流程反演震源机制解,获得M_(S)6.2主震的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302°、倾角58°、滑动角45°;节面Ⅱ走向184°、倾角53°、滑动角138°。其中,节面Ⅰ走向与震源区附近余震展布方向一致,可判定其为发震断层面。应力场反演结果表明震源区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最大主应力轴为WSW−ENE向。结合区域重力异常和已有地质资料,判断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积石山东缘断裂系中的一条较深的反冲断层,并将其命名为“大河家断裂”。现有历史地震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柴达木—祁连地块发生的强震具有向东迁移的趋势,此次地震的发生,暗示出位于积石山东部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有所增加。
- 王世广胥广银李帅杨婷石磊张龙唐方头房立华
-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 破坏性地震破坏范围的快速估计被引量:7
- 2008年
- 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给震后的地震救援提供及时的指导,快速估计破坏范围很重要。结合汶川地震的震例,本文总结给出了一个快速估计破坏范围的综合方法。
- 胥广银高孟潭俞言祥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单值地震危险性图的参数不确定性和可变性的处理
- 1995年
- 基于主观判断和有限资料解释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研究的输入(地震震源区、地震发生率、衰减函数等)都是不确定的。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要考虑:(a)如何“合理地”确定单值概率地震危险性图中所标示的地震运动水平;(b)计算得到的地面运动水平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图上可以明确地表达到何种程度。如果单个震源区的地震发生率、古登堡-里克特公式中的b值,以及最大震级的最佳猜测估计值被看作是不相关的并且每一参数中的不确定性可以看作是关于估计值对称的,那么,使用这些最优估计计算的概率地面运动水平表达了最可能的值和近似的均值。另一方面,根据不同震源区方案计算的地面运动大小,可能集中于每一方案的不同的中心值周围,而且,根据最可能方案计算出的地面运动水平可显著不同于所有方案计算出的地面运动水平的平均。我们得出结论(因为至少在美国东部和中部对地震过程是缺乏了解的),要得到单一的危险性估计结果,假定未来地震将趋向于发生在过去已经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并且具有与过去相当的发生率是合理的(在美国西部当单条断层上存在古地震资料时,这些信息是可以结合使用的)。在有多种震源区方案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地面运动衰减关系得到的危险性估计,彼此会显著不同。人们或许考虑采用数个衰减关系的平均,但是,这样一来技术上的问题(例如,如何平均那些采用不同距离量度的关系式,如何估计σ,等等)会使操作非常困难,而且当包含一个与其它衰减关系离散较大的衰减关系时,它对均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简化和可操作起见,使用单一的、不被认为是“极值”的衰减关系似乎是合理的,并且这一做法已获得危险性分析人员的接受。
- B.K.BenderD.M.Perkins潘华胥广银
- 关键词:地震地震数据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