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栓塞
  • 12篇动脉瘤
  • 10篇血管
  • 9篇动脉
  • 9篇颅内
  • 8篇手术
  • 7篇血管内栓塞
  • 7篇颅内动脉
  • 7篇颅内动脉瘤
  • 7篇出血
  • 5篇栓塞治疗
  • 5篇脑出血
  • 4篇弹簧圈
  • 4篇外科
  • 4篇微创
  • 4篇颈内
  • 4篇LVIS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血肿

机构

  • 36篇昆明市第一人...
  • 3篇昆明医学院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36篇苏平
  • 24篇高鸿
  • 21篇刘俊
  • 15篇孙敏
  • 13篇马钢
  • 13篇岑键昌
  • 13篇赵楠
  • 11篇李俊彦
  • 10篇谷震
  • 7篇常谦
  • 6篇刘兴海
  • 6篇惠金明
  • 5篇吴钧
  • 4篇彭远
  • 3篇高云
  • 3篇孙杰
  • 3篇岑建昌
  • 3篇李进
  • 3篇吴均
  • 3篇张红莲

传媒

  • 5篇云南医药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医学诊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比剂脑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对比剂应用日渐广泛,相关不良反应随之增加。对比剂脑病(CIE)是应用对比剂后出现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对CIE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治疗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邵东传吴钧高云刘俊马钢苏平普快荣岑键昌
关键词:脑疾病造影剂
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李俊彦苏平彭霞罗晓惠马艳高鸿刘俊李进
目的:通过诱发电位(EP)监测,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对45例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8),分组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高压氧治疗者每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监测正中神经短潜...
关键词:
关键词:高压氧重型脑外伤神经电生理
2例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2001年
采用神经安定加局麻及全身肝素化条件下 ,以Seldinger技术 ,插入 3F/2Fmagic微导管 ,将微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 .结果 :例 1动脉瘤栓塞 95 %后 ,在放最后一个栓子时发生误栓 ,经全身肝素化治疗、扩血管、抗血管痉挛及抗脑水肿治疗 1周后 ,病人仍无意识、语言及肢体等神经功能障碍 ,13d后行DSA复查见动脉瘤栓塞消失 ,误栓的微弹簧圈移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额顶升支动脉处 ,大脑中动脉各分支动脉显影通畅 ;例 2动脉瘤栓塞 70 % ,半年后DSA复查动脉已闭塞 .结果表明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 ,病人恢复快 ,安全 ,有效的治疗手段 .
孙敏高鸿苏平惠金明谷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下丙泊酚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在持续有创颅内压的监测下,研究丙泊酚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分为丙泊酚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ICP监护.丙泊酚组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根据病情维持1~4 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方法.观察GCS评分变化,ICP变化率,甘露醇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1周内的GC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3 d及4 d时,丙泊酚组的ICP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3、4 d丙泊酚组的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组和对症组都未发现严重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的应用可在-定时间内降低患者的ICP,从而减少甘露醇的使用量.但对患者的短期预后没有明显帮助.
刘俊赵楠李俊彦马钢孙杰刘兴海苏平
关键词:丙泊酚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
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前体在神经系统中的效应被引量:25
2018年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目前已发现20余种,其中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整个大脑的生长发育及神经元可塑性至关重要。目的:为全面深入认识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进一步了解其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时发挥的作用,文章对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有关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nerve growth factor(NGF);proform of nerve growth factor(proNG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precursor fo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等。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保护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神经生长因子前体则同时与受体p75^(NTR)和Sortilin形成三聚体的信号传导物,诱导了神经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和神经组织的死亡。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优先结合TrkB产生促进突触生长或支持神经元存活、分化的生物学效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则优先结合p75^(NTR)及Sortilin,引发神经元凋亡。虽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神经生长因子前体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表现出与成熟神经生长因子和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反的生物学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代云飞王通通马微杨金伟王先斌张同苏平郭建辉李力燕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TRKATRKB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为Raymond分级Ⅰ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例死于再出血。存活25例术后随访3~49个月,平均(26.5±2.5)个月;2例术后复发,再次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愈;其余23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及载流动脉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A-SIC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使用支架的数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邵东传吴钧高云苏平刘俊马钢普快荣岑键昌
关键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管内栓塞弹簧圈
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介入神经治疗
2002年
就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
苏平孙敏高鸿
关键词:脑血管病
加速超分割放疗加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惠金明余红军李云伟苏平高鸿
亚临床病灶区对肿瘤实体的治疗、延迟肿瘤复发提高生存质量的研究。究方案基于放射生物学原理,采用加速超分割继之加大剂量对恶性脑肿瘤实体及亚临床病灶区进行适形放疗,正常脑组织得到最大的保护,肿瘤和亚临床病灶区的肿瘤干细胞受到最...
关键词:
关键词:加速超分割放疗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脑肿瘤
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ruptured dissecting aneurysms of the supraclinoi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DA-SICA)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RDA-S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2例;其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致少量出血,1例术后左侧颞叶迟发性出血,康复治疗后,无神经功能障碍。2例术后死于脑血管痉挛导致恶性脑水肿。存活10例患者,随访3~49个月,平均随访23.4个月,术后随访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和支架内狭窄。结论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RDA-SI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邵东传赵楠吴钧苏平李进普快荣陈曦岑键昌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报告
2000年
高鸿苏平孙敏惠金明谷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