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孝
- 作品数:20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湿热体质与方药干预研究述评被引量:8
- 2012年
- 自20世纪70年代中医体质学提出以来,研究体质的学者多从体质类型、体质的判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体质干预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现代环境、气候的改变,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湿热体质成为现代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
- 英孝倪诚
- 关键词:湿热体质辨体论治
- 古医籍中辨体论治医案准入标准及体质分类判定研究
- 在系统考察中医体质学及古代医案发展史基础上,针对古医籍医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辨体用方医案的准入、排除标准,了解古人体质的分布特点与类型特征,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古医籍辨体论治医案中的体病相关、方体相关、药体相关及方药调体...
- 倪诚包春华李杨孙秋苗英孝刘美之董伟
- 关键词:辨体论治准入标准体质分类
- 文献传递
- 基于古医籍医案考察的气郁体质辨识及诊疗模式研究
- 目的从古医籍医案中总结出气郁体质的好发病证与调治气郁体质的诊疗规律。方法运用频次统计法得出具有医学价值的基本结论和规律。结果 (1)气郁体质与郁证、痰核、疮疡、血证、月经病、不寐、厥证、呕吐、胃痛、腹痛等疾病密切相关;(...
- 刘美之倪诚英孝董伟
- 关键词:气郁体质诊疗模式
- 文献传递
- 基于蛋白芯片技术的阴虚阳虚体质生物学基础研究
-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的蛋白质组学特征及其差异,为“体质可分”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探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相关的蛋白表达信号通路,为“体质可调”机制提供生物学理解。方法1.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市自然人群,从北京中...
- 英孝
- 关键词: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蛋白芯片神经-内分泌
- 文献传递
- 倪诚教授从特禀体质血分湿热论治湿疹经验被引量:12
- 2015年
- 倪诚教授论治湿疹提出"特禀体质不耐异气的发病观""湿热也可直入血分的病机观"与"脱敏调体凉血清透的治疗观"。文章介绍其临床验方"凉血消疹汤"的制方思路和组方原理,并通过一则医案具体介绍倪诚教授诊治湿疹的临证经验。
- 丁晓颖倪诚何丽清英孝董伟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 关键词:湿疹
- 从“阳明主面”论治湿热体质痤疮的学术传承被引量:24
- 2014年
- 中医辨治痤疮主要按照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五期辨证论治,虽然暂时解决了证候问题,但痤疮容易复发,难以根治。倪诚教授根据王琦教授提出的"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从"阳明主面"立论,认为湿热体质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土壤、湿热郁伏阳明气血是痤疮的病机要点、清利湿热、凉血透邪是面部痤疮的主要治法,并传承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自拟双清消痤汤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
- 英孝倪诚董伟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 关键词:湿热体质痤疮
- 基于“体质土壤”学说的痰湿体质异病同治学术传承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文章以痰湿体质易患疾病的调治为切入点,从异病同体、异病同治视角,对王琦教授的"体质土壤"学说、"加减分消"治法和"主病主方"思想等学术经验,以及倪诚教授的"三焦分消"治法及"酸味制甘"、"搜络剔邪"组方思路,开展学术传承研究。文中还结合2则医案进行"体质土壤"学说的临床验证和兼夹体质的调治说明。
- 董伟倪诚英孝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 关键词:痰湿体质异病同治
- 中医湿热体质与方药干预研究述评
- 随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发布,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分类方法已经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体质研究。从上述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目前有关湿热体质的文献、临床、实验研究等偏少,湿热体质的调理仅提出原则性指导思想,尚...
- 英孝倪诚
- 关键词:湿热体质药物配伍药理活性
- 文献传递
- 倪诚教授从'阳明主面'论治湿热体质痤疮的学术经验研究
- 中医辨治痤疮主要按照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瘢痕五期辩证论治,虽然暂时解决了证候问题,但痤疮容易复发难以根治.倪诚教授根据王琦教授提出的'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从'阳明主面'立论,认为湿热体质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土壤...
- 英孝倪诚董伟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
- 关键词:痤疮湿热体质中药药理
- 文献传递
- 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药物调体规律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系统总结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调理的药物运用规律。方法依据自拟的古代体质医案的准入标准、排除标准及体质判定标准确定体质医案、体质类型,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Logistics回归方法、非参数检验秩检验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对湿热体质医案用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多环节、多角度对医案进行分析。结果在古代医案中共发现体质医案1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湿热体质医案中共涉及药物208味,用药总频次787次,其中用药频次≥10次者有17味药物。结论湿热体质调理时常用药物有黄柏、车前子、海金沙、猪苓、苍术、牛膝、神曲、大黄、泽泻;药群是黄柏、车前子、神曲、知母、黄连、黄芩。在药物配伍中既要注重清热与利水渗湿的配伍,也不可忽略理气、化痰、泻下药物的配伍。
- 英孝倪诚
- 关键词:体质辨识湿热体质药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