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敏

作品数:49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11篇基因
  • 11篇干细胞
  • 10篇造血
  • 10篇造血干
  • 10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肿瘤
  • 9篇肝癌
  • 8篇异基因
  • 8篇干细胞移植
  • 7篇造血干细胞移...
  • 7篇淋巴
  • 6篇预后
  • 6篇肝细胞
  • 5篇移植后
  • 5篇异基因造血干...
  • 5篇淋巴瘤
  • 4篇蛋白
  • 4篇血液
  • 4篇移植物抗宿主

机构

  • 49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9篇董敏
  • 46篇林曲
  • 44篇吴祥元
  • 23篇温景芸
  • 16篇李星
  • 15篇陈展洪
  • 15篇魏丽
  • 12篇马小琨
  • 11篇黄仁魏
  • 7篇林东军
  • 7篇李芳
  • 7篇李旭东
  • 7篇何易
  • 5篇陈洁
  • 5篇汪清铭
  • 4篇汪田甜
  • 4篇黄明声
  • 4篇邢艳芳
  • 3篇仲飞
  • 3篇王东宁

传媒

  • 8篇新医学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癌症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B病毒相关肿瘤中EB病毒编码微小RN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是一种线性双链DNA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与淋巴瘤、鼻咽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真核生物和DNA病毒中的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nt,以碱基互补的方式和靶标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TR)结合,导致靶标mRNA的翻译抑制或降解”。EBV是首个被发现可以编码miRNA的病毒。2013年6月miRbase数据库(www.mirbase.org)公布的数据显示,至今已经发现EBV编码的25个前体miRNA和44个成熟miRNA。EBVmiRNA主要由EBV基因组中的BHRF1和BART两个区域编码。BHRFl(Bam HI fragment H rightward open reading frame1)编码3个前体miRNA(ebv—miR—BHRF1-1,-2,-3)和4个成熟miRNA。BART(The Bam H I A region rightward transcript)编码两组包括22个前体miRNA和40个成熟miRNA:第1组位于BART外显子I和IB之间,编码8个前体miRNA(ebv-miR—BART1,-BART3-6,-BART15~17);第2组位于BART外显子IB和Ⅲ之间,编码13个前体miRNA(ebv—miR—BART7-14,-BART18-22)。ebv—miR—BART2则由BART外显子Ⅳ和V之间的区域编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BVmiRNA在调节EBV和宿主的基因表达并促进EBV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董敏陈健宁邵春奎
关键词:EB病毒编码微小RNA双链DNA病毒人类疱疹病毒非编码RNA非翻译区
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重症巨细胞病毒 ( CMV)感染的疗效。方法  5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重症 CMV感染患者 ,予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更昔洛韦 10mg kg- 1.d- 1分 2次静滴 ,丙种球蛋白 50 0 mg kg- 1.d- 1,持续 1~ 2周 ;然后更昔洛韦减为 5mg kg- 1.d- 1,再持续4~ 6周 ,丙种球蛋白则逐渐减量 ,每周减 2 .5~ 5g d- 1。结果  5例患者中 1例痊愈 ,3例显效 ,1例进步 ;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但均为可逆性。结论 用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重症 CMV感染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吴祥元董敏张平林曲李芳黄仁魏林东军肖若之
关键词:免疫功能低下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长期随访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近20年来中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迅速发展,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得到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关于患者移植后长期随访情况的报道少见。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长期随访情况。方法:对1995/20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总结患者的远期并发症、长期生存率、死亡原因,调查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67%,所有患者均出现不育,1例轻度肺纤维化,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移植后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0%,2年内未复发的患者均长期生存,生存时间最长的1例已超过14年;12例患者死亡,均发生于移植后2年内,其中5例死于复发,7例为移植相关死亡(均死于感染);长期生存的患者移植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较差,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逐渐改善,5年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8年时多已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董敏吴祥元林曲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异基因移植物抗宿主病
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原代肝癌相关成纤维细胞(hCAF),阐明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人hCAF,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其相关蛋白标记物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Hep3B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增殖速度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hCAF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肝癌组织标本中成功分离出hCAF,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CAF特异性地高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证实,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Hep3B细胞增殖量为完全培养基处理48h细胞增殖量的126.0%、125.0%及120.5%,细胞增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hCAF上清处理后的Hep3B细胞增殖速度及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均高于完全培养基处理的Hep3B细胞(P<0.05)。hCAF与Hep3B共同接种至裸鼠皮下的成瘤体积[(1.34±0.52)cm3]明显大于单独接种Hep3B组[(0.51±0.0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AF可以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系Hep3B的生长,其可能在肝癌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汪田甜贾昌昌张琪董敏李星陈冠中吴祥元
关键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肝细胞肿瘤增殖肿瘤微环境
拉米夫定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5例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5例曾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后发生HBV感染再激活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经过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化学治疗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前HBVDNA超过108copies/L;2例患者在化学治疗期间反复出现ALT升高2~4倍;2例患者化学治疗结束后停用拉米夫定,但仍使用利妥昔单抗或行放射治疗。2例患者发生病毒突破,并且均未在ALT升高前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1例伴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经治疗后3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应答,未再发生肝炎活动。余2例患者由于合并肝性脑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无效,分别于HBV感染再激活的1~3周死亡。结论:化学治疗前HBV DNA定量高,过早停用拉米夫定,前C区变异,病毒突破,化学治疗期间氨基转移酶反复升高等可能为拉米夫定预防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危险因素。
魏丽董敏林曲李星温景芸马小琨陈展洪阮丹云吴祥元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化学治疗
利奈唑胺治疗淋巴结结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报道1例淋巴结结核患者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肺部感染"的9岁女性患者,在联合多种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加用利奈唑胺200mg,每日3次静脉滴注,治疗后病情迅速改善,后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改为经典抗结核治疗后痊愈。结论利奈唑胺具有抗结核作用,一线单药静脉应用起效迅速。
董敏陈展洪吴祥元林曲
关键词:利奈唑胺淋巴结结核药物治疗
拉米夫定预防化疗后乙型肝炎再活动致病毒耐药效果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情况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方法 收集住院接受化疗并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7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化疗前及化疗计划完成后定期检测HBV DNA及肝功能情况。患者均按照NCCN指南进行化疗,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口服拉米夫定0.1g/d,主要终点为病毒突破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病毒突破导致肝炎活动)。分析拉米夫定耐药率及耐药相关肝炎活动。结果 入组的72例患者化疗前肝功能均为Child-PughA级,HBV DNA阳性46例。拉米夫定使用41.4(5.4~217)周。化疗前HBV DNA定量阳性的患者中,达到病毒完全应答30例(65.2%),出现病毒突破8例(11.1%)。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动3例,并且1例患者死于肝炎活动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另外5例长期随访,未见肝炎活动。结论 肿瘤患者中拉米夫定仍有一定的耐药率,需严密监测病毒载量并及时处理病毒耐药。
李星江岚邢艳芳林曲董敏吴祥元
关键词:化疗乙型肝炎耐药拉米夫定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可溶性endoglin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87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glin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endoglin表达与肝癌分期、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gli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5cm,有远处转移,有门脉癌栓、AFP>400ng/mL、肝癌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血清endoglin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ROC分析发现endoglin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较前增加。结论:我们在国内首次阐明可溶性endoglin在肝癌及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血清endoglin可作为评估乙肝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补充诊断指标,可能有一定早期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陈展洪董敏吴祥元林曲李星温景芸马小琨魏丽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管生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IL-6及sIL-6R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6 receptor, sIL-6R)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评价它们在疾病进展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40例确诊初治的胆管癌患者的血清IL-6和sIL-6R水平,观察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前后血清IL-6及sIL-6R水平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人及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胆管癌患者血清IL-6中位数水平为17(7~156)pg/mL,sIL-6R为51(13~112)ng/ mL,较胆道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IL-6和sIL-6R水平与肿瘤负荷(P=0.031和0.002)、CA19-9 (P=0.024和0.018)呈正相关关系。HAI治疗无效组的IL-6和sIL-6R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11和0.034);有效组治疗后IL-6和sIL-6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48和0.039),无效组治疗前后的IL-6和sIL-6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168和0.570);16例IL-6与sIL-6同步高水平表达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低于非同步高水平的患者(x2=5.017,P=0.025)。[结论]IL-6及sIL-6R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演进过程;两者同步升高的胆管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胆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检测IL-6及sIL-6R血清水平变化有助于疗效观察。
林曲黄明声李朝霞董敏温景芸马小昆吴祥元
关键词:胆管癌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急性白血病患者MUC1基因的表达与WT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比较
目的:MUC1基因又名DF3基因,定位在1q21上,编码产物MUC1粘蛋白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探讨MUC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初发或复发AL患者M...
黎国伟黄仁魏王东宁李旭东林桂真何易林东军董敏林曲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