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丹丹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体外扩增过程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规律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系统考察体外扩增过程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增殖与分化规律,为MSC在组织修复以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成人肋骨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细胞周期、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随代次增加,MSC增殖能力、成骨、成脂肪能力均有所下降,而成软骨能力无明显降低;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能力均保持到细胞衰老。在扩增过程中,MSC始终保持较高的纯度,CD29、CD44、CD105的阳性率均在90%以上,CD1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均在4%以下。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MSC干细胞特性逐渐丢失,其中向骨、脂肪方向的分化潜能较软骨方向更易失去;而多向分化能力的保持较之自我更新能力更为持久。MSC在7代以前可作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 胡静波周燕蒋丹丹谭文松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软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MSCs分离培养,2.MSCs的微载体系统悬浮培养,3.收获细胞。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消除常规静态培养系统中的面积限制以及营养物、代谢副产物的浓度...
- 周燕谭文松胡静波蒋丹丹
- 文献传递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特性研究
- 本文以新西兰兔为实验材料,考察了目前几种最常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分析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短期培养及长期培养过程中的增殖能力,同时考察了长期培养过程中细胞定向诱导成骨能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将微载体动态培养技...
- 蒋丹丹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微载体成骨分化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规模化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MSCs分离培养,2.MSCs的微载体系统悬浮培养,3.收获细胞。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消除常规静态培养系统中的面积限制以及营养物、代谢副产物的浓度...
- 周燕谭文松胡静波蒋丹丹
- 文献传递
- 三维立体培养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培养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预置有培养基和微载体的悬浮培养装置中悬浮培养,在搅拌下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然后将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加入含收...
- 周燕谭文松蒋丹丹胡静波
- 文献传递
- 换液频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培养条件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实验考察换液频率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代谢特性等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6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购自上海市淞江车墩实验动物良种场。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兔股骨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分别以24,48,72h时间间隔进行换液培养。③实验评估: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同时进行乳酸和氨代谢分析,并对几种条件下收获的细胞进行集落形成和成骨分化检测。结果:①每24h换液的细胞最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5天达到增殖顶点,最大细胞数目可达3.44×105,分别是48h和72h换液频率的1.43倍和1.71倍。②每48h换液条件下收获的细胞具有最强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每24h和每72h换液条件下收获的细胞。③3种换液频率条件下收获的细胞经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其中每48h换液的细胞胞外钙基质分泌最高。④3种换液频率条件下细胞的代谢曲线无明显差异,乳酸和氨均维持较低浓度,分别在5mmol/L和2mmol/L以下。结论:①换液频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提高换液频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也加速了干细胞特性的丢失,导致集落形成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下降。②普遍采用的三四天换液不能提供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同时利于干细胞特性维持的营养环境,提示可通过常规培养条件的优化使其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执行对称的细胞分裂。
- 胡静波蒋丹丹周燕谭文松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代谢
- 三维立体培养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培养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预置有培养基和微载体的悬浮培养装置中悬浮培养,在搅拌下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然后将成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加入含收...
- 周燕谭文松蒋丹丹胡静波
- 文献传递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Cytodex 3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中的贴附条件优化被引量:7
- 2007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组织工程及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实现MSCs体外动态扩增,本研究采用微载体培养技术,考察兔MSCs接种入Cytodex3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后的贴附情况。在低速连续搅拌条件下,MSCs接种后8~12h贴附达到平衡,贴附率仅为16.7%±1.1%;采用间歇搅拌方式、50%培养体积接种、降低贴附期培养基中血清浓度均使MSCs贴附率有显著提高;在四种培养基体系中.MSCs在aMEM中的贴附率比DMEM中平均高39.8%。与常规条件相对照,采用优化后的接种方法.贴附率从26.6%提高到65.5%,细胞总体扩增倍数从2.01提高到4.50。本研究结果为实现MSCs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系统中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 蒋丹丹胡静波周燕谭文松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载体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微载体悬浮培养
- <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位于骨髓中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分离扩增、免疫原性弱、可定向诱导分化等优点,在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
- 蒋丹丹胡静波周燕谭文松
- 文献传递
- 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效率的若干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有限,数量稀少,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组织修复、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为了解决细胞数量限制的问题,从提高分离效率的角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培养基种类、初次换液时间、起始接种密度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α-MEM培养基较DMEM、DMEM-LG培养基更适于兔MSCs的分离;从骨髓中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以1×106 cells/ml的密度接种,接种24h后换液在短时间内得到的MSCs 数目最多。采用以上分离条件,能够获得形态均一、可稳定传代10代以上仍保持旺盛增殖能力的MSCs,并具有向骨、脂肪分化能力。
- 胡静波蒋丹丹周燕谭文松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