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京军

作品数:96 被引量:4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动脉
  • 41篇血管
  • 33篇主动脉
  • 25篇腔内
  • 20篇外科
  • 18篇手术
  • 16篇夹层
  • 15篇主动脉瘤
  • 15篇综合征
  • 15篇腹主动脉
  • 13篇血管成形
  • 13篇血管成形术
  • 13篇介入
  • 13篇介入治疗
  • 13篇成形术
  • 12篇静脉
  • 11篇动脉瘤
  • 11篇血管外科
  • 11篇术后
  • 11篇腔内治疗

机构

  • 95篇北京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95篇蒋京军
  • 90篇张小明
  • 83篇张学民
  • 64篇李伟
  • 57篇焦洋
  • 56篇李清乐
  • 37篇沈晨阳
  • 34篇张韬
  • 27篇何长顺
  • 17篇赵俊来
  • 12篇孙占国
  • 7篇袁链
  • 6篇张永保
  • 5篇李伟浩
  • 4篇焦阳
  • 4篇曾庆福
  • 3篇汪忠镐
  • 3篇王大帅
  • 2篇徐东辉
  • 2篇李晶

传媒

  • 36篇中华普通外科...
  • 12篇中国普通外科...
  • 6篇中国微创外科...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2015国际...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健康世界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17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位下腔静脉合并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74岁。突发右下肢肿胀、疼痛3 d,外院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和外周尿激酶溶栓治疗7 d(用法、用量不详)效果欠佳,右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未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入院后行CT提示右侧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左位下腔静脉(图1)。
刘源锋蒋京军张小明张学民贺致宾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病例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全主动脉置换术
2012年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成功为患有马凡综合征的张女士完成高难度全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即全主动脉置换术。经10余小时的手术,37岁的患者张女士转入外科监护病房,病情恢复良好后出院。
蒋京军
关键词:主动脉置换术人造血管置换术外科监护病房动脉瘤切除马凡综合征病情恢复
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min,术中出血量为(6100±4536)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李伟浩李伟张学民李清乐焦洋张韬蒋京军张小明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并发症
TASC C/D级患者介入治疗中腘动脉逆行穿刺效果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蒋京军张学民张小明李伟焦洋李清乐张韬贺致宾何长顺
腘动脉外膜囊性病变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36岁,因"下肢运动后右小腿麻木、疼痛10个月"于2011年5月24日收入院.入院查体:双下肢无畸形,皮肤完整,肤色正常,皮温对称,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均搏动正常.右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较左侧明显减弱.下肢活动正常.动脉超声:右腘动脉阶段性狭窄,右腘动脉管腔内低回声团.下肢血管CT示:右侧腘动脉局部管腔内低密度灶伴管腔闭塞.
徐东辉蒋京军张小明张学民
关键词:动脉外膜囊性病变股动脉搏动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下肢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动脉CDT组25例,静脉CDT组22例),静脉系统溶栓组38例,3组均在抗凝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U/d持续泵入,CDT组同期行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比较3组患肢深静脉溶栓率、消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央型DVT血栓溶栓率静脉CDT组最高(81.3±18.4)%,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5.1±17.6)%(q=6.648,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2.1±10.1)%(q=9.524,P〈0.05)。周围型DVT血栓溶栓率动脉CDT组最高(66.7±22.3)%,与静脉CDT组(45.8±21.7)%无统计学差异(q=2.807,P〉0.05),但显著高于静脉系统溶栓组(43.7±15.2)%(q=3.614,P〈0.05)。混合型DVT血栓溶栓率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静脉CDT组最高(71.7±18.2)%,显著高于动脉CDT组(55.1±9.3)%(q=3.714,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8.6±12.5)%(q=7.817,P〈0.05))。静脉CDT组消肿率(61.7±19.1)%,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1.2±10.1)%(q=7.157,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3.6±12.2)%(q=10.54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3/25)、9.1%(2/22)、22.6%(8/35),无统计学差异(χ2=2.319,P=0.314)。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疗效好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中央型和混合型DVT,静脉CDT为首选方案;周围型DVT,动脉CDT疗效优于静脉途径。
张学民张韬张小明刘慧鑫蒋京军李伟焦洋贺致宾何长顺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策略及效果评估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应用腔内技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A型主动脉夹层在本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68例患者中男5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9)岁。结果所有病例支架主体均成功释放。共置入主体支架56枚,CUFF18枚。通过杂交技术、烟囱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动脉48支,其中包括头臂动脉6支,左颈总动脉18支,左锁骨下动脉24支。围手术期死亡4例,内漏13例。脑梗死患者2例。出院患者随访6—112个月,随访期间1例术后6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新发内漏2例,左上肢缺血1例,CTA提示支架均无明显移位并保持通畅,主动脉重塑良好。结论经过谨慎选择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优化腔内治疗可以使患者获益。
张学民张韬张小明蒋京军焦洋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学习曲线初探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完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PEVAR)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8月我科同一主治医师完成的40例PEVAR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4组(G1~G4组),每组10例,对4组手术时间、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出血量、缝合器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G1组手术时间(19.9±4.3)min,显著长于G2组(16.4±3.9)min、G3组(10.4±2.1)min和G4组(10.3±1.5)min(q=3.484,P<0.05;q=9.458,P<0.05;q=9.557,P<0.05),G2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G3组和G4组(q=5.973,P<0.05;q=6.073,P<0.05),G3组和G4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q=0.100,P>0.05)。G1、G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80%,与G3、G4组(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χ~2=4.444,P=0.217)。4组在并发症、出血量和使用缝合器数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EVAR存在学习曲线,20例后完成PEVAR学习曲线。
蒋京军张小明李伟张学民贺致宾李清乐焦洋张韬何长顺
关键词:股动脉血管缝合器
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蒋京军张小明李伟张学民焦洋李清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相关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相关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大鼠使用高脂饮料喂养4周后,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40 mg/kg)、水蒸汽熏蒸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取建模成功3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高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股动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0×10^6/0.2 ml)、低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股动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0×10^6/0.2 ml)各10只,另取10只SPF级雄性大鼠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比较溃疡面积愈合率、血清炎性因子、相关细胞生长因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等指标.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间距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e Whitnery U检验.结果(1)创面愈合率: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6.31±4.32)%、(66.92±7.24)%、(74.74±8.32)%.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t=8.424、11.201,P<0.01),高剂量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t=3.148,P<0.05).(2)血清炎性因子: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分别为(6.12 ±0.25)、(4.54±0.36)、(4.20±0.33) ng/L;(29.45±3.12)、(21.13±3.24)、(18.20±2.65) ng/L;(0.61±0.08)、(0.45±0.07)、(0.37±0.06) ng/L.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IL-1、TNF-α、hs-CR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t=11.400、5.849、5.111、14.666、8.691、8.222,P<0.05,P<0.01);高剂量治疗组大鼠IL-1、TNF-α、hs-CRP含
解志磊房涛徐敦元蒋京军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炎性因子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