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昀
-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旋布比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体外的抑菌作用被引量:7
- 2005年
- 硬膜外麻醉中注射器被细菌感染的机率接近5%,穿刺针被细菌感染的机率为17%[1].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时,硬膜外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2].盐酸布比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有抑菌作用[3].而左旋布比卡因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比较这四种药物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绿脓杆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表面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变形杆菌生长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薛昀吴新民张生锁赵敏严岩
-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体外抑菌作用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 NFκB)活性变化在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12只腹腔连续 3d注射脂多糖 ( L PS) 0 .5、0 .5和 1.0 mg/ kg,第 4 d腹腔注射脂多糖 ( L PS) 6 mg/ kg( L PS预处理组 ) ;1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 6 m g/ kg(肺损伤组 ) ;12只为正常对照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 4 h处死大鼠 ,取肺测定肺组织湿 /干质量比 ( W/ D) ;以 99Tc标记的血清白蛋白测定肺通透指数 ;从肺灌洗液中提取肺泡巨噬细胞核蛋白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 ( EMSA)方法检测 NFκB活性。各组肺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L PS预处理组肺 W/ D及通透性显著低于肺损伤组 ,而 Pa O2 和碱剩余高于肺损伤组 ;且肺损伤组及 L PS预处理组的 NFκB活性皆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L PS预处理组高于肺损伤组。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造成的肺损伤 ,此现象可能与肺泡巨噬细胞
- 薛昀吴新民张生锁张熙哲付占利张春丽
- 关键词:肺损伤急性内毒素核因子-KB
- 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内毒素致肺损伤大鼠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内毒素(LPS)致肺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5只成年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组)、LPS 1组、LPS+L-精氨酸处理组(L-Arg组)、LPS+氨基胍处理组(AG组)、LPS+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1组(AA 1组)。在注射LPS后240分钟开胸采集标本,检测肺组织NF-kB活性;测定血清中NO2-/NO3-浓度和肺血管通透性。另将22只大鼠分为LPS 2组(n=11)和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2组(AA 2组,n=11),观察大鼠5天内存活率,并对大鼠肺进行病理分析。结果:LPS 1组肺组织NF-κB活性、血中NO2-/NO3-浓度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肺血管通透指数上升(P<0.05)。L-Arg组和AA 1组肺组织NF-κB活性和血中NO2-/NO3-浓度以及肺的通透指数均较LPS 1组明显下降(P<0.05)。但AG组肺组织NF-κB活性较LPS 1组变化不明显(P>0.05)。AA 2组与LPS 2组大鼠病死率分别为18.2%和4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A 2组存活大鼠肺的病理损害程度比LPS 2组轻。结论:L-精氨酸能明显抑制LPS诱导大鼠肺NF-κB活性,氨基胍不影响该活性,而复合用药可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的病理改变。
- 张生锁潘宁玲吴新民薛昀单国瑾
- 关键词:L-精氨酸氨基胍肺损伤一氧化氮合酶
- 国产与进口罗库溴铵的药效学及对循环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13罗库溴铵的药效学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1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105):国产罗库溴铵组(I组)和进口罗库溴铵组(Ⅱ组)。采用TOF-Watch。SX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刺激尺神经,观察拇内收肌颤搐情况。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0.6mg/kg)的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条件、肌松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最大肌颤搐抑制程度、7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循环指标完全恢复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肌松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肌颤搐最大抑制程度、气管插管条件、循环指标完全恢复时间、给肌松药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组75%恢复时间长于Ⅰ组(P〈0.05)。结论国产罗库溴铵与进口罗库溴铵具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对循环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
- 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刘斌熊利泽薛昀李敏陶国荣李茜杨笛路志红
- 关键词:雄甾烷醇类神经肌肉阻滞剂量效应关系血液循环
- ^(99)Tc^m-HSA在监测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价值
- 2005年
- 为评价99Tcm标记人血清白蛋白(99Tcm-HSA)在监测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价值,将20只尾静脉注射99Tcm-HSA 30 min后的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LPS组分别由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8 mg/kg LPS;氯胺酮组和氨基胍组在静脉注射LPS 8 mg/kg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注射剂量为4 mg/kg)和氨基胍(注射剂量为20 mg/kg)。于注射99Tcm-HSA后3 h将大鼠放血处死,测定肺通透指数(PPI)和肺湿重与干重比值(W/D)。LPS组大鼠PPI和W/D分别为95.58±11.32和5.38±0.24,均较正常对照组(6.61±0.18和4.19±0.11)显著增高(P<0.01);氯胺酮组和氨基胍组PPI分别为36.80±7.22和33.54±6.2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低于LPS组(P<0.01);氯胺酮组和氨基胍组间的PPI无显著性差异(P>0.05)9。9Tcm-HSA是监测LPS诱导大鼠ALI肺通透性改变的有效方法。
- 付占立张生锁薛昀张春丽王荣福
- 关键词:脂多糖急性肺损伤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对术前病人异丙酚镇静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手术前病人异丙酚诱导 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 LOC)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病人64例,年龄20~55岁,ASA I或Ⅱ级,采用TCI药物诱导意识消失,分为单纯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 组(F组)、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组(R4组)及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μg/L组(R7 组),每组16例。按序贯试验原则确定给予每例病人的异丙酚血药浓度。记录病人诱导意识消失前 后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P组异丙酚Cp50 LOC(3.48 mg/L)高于F组(2.31 mg/L)、 R4组(2.11 mg/L)和R7组(1.76 mg/L)(P<0.05);与F组和R4组比较,R7组异丙酚Cp50 LOC下降(P <0.05或0.01)。各组病人诱导意识消失时和意识未消失时脑电双频指数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5)。结论 TCI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可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
- 薛昀吴新民
- 关键词:二异丙酚哌啶类芬太尼药物释放系统清醒镇静
- 脂多糖预处理和己酮可可碱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 观察脂多糖预处理和己酮可可碱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成年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2只),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组);脂多糖组(12只),腹腔内注射脂多糖6mg/Kg(...
- 薛昀吴新民
- 文献传递
- 氯胺酮减轻瑞芬太尼所致术后急性阿片类耐受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是否可以抑制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方法:51名单侧肾脏切除病人,20~65岁,ASA分级I~II级,随机被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术中仅用吸入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持续靶位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氯胺酮组(K组)术中持续靶位输注靶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同时诱导后给予氯胺酮0.5mg/Kg,之后以0.25mg/Kg.小时持续输注。观察术后病人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和副作用。结果:R组和K组病人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术后15及30分钟时,R组病人疼痛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30分钟时K组病人疼痛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24小时内的吗啡用量,R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0~0.5小时内的吗啡用量,K组显著低于R组(P<0.05)。术后三组病人副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氧化亚氮麻醉术后会出现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术中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且不增加术后的副作用。
- 薛昀吴新民
- 关键词:耐受瑞芬太尼氯胺酮
- 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单纯异氟醚组(Ⅰ组),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2×ED95)的罗库溴铵后各组患者肌松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结果三组肌松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肌松维持时间、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均长于P组和R组(P<0.05),R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中无一例恢复自主呼吸,与Ⅰ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无影响。
- 薛昀吴新民
- 关键词:哌啶类雄甾烷醇类神经肌肉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