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例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治疗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15例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患者,采用彻底清创、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皮肤缺损面积为5cm×4 cm^8 cm×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6 cm×5cm^9 cm×7 cm。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皮瓣外观满意度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5例中14例肌皮瓣一期愈合,1例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膝踝关节功能良好。根据改良ASAMI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4例,中1例,差0例。结论: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近端骨髓炎伴骨外露具有良好疗效。
- 王建超蔡锦芳王季李宗玉解琛
- 关键词:腓肠肌皮瓣骨髓炎胫骨
- 负压辅助下保留内固定治疗骨折术后感染1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因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清创,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吸引治疗7-21 d后,拆除敷料然后行直接缝合皮肤、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修复术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 4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周,7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2周,1例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3周。创面感染控制后5例直接缝合伤口或任其自然愈合,3例直接中厚皮片植皮,4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经随访3-12个月,创面均愈合良好,无再次感染或窦道形成。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时间,减少了发展为骨髓炎的概率,效果显著。
- 张继党蔡锦方李宗玉解琛吴世奇王平山曹学成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封闭负压引流
- 一期与二期植骨治疗骨折固定术后继发骨髓炎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一期与二期植骨治疗肢体骨折术后继发Ceirny-Mader Ⅲ~Ⅳ型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改良Papineau技术一期植骨(一期组)和万古霉素载荷PMMA骨水泥置入后二期植骨(二期组)治疗肢体骨折术后并发Ceirny-Mader Ⅲ~Ⅳ型骨髓炎病例共59例。一期组27例,采用改良Papineau技术,即一期开放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封闭负压技术(VAC)。二期组32例,采用一期万古霉素载荷PMMA局部应用,术后12周,取出PMMA珠链或团块,二期取自体髂骨植骨。比较两组骨髓炎创口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感染复发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59例中,成功治愈并随访2年以上的病例49例。一期组手术1次,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4~25(17.91±3.92)d,骨愈合时间为4~8(5.52±1.33)个月;二期组手术2次,两阶段围手术期创口愈合时间为24~32(27.01±2.38)d,骨愈合时间为5~9(6.64±1.13)个月。一期组围手术期创面总愈合时间及骨愈合时间优于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组中6例,二期组中4例术后局部感染复发,改行其他治疗,两组间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488)。末次复诊SF36总评分一期组为(102.38±7.01)分,二期组为(102.69±3.67)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841)。[结论]改良Papineau技术一期植骨与常规二期植骨治疗开放骨折术后并发Ceirny-Mader Ⅲ~Ⅳ型骨髓炎疗效和复发率相当,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次数以及围手术其创面或创口总愈合时间上一期植骨更具优势。
- 林鹏蔡锦芳李宗玉解琛王建超
-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骨髓炎
- 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一、研究背景
随着理论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骨不连治疗起来极其困难,对于创伤骨科医师来说依然是一大挑战。
Ilizarov技术根据牵张成骨的原理使骨组织自...
- 解琛
- 文献传递
- 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附7例报告)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7例,骨感染情况根据Cierny-Mader分型,Ⅲ型局限型5例,Ⅳ型弥漫型2例;患者均有窦道形成,2例存在皮肤缺损及骨外露。7例均采用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外固定骨延长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个月。7例最终全部愈合,延长段或搬移段长度平均5.7 cm,骨折端愈合时间平均19.6周。采用ASAM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骨愈合优良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85.7%。结论髓内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技术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解琛蔡锦方李宗玉谷铭勇张继党
- 关键词:骨不连骨缺损髓内植骨ILIZAROV技术
- 开放植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开放植骨由Papineau率先报道,该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植骨区不一期闭合创面。对开放植骨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手术方法的改进,一种是将其不断的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与皮瓣修复相比,开放植骨创面闭合晚,治疗周期长,是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缺点。但相对于局部软组织条件欠佳的患者,现有的手术方法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开放植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 张继党李宗玉谷铭勇解琛吴世奇蔡锦方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骨缺损手术方法
- 负压吸引与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 2012年
- 背景: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是目前创伤外科及修复重建外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常用的神经移植、神经延长、神经桥接和组织工程等方法有局限性。目的:比较不同负压对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分别以6.65,13.30,19.95kPa压力对大鼠右侧离断坐骨神经近端行负压吸引。负压每吸引60min,休息30min,交替进行,连续4周。结果与结论:术后1个月,6.65,13.30,19.95kPa负压吸引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侧近端均有不同程度生长,且13.30kPa压力组生长长度明显优于6.65和19.95kPa组;对延长的神经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延长神经的近侧部分轴突轴索较直,弯曲度较小,粗细均匀,髓鞘连续性良好,再生神经生长较好;中段部分神经纤维致密,成簇状排列,神经延长末端髓鞘成分减少,许旺细胞增殖明显。说明负压吸引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的再生,且13.30kPa压力下更有利于神经再生。
- 刘华王平山解琛徐斌曹学成
- 关键词:负压坐骨神经神经再生神经延长神经损伤
- 新型克氏针导向器的设计构想被引量:1
- 2015年
- 新型克氏针导向器由手柄、卡槽、滑槽、头部和套管构成,可以克服目前临床应用克氏针的一些不足之处,使克氏针在预定的进针点进针,准确掌握其旋进方向和深度,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此设计构想将为临床准确打入克氏针提供一种新途径。
- 吴世奇蔡锦芳李宗玉谷铭勇解琛张继党曹学成
- 关键词:内固定器导向器
- 带腓肠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手术注意事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KuwadeⅣ型跟腱缺损19例,应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一期修复。7例为新鲜损伤,12例为陈旧性缺损。19例跟腱缺损均伴有皮肤及软组织坏死,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6.0 cm-6.0cm×12.0 cm,跟腱缺损长度为5-9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5.5 cm-12.0 cm×8.0cm,腓肠腱膜切取范围5.5 cm×6.0cm-10.0 cm×6.0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客观性评价指标包括关节跖屈、背伸动度及形态学,主观性评价采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17例跟腱功能重建良好,2例感染控制不良,跟腱移植体部分坏死。皮瓣完全成活13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术后6天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10天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愈合,2例感染控制不良者,皮瓣未愈合,移植跟腱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后,行阔筋膜条修复术,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略臃肿,但不影响穿鞋,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80.31分。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用于治疗KuwadeⅣ型跟腱缺损,可以同时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一期修复方法。
- 王季蔡锦方李宗玉曹学成王建超解琛
- 关键词:跟腱组织缺损
- Ilizarov骨搬移技术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收治1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39.3岁。交通事故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根据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Ⅲ型6例,Ⅳ型9例。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并记录骨段延长长度、外固定架时间、骨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末次随访时,骨缺损均得以重建。骨缺损长度6-13 cm,平均8.6 cm。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8.4-16.5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骨不连或关节僵直。根据改良ASAMI评定标准评定骨性结果:优12例,良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3%;功能结果:优10例,良2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0%。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王建超蔡锦方曹学成王季李宗玉解琛
- 关键词:骨缺损骨髓炎ILIZAROV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