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晓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政治
  • 3篇民主
  • 3篇国际政治
  • 2篇党建
  • 2篇政党
  • 2篇政党建设
  • 2篇文化
  • 2篇参政
  • 2篇参政党
  • 2篇参政党建设
  • 1篇党派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困境
  • 1篇再审
  • 1篇政党功能
  • 1篇政权
  • 1篇政治民主
  • 1篇政治民主化
  • 1篇政治视阈
  • 1篇政治文化

机构

  • 1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许晓春
  • 1篇石培玲
  • 1篇葛昕

传媒

  • 3篇探索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新视野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陕西社会主义...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思考被引量:3
2003年
探索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时代课题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别从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解放思想、推动文化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思路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着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
许晓春
关键词:先进文化民族素质文化现代化文化体系文化理念
从人文关怀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内涵被引量:3
2004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表达了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目标追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博大而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它不仅解答了社会主义与人的发展这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和实践长期未能正确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崭新命题 ,而且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赋予其实践意义。
许晓春
关键词:人文关怀执政为民社会主义本质
生态政治视阈中的参政党建设被引量:3
2008年
生态政治理念的合理嵌入,正在改变着既往的政治发展目标、制度安排、决策议题和表达渠道,进一步彰显了政党的功能价值。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随着建构"生态文明"共识的形成,参政党一方面获得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重要契机,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通过自身建设来增强政党的合法性资源,以更有效地体现生态政治历史要求的问题。
许晓春
关键词:生态政治和谐社会参政党功能合法性
国际格局与中国多极化外交战略的建构被引量:1
2003年
中国多极化外交战略是根据国际格局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其根本目标是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使中国逐步地融入国际体系并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为多极化外交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应抓住机遇,在参与国际机制、处理大国关系、建立稳定的周边关系方面有所作为。虽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但其前景是乐观的。
许晓春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
现代性意蕴中的国家与社会:梁漱溟重建乡村社会的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2014年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乡村向来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个基本而又独特的单元,如何理顺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根基在乡村,只有建立起农民自主的乡村组织,才能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培育起农民应对现代化挑战的能力;而保持乡村社会建设的相对独立性,造就农民自主、自觉的乡村社会则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所在。梁漱溟所提出的以乡村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国家发展的独特构想为当下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石培玲许晓春
关键词:国家政权乡村社会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困境被引量:2
2006年
关于国际政治中的道德问题,西方话语长期占据强势地位。现实主义从权力概念出发,或者持道德虚无态度,或者将道德置于权力的支配之下,为强权政治制造理论依据。而理想主义所宣扬的道德的“普世价值”则意在实现西方价值观的全球传播,其迷人的道德措辞往往成为强权国家干涉行动的借口。随着全球国际社会的日渐形成,道德因素在协调国际关系、维系国际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由于缺乏强制性和共同认可的理论支持,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原则仍然是脆弱的,国际道德与国家利益间的矛盾仍是建构国际道德体系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许晓春
关键词:国际社会国际道德国际政治
政治现代化环境中的参政党文化培育被引量:1
2011年
在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更广大的社会成员有效地政治参与创设了制度平台,但同时也对参政党自身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下困扰参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政党文化的缺失,这使参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内聚力被弱化,制约了参政党在政治现代化中的作为。因此,造就鲜明而有特色的政党文化已成为参政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参政党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进一步发掘各参政党深厚的爱国民主的文化资源,以实现主流文化与政党特色文化的有机交融。
许晓春
关键词:参政党参政党建设政治文化政治现代化
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被引量:1
2009年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对于建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它以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为目标追求,希望通过积极倡导平等、善意、彼此尊重的国际关系,实现双赢。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为"和谐世界"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但和谐世界理念的落实仍将会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
许晓春
关键词:和谐世界国际新秩序
从“民主”外交视角对“民主和平论”的再审视被引量:1
2012年
"民主和平论"是冷战后西方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对世界秩序的一种话语表述,它从民主制与和平的逻辑联结上为我们描述了实现世界和平的进路:民主国家间彼此没有战争,因而普遍的民主能够带来普遍的和平。这一推论的依据是民主制国家更具有制度和道德上的优势,然而面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民主和平论"在理论和逻辑上仍是一个不能完全得到验证的命题。不过,作为对世界和平问题的探索,我们在对这一理论进行质疑和批判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其中所包含的建设性观点。
许晓春葛昕
关键词:民主国家民主和平论国际政治
“三个代表”思想是民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略
2002年
许晓春
关键词:中国民主同盟建党学说民主党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