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基龙

作品数:147 被引量:838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机械工程
  • 6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5篇理学
  • 2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有限元
  • 20篇载荷
  • 18篇复合材料
  • 18篇复合材
  • 17篇测力
  • 16篇制动
  • 16篇货车
  • 14篇应力
  • 13篇制动盘
  • 12篇关键部位
  • 12篇H型
  • 12篇车轮
  • 11篇列车
  • 11篇构架结构
  • 11篇测试法
  • 10篇车轴
  • 9篇应变片
  • 9篇应力强度
  • 9篇应力强度因子
  • 9篇铁路

机构

  • 123篇北京交通大学
  • 2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5篇华东交通大学
  • 7篇北京建筑工程...
  • 5篇鲁东大学
  • 5篇济宁职业技术...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中国特种设备...
  • 2篇石家庄铁道学...
  • 2篇北京市轨道交...
  • 2篇福田汽车工程...
  • 2篇中国铁路物资...
  • 2篇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作者

  • 147篇谢基龙
  • 22篇刘志明
  • 22篇李强
  • 21篇孙守光
  • 20篇任尊松
  • 20篇周素霞
  • 15篇缪龙秀
  • 15篇陈梦成
  • 14篇平学成
  • 13篇刘青峰
  • 13篇李强
  • 10篇谢云叶
  • 10篇王文静
  • 9篇郑红霞
  • 7篇杨月
  • 7篇杨广雪
  • 6篇宋志坤
  • 5篇袁祖贻
  • 5篇郑晓阳
  • 5篇张俊清

传媒

  • 22篇北京交通大学...
  • 13篇铁道学报
  • 1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0篇北方交通大学...
  • 8篇工程力学
  • 8篇铁道机车车辆
  • 3篇力学学报
  • 3篇中国安全科学...
  • 3篇计算机辅助工...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2篇应用力学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橡胶工业
  • 1篇铁道机车车辆...
  • 1篇上海金属
  • 1篇机械强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空间正交四边形滚动机器人被引量:3
2012年
为使机器人仅利用较少的自由度就可实现移动及转向,提出了一种具有空间正交四边形几何形态的新型滚动机器人.该机器人本体是一个14杆16副的空间连杆机构,由2个平台和4条支链构成,外观形态为一对空间正交的四边形.并基于其自由度与运动原理,分析了该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滚动方向,进行了运动仿真.制作了一台原理样机进行实验以验证概念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在2个驱动器控制下以翻滚步态实现全方位移动.
郝艳玲刘长焕谢基龙姚燕安
关键词:球形机器人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载凹底平车动态响应仿真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为研究重载凹底平车的动态响应特性,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320 t凹底平车系统刚体与刚柔耦合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响应仿真分析,仿真计算空、重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获得中底架试验点处的加速度动态响应结果。与线路试验值比较发现,在空、重车试验点位置加速度值的变化中,刚柔耦合模型的峰值要比刚体模型值要大,但两种模型下的总体趋势相似,加速度最大值都是随着速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并且在每一种速度下刚柔耦合模型的值均比刚体模型的要大。另外,在运行速度不断提高时,仿真得到的两种模型的加速度平均值在空、重车试验点位置也是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大,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其中,刚柔耦合模型的加速度平均值比刚性模型的更接近试验值,说明刚柔耦合模型比较合理。同一级速度下,重车的动态响应比空车大。
周素霞谢云叶谢基龙张俊清
关键词:重载多体系统动力学刚柔耦合仿真
GCr15钢超高周的疲劳行为被引量:4
2008年
以GCr15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超高周疲劳行为的试验研究,用电子显微镜对试样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表面裂纹萌生机制,发生在高应力幅短寿命区,是由试样表面晶体滑移或表面夹杂引起的;另一种为内部裂纹萌生机制,发生在低应力幅长寿命区,是由试样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描绘出了GCr15钢的S-N曲线.通过对裂纹萌生位置处尺寸参数的计算和评估,阐述了裂纹萌生于内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基于裂纹尺寸参数的超高周疲劳极限的推定方法.
李伟李强鲁连涛谢基龙
关键词:车辆GCR15钢超高周疲劳鱼眼
基于改进剩余柔度矩阵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被引量:5
2008年
传统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在求解过程中,模态截断后没有或没有很好地考虑剩余模态的影响,精度较差.这里提出了一种对传统自由界面法进行柔度矩阵改进的方法,这种方法恰当地考虑了模态截断后高价模态的影响,把模态截断后由低价模态柔度矩阵表示的高价模态改进后的柔度矩阵计入了子结构的运动方程,因而结构动态计算精度得以提高,并详细陈述了该改进柔度矩阵的推导过程.通过算例表明,与传统自由界面法相比,该方法明显提高了结构动态响应的求解精度,能满足工程需要,因此可以应用于大结构的动态分析中.
谢云叶谢基龙杨广雪肖楠周素霞
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动车组车轴应力谱试验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根据EN 13103标准分析计算车轴表面应力分布规律,据此在车轴应力较大的距车轮内端面113和163mm处的动车组车轴表面各布置2个测点,由此得到京津城际铁路和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时间历程,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车轴弯曲应力谱子样,再由估计的最大应力幅值得到动车组车轴8级程序应力谱。结果表明:动车组车轴应力幅值的分布符合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并且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变化幅度比较大,而京津城际铁路的则比较平缓;在相同速度下,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最大值比京津城际铁路的大1倍左右;动车组以240km·h-1速度运行时其车轴应力幅值最小,在其他速度级下,车轴应力除最大值稍微有差别外,其他应力水平基本一致。
周素霞谢基龙赵方姚圣卓
关键词:动车组车轴应力谱概率分布函数
基于有限元仿真车轮多轴疲劳强度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基于UIC510-3规程和热负荷试验,确定了车轮疲劳强度分析的计算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运行状态下车轮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车轮疲劳强度评定.采用最大主应力方法将多轴应力状态转化为单轴应力,通过Haigh-Goodman疲劳极限方程,得出机械载荷下车轮辐板孔的疲劳强度满足要求;采用Goodman方程,将制动热负荷产生的零-拉脉动循环转化为对称循环,根据辐板材料的S-N曲线评价,得出单纯制动热负荷下辐板孔满足疲劳强度要求;提出制动热应力与机械波动应力的叠加方法,采用Miner法则预测机械载荷与制动热负荷组合作用下辐板孔裂纹的形成寿命.由不同载荷下车轮疲劳强度的评价结果,判断出导致辐板孔边裂纹形成的载荷因素是机械载荷与坡道制动的综合作用.
郑红霞谢基龙周素霞冯宝富
关键词:车轮有限元分析多轴疲劳
坡道制动条件下840D车轮辐板孔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大秦运煤专线840 D车轮辐板孔裂纹情况,就坡道制动工况下从确立车轮载荷条件入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机械应力及热应力,然后把计算结果叠加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辐板孔边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载荷条件以及裂纹的扩展速率。
卢立丽谢基龙
关键词:热应力裂纹扩展速率
A3钢损伤累积过程的声发射监测被引量:1
1995年
研究A3结构钢,损伤累积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对其在静、动载荷下声发射参数进行了分析。声发射振铃的上升、下降与材料内部的损伤程度有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声发射信号的强弱、上升及下降的趋势,判别材料内部的损伤程度.
曲义坤谢基龙A.DAVIDENKO袁祖贻
关键词:A3钢声发射结构钢
450℃~20℃循环温度幅下车轮铸钢热疲劳破坏行为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一种铸钢车轮材料在450℃~20℃热循环下破坏行为.试样在经受热疲劳实验之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对试样表层、次表层和断口进行观察,综合得到试样的热疲劳破坏机理.研究发现,试样表面未出现明显的破坏,仅有一些腐蚀坑和微裂纹;次表层上主要分布着少量细小的氧化腐蚀坑,次表层和表层的失效非常吻合.试样断口上发现了一些二次裂纹和典型的局部脆性断裂特征,这表明尽管试样表面破坏尚不明显,但试样内部已经出现了开裂现象.实验还发现试样内部的一些夹杂物成为一种重要的热疲劳裂纹源,断口二次裂纹优先沿着试样内部的一些缺陷扩展.
宋志坤谢基龙刘伟
关键词:脆性断裂
H型测力构架的侧滚载荷测试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H型测力构架的侧滚载荷测试结构,包括一套由规格相同的第十三、十四、十七以及十八应变片组成的侧滚载荷全桥电路,所述的第十三应变片与第十四应变片均粘贴于构架右侧梁下盖板中心位置的侧梁底面中性层位置,所述的第十七...
李强刘志明孙守光任尊松谢基龙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