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中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59H指数:4
供职机构: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艾滋病
  • 3篇健康
  • 3篇健康教育
  • 2篇遏制
  • 2篇艾滋病流行
  • 1篇寻常型
  • 1篇寻常型银屑病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银屑灵
  • 1篇银屑灵冲剂
  • 1篇预防艾滋病
  • 1篇预防艾滋病知...
  • 1篇源头
  • 1篇知识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程度

机构

  • 6篇寿光市皮肤病...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邯郸市卫生防...

作者

  • 7篇贾中华
  • 4篇徐缓
  • 4篇马玉忠
  • 2篇李立明
  • 2篇董艳霞
  • 1篇毛志民
  • 1篇曾毅
  • 1篇郭际东
  • 1篇徐正田
  • 1篇许华
  • 1篇赵鸿儒
  • 1篇王红梅
  • 1篇燕霞
  • 1篇朱新凤

传媒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2002年中...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地区健康教育是遏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方法被引量:44
2002年
当前 ,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 ,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据专家估计 ,到 2 0 0 0年年底 ,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实际人数已超过 60万 ,主要分布在农村。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与山东、河北有关卫生部门于 2 0 0 0年 8月至 12月在山东潍坊市和河北邯郸市的农村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做法是 :(1)建立领导小组 ;(2 )培训专业人员 ;(3 )进行基线调查 ;(4 )制作资料 ;(5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6)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是遏止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
曾毅徐缓许华徐正田赵鸿儒马玉忠毛志民贾中华郭际东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教育方式
白癜风冲剂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贾中华董玉池燕霞朱新凤董艳霞桑智先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白癜风
银屑灵冲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100例
210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男性1191例,女性909例,年龄6~75岁,平均38.2岁。病程9天~30年,平均3.8年。点滴状844例,点滴状斑块状440例,斑块状816例。按不同症状采取3种不同治疗方法:点滴状采用银消...
桑智光贾中华王红梅董艳霞
文献传递
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被引量:51
2004年
目的 探讨使用“知晓率”和“误解率”双向指标在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中的有效性。方法 调查山东、河北部分农村地区成年人群接受健康教育之前 (1 63 2人 )和之后 (1 2 5 6人 )在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 信念的变化及对艾滋病知识误解方面的变化。结果  1 应充分正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误解情况 ;2 接受多途径的传播信息使知晓率明显上升 ,除电视、周围人谈论外 ,接受了其他宣传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人误解率明显小于未接受者 ;3 经过健康教育 ,导致知晓率上升、误解率下降 ,但知晓率改变的程度较误解率大 ,本研究认为误解与知晓并不是完全相反的对应关系 ,受更复杂的因素影响 ;4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能导致人们从正面认识艾滋病 ,倾向于增加积极态度、降低消极态度 ,而误解则导致人们从反面认识艾滋病 ,倾向于增加消极态度、降低积极态度。结论 建议健康教育工作者今后对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的评价时 ,使用双重性指标 ,即“知晓率和误解率”。
徐缓贾中华郭际东徐正田马玉忠何景琳许华李立明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知晓率
祛斑美容汤治疗黄褐斑81例
目的:探讨黄褐斑治疗方法,观察祛斑美容汤治疗黄褐斑临床效果。方案设计:祛斑美容汤水煎服,每剂分三次服,每日二次,一月为一疗程,3疗程结束,总结疗效。对照组:维生素C600mg、维生素E300mg/日,分三次服。两组同时外...
量玉池贾中华任劳
文献传递
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研究被引量:63
2003年
目的 研究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性及其与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式 ,对山东省潍坊市和河北省邯郸市的部分农村地区 1 8至 50岁人口 1 70 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人口中 ,流动人口占 45 3 % ,曾经流动和即将流动人口共占 9 4% ;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与城市流动人口基本相同 ,但具有自身特点。农村人口未听说过艾滋病的人有 1 3 4% ,不能正确回答有关艾滋病治疗、预防和传染问题的人分别为 57 7% ,32 5 %及 1 9 8% ,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 46 7%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非流动人口显著高 ,但某些错误认识的比例也显著高。农村人口在艾滋病相关态度方面有四个不足 ,一是对婚前、婚外性行为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 ,二是对艾滋病感染者 /病人善待不足 ,三是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程度认识不足 ,四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需求不足 ;流动人口前 3个不足较非流动人口显著。结论 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 ,增加了艾滋病易感性 ,应通过多种层面、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提高农村地区人口对艾滋病正确认识 ,形成一种正视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
徐缓贾中华郭际东徐正田马玉忠何景琳许华李立明
关键词:农村人口流动艾滋病健康教育
从源头抓起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地区健康教育是遏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方法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95%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流行在我国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从1985年至2001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
徐缓曾毅许华徐正田赵鸿儒马玉忠毛志民贾中华郭际东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病毒感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