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军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京尼平交联壳聚糖/明胶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 崔莉贾军芳刘云郭义朱平
- 关键词:壳聚糖明胶京尼平
- 聚乳酸/海藻酸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本文以聚乳酸(PL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PLA/SA共混膜,并研究了PLA/SA共混膜的吸湿、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PLA与SA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SA的引入,提高了共混膜的结晶性能;共混膜的吸湿率随共混膜中S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随SA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 贾军芳崔莉
- 关键词:海藻酸钠聚乳酸力学性质亲水性
- 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5
- 2013年
- 用氯化锌水溶液为纤维素的溶剂制备纤维素多孔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木浆纤维素和纤维素多孔材料的红外光谱和结晶性能,并研究了纤维素质量分数对纤维素多孔材料的吸湿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水溶液是一种非衍生化的纤维素溶剂,溶解再生后的纤维素分子间氢键被破坏,结晶结构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由68%降低到22%。随着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大,孔隙率和透气率降低、吸湿性和保湿性下降。与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的纤维素多孔材料相比较,氯化锌法制备的纤维素多孔材料具有双重尺寸大小的孔洞结构,其表现出的综合性质更优异。
- 崔莉贾军芳张传杰王蛟刘云朱平
- 关键词:纤维素多孔吸湿性能
- 聚乳酸/海藻酸钙微胶囊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013年
- 以聚乳酸/海藻酸钙的油包水型乳液为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聚乳酸/海藻酸钙复合纤维。复合纤维中海藻酸钙以微胶囊的形式存在于聚乳酸的超细纤维中。在微胶囊中添加药物后,亲水性药物可以完全包埋在疏水性聚合物基体的微胶囊中。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与将药物简单共混在PLA中的纤维相比,具有微胶囊结构的纤维中的药物释放速度更慢,持续过程更久。而抗菌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LA/SA复合纤维的药物释放性质。
- 崔莉贾军芳叶正涛朱平
- 关键词:聚乳酸海藻酸静电纺丝
- 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半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京尼平(GP)为交联剂,制备具有pH敏感性的CMC/SA半互穿网络(semi-IPN)水凝胶.利用特性黏数、红外光谱对CMC/SA水凝胶的半互穿网络结构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对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了pH值及交联剂含量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京尼平交联的CMC/SA水凝胶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当w(CMC)∶w(SA)=5∶5时,CMC/SA水凝胶的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59 MPa),分别比纯的CMC(40 MPa)和SA(36 MPa)提高了47.5%和63.9%;当SA含量为60%时,CMC/SA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3.0%).当pH<3.0时,溶胀率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pH=3.0时,溶胀率最小(186%);当pH>3.0时,溶胀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pH=9.0时,溶胀率最大(886%).京尼平交联的CMC/SA半互穿网络水凝胶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溶胀可逆性及对pH的快速响应性.
- 崔莉贾军芳熊子豪张传杰叶正涛朱平
-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京尼平PH敏感性
- 壳聚糖/明胶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以壳聚糖(CS)和明胶(G)为原料,京尼平(GP)为交联剂首先制备了不同组分、不同交联剂含量、具有pH敏感性的壳聚糖/明胶(CS/G)互穿网络(IPN)薄膜。采用特性黏度分析、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
- 贾军芳
- 关键词:壳聚糖明胶互穿网络复合材料吸附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京尼平交联壳聚糖/明胶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 <正>以壳聚糖(CS)和明胶(G)为原料,京尼平(GP)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壳聚糖/明胶(CS/G)互穿网络(IPN)水凝胶。特性黏度分析表明壳聚糖和明胶在稀溶液中达到了分子水平的相容,红外光谱(FT-IR)和...
- 崔莉贾军芳刘云郭义朱平
- 关键词:壳聚糖明胶京尼平
- 文献传递
- 聚乳酸/纳米碳管防静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6
- 2013年
- 以纳米碳管为导电料通过球磨和密炼2种方法添加到聚乳酸基体中制备了防静电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防静电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了功能化纳米碳管对聚乳酸分子的整体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以及熔点的影响。实验表明,聚乳酸分子的整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点略有下降;冲击实验和导电性能测试发现,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及导电性能随着纳米碳管含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实验证明,球磨法较密炼法更容易使纳米碳管在复合材料中形成导电通路,且功能化纳米碳管的加入提高了聚乳酸的抗冲击性能。
- 喻亚格贾军芳叶正涛朱平崔莉
- 关键词:聚乳酸纳米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