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杰芳

作品数:16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清
  • 4篇细胞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3篇SLE
  • 2篇血清SICA...
  • 2篇血压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躁狂
  • 2篇躁狂发作
  • 2篇粘附
  • 2篇首发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瘦素
  • 2篇酸钠

机构

  • 15篇山东省精神卫...
  • 9篇山东省千佛山...
  • 8篇利津县第二人...

作者

  • 15篇贾杰芳
  • 9篇杨文东
  • 9篇马庆海
  • 2篇于晓东
  • 2篇崔宇
  • 2篇王爱祯
  • 2篇李万顺
  • 2篇刘玉美
  • 1篇翟静
  • 1篇陈传刚
  • 1篇常学润
  • 1篇李宪伟
  • 1篇盛永慧
  • 1篇袁家璐
  • 1篇胡丽丽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山东精神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山东省心理卫...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2年
贾杰芳马庆海杨文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溶栓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人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60例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系统治疗)与对照组(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系统治疗),疗程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第2、第3周末采用躁狂量表(BRM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BRMS评分在第1周末[分别为(21±3.6)分、(20±4.3)分]、第2周末[分别为(11±2.3)分、(12±3.5)分]、第3周末[分别为(6±1.7)分、(5±2.4)分]时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3.27~5.34,P:0.053~0.082)。在第1周末,研究组的TESS评分[(3.12±2.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7±2.83)分],差异有显著性(t=3.58,P=0.002),而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ESS评分在第2周末[分别为(2.95±2.26)分、(3.15±2.01)分]、第3周末[分别为(1.43±2.04)分、(1.72±2.31)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2.48~3.06,P=0.552~0.931)。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李万顺崔宇于晓东贾杰芳王爱祯
关键词:丙戊酸镁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躁狂发作
血清sICAM-1和sE-SL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测定及临床价值
2005年
贾杰芳杨文东
关键词:SICAM-1细胞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抗原递呈
SLE、RA患者血清sICAM-1和PTM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贾杰芳杨文东马庆海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奥氮平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 探讨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氮平组、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每组36例,均进行单一用药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水平的变化.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职工90名设为对照组,并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水平检测.对患者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奥氮平组治疗第4周末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第8周末促甲状腺素水平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利培酮组治疗第4周末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第8周末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第4周末血清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3)治疗第8周末奥氮平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1),阿立哌唑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及时调整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张贝贝胡丽丽常学润刘振花贾杰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激素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60例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系统治疗)与对照组(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系统治疗),疗程共3...
李万顺崔宇于晓东贾杰芳王爱祯
关键词:丙戊酸镁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躁狂发作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SLE、RA患者血清ALP活性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2002年
贾杰芳马庆海杨文东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EH组)266例、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EH组无CAS 99例,并发CAS 167例;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CY、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EH组无论是否并发CAS,其血清HCY和MDA水平高于对照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并发CAS者该变化较无CAS者更显著(P均<0.05)。EH并发CA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493,P<0.05),与血清SOD活性呈负相关(r=-0.562,P<0.05)。结论 EH并发CA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清HCY水平与氧化应激有关。
贾杰芳刘玉美杨文东马庆海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与ALT的相关性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AL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8水平。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定量、ALT和IL-18水平测定。结果:两组HBV-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血清IL-18水平与ALT呈显著正相关(r=0.601,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炎性损伤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判定乙型肝炎免疫状态及活动性监测的一项指标,对指导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贾杰芳杨文东马庆海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8抗-HBC
违法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个性特征差异及其家庭社会因素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违法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个性特征的差异,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某教养院中随机抽取违法犯罪男性少年94人(少管组),年龄13~15岁,并在济南市及市郊抽取中小学生94人作为对照组。监护人同意参加。应用自拟家长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影响调查对象个性的因素。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计算出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4个分量表的粗分后,根据手册查出相应的标准分,以标准分:精神质>56.7,神经质>56.7,外向型>56.7,内向型<43.3为界(分数越高,个性偏差越大),统计两组的个性偏差人数。结果:发放问卷188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问卷188份。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少管组及对照组各94人。①少管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精神质和神经质两维度粗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8±2.98,11.09±4.25;3.39±2.27,8.69±6.02,t=5.14,3.15,P<0.01)。②少管组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3,25;20,6,χ2=12.63,13.34,P<0.01);内向型人数(11/11.7)明显少于对照组(22/23.4,χ2=4.45,P<0.05)。③少管组中缺陷家庭、有精神病家族史、父母离婚、家庭成员有反社会行为、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缺陷、双亲管教不一致、受教师惩罚、结交朋友有反社会行为诸因素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违法犯罪青少年存在有精神质、神经质人格,不良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缺陷等是影响人格特征形成的因素。
盛永慧袁家璐翟静贾杰芳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问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