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艳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信仰
  • 12篇汉代
  • 11篇民间信仰
  • 8篇唐代
  • 3篇秦汉
  • 3篇秦汉时期
  • 3篇禁忌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地位
  • 2篇唐朝
  • 2篇俸禄
  • 2篇巫觋
  • 2篇先秦
  • 2篇宦官
  • 2篇割据
  • 1篇道教
  • 1篇等级化
  • 1篇地方政治
  • 1篇东汉

机构

  • 13篇济南大学
  • 12篇天津师范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2篇贾艳红
  • 1篇高臻

传媒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济南大学学报...
  • 4篇齐鲁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求索
  • 1篇管子学刊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济南教育学院...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主旨及对后世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大学》提出了一套自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 ,使它不仅为封建社会提供了系统的政治哲学理论 ,而且也为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方法 ,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
贾艳红
关键词:性善论内圣外王
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被引量:7
2010年
汉代神祇众多,功能不一,所有神灵都是人们实用的产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祭祀神灵的目的是祈求福佑,攘除灾祸;不同地区人们的信仰方式、崇祀对象、对神祇的笃信程度都有很大区别;不仅先秦时期的神灵绝大多数继承下来,同时,人们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不断创造出形形色色、职能各异的新神祇,使民间神灵信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贾艳红
关键词:汉代民间信仰多元性
略论古代民间的司命神信仰
2003年
古人认为 ,司命神是文昌宫第四星 ,主督察人命。汉代 ,司命虽为“宫中小神” ,但因其能主宰人之生死 ,神小权大 ,因而地位很高。不仅被纳入国家祀典 ,而且得到民间百姓的普遍信奉。人们不仅在家中别作小屋供奉之 ,出门时也随身携带 ,随时祭祀。说明两汉时期 ,司命神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 ,司命神之地位在逐步下降。
贾艳红
关键词:民间信仰
以唐代为例看封建社会的“母权”
2003年
贾艳红
关键词: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唐代
略论秦汉时期民间的社神信仰被引量:13
2003年
社神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土地的自然崇拜。先秦时期 ,社神地位很高 ,社祭是最隆重的祭祀典礼。秦汉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对自然依赖程度有所减弱 ,认识水平也不断上升 ,社神的神圣色彩开始逐渐消退。社神在百姓心目中不再是敬畏崇高而是亲切自然 ,地位呈逐步下降之趋势。社神从神坛逐渐步入民间 ,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变得日益人格化、世俗化和大众化。秦汉时期的民间之社有乡社、里社及人们自发组织的私社。
高臻贾艳红
关键词:社神
论汉代政权对民间信仰的多重政策被引量:1
2012年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俗文化的核心。针对民间自发形成的信仰与崇拜,汉代政权采取多重政策,或引导支持,或借鉴利用,或排斥打击,主要取决于其是否与官方信仰及主流文化相抵触,是否从根本上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百姓生产生活。不管官方态度如何,作为一种强大的民间力量,民间信仰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与官方政权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既配合又抗衡的互动局面,并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延续和发展。
贾艳红
关键词:民间信仰
房山石经题记中唐代社邑首领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2019年
房山石经题记中记载的社邑首领名称不一,出现较多的有邑主、社官、平正、录事等。从石经题记来看,平正应为社官之别名,平正与社官非两种社中官职。社官和邑主分别源自两个系统,担任者的身份也有很大差异。维那在房山社邑中出现次数很少,说明在幽州地区此称谓不甚流行,其地位也与论者的某些说法不完全一致。房山社邑首领以二人组合为多,还有部分单独出现的,三官组合较少,说明房山社邑首领还没有像唐末五代时期的敦煌私社那样固定为三官。这与刻经社邑功能单一有关。与东晋南北朝时期佛社相比,房山社邑首领名称由繁杂多样而趋向集中固定。这些称谓一部分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社首领,更多则来自唐代官社和政府官职的影响。
贾艳红
战国秦汉时期巫觋社会地位下降之原因探析被引量:4
2010年
战国秦汉时期,巫觋的社会地位呈日益下降之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巫觋集团对王权的依附性,使中国的巫没有象西方的祭祀集团那样走向独立,发展到可以与王权分庭抗礼的程度,而是随着王权与神权的衰落一并衰落了;巫对文化知识垄断权和祭祀垄断权的丧失,使其逐渐远离神权中心和政治中心,开始向民间滑落;巫觋自身素质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一职业的神圣性,也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贾艳红
关键词:战国秦汉社会地位
上巳节考论被引量:4
2015年
上巳节是汉至唐代的重要节日,也是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对上巳节相关问题的认识上一直存在歧异,甚至出现一些误区。上巳节源于古代祛灾求福、祓除不祥的"祓禊"之祭,是民间禁忌与古老的"祓"祭仪式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时代应该是在东汉时期。
贾艳红
关键词:上巳节东汉禁忌
试论唐代河朔三镇割据的阶段性特点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将唐代河朔三镇的割据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较细致的考察和论述。
贾艳红
关键词:割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