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胶原壳聚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胶原壳聚糖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材料结构特点 ,并行兔皮下包埋实验 ,分别于 4、6、8、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胶原支架上 ,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细胞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结果 胶原壳聚糖膜呈网孔状结构 ,孔径 (10 3± 17) 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完全降解时间为 12周。种植实验示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 ,并具有合成前列环素 (6 2 .3±3.2pg/mlvs 10 .7± 2 .1pg/ml,P <0 .0 5 )的功能。结论 以胶原壳聚糖膜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 ,种植细胞不仅能在材料表面生长 ,还能合成细胞间质和血管活性物质 。
- 赵东锷李若冰邱立成李玮刘维永汪钢朱金如
- 关键词:心脏瓣膜生物相容性降解率
- 应用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聚羟基丁酸 /聚羟基戊酸共聚物 ( poly- hydroxybutyrate- co- hydroxyva lerate,PHBV)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PHBV的结构特点 ,将 PHBV行兔皮下包埋 ,分别于包埋后 2周、4周、6周、8周和 10周观察 PHBV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体外培养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 ,观察其生长曲线 ,平滑肌 α肌动蛋白表达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特点。将体外培养的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种植于 PHBV上 ,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细胞合成前列环素的功能。 结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PHBV呈网孔状泡沫结构 ,孔径 130μm。皮下包埋显示 PHBV生物相容性好 ,体内降解时间约 10周。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平滑肌 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表达 ,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 ,生长曲线良好。种植实验显示细胞在 PHBV上生长良好 ,并有合成、分泌前列环素的功能。 结论 以 PHBV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种子细胞不仅可以在 PHBV上生长 ,而且可以合成血管活性物质 ,初步提示应用
- 周栋汪钢赵东锷刘维永金锋
- 关键词:心脏瓣膜PHBV主动脉瓣
- 临床自发性气胸38例治疗体会
- 1999年
- 我们将收治自发性气胸的38例病人采用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283岁。单侧气胸32例,先后出现双侧气胸6例,单侧反复出现2次以上气胸者5例。12主要症状多数病例都有咳嗽或用力后骤然出现胸...
- 朱金如李玮赵东锷
- 关键词:气胸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
- 婴儿室间隔缺损19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回顾分析 1 96例 1 2月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行根治术患者。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膜周室缺 1 64例 ,嵴内和干下室缺 31例 ,肌部室缺 3例。平均缺损直径 9.4± 2 .2 mm,提示 1 0 3例伴有中 -重度肺动脉高压。 9例行右心导管检查 ,收缩压 5 .8~ 1 1 .6k Pa,舒张压 2 .1~ 6.7k Pa。对 1 5 7例采用中度低温 39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行一期根治术 ,结果全组死亡 3例 ,病死率占 1 .5 3% ,其中低心排综合征 2例 ,重度感染 1例。提示
- 舒端朝刘彩霞赵东锷孙国成
- 关键词:婴儿室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病例分析
- 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膜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 (PL GA)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 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PL GA结构特点 ,将 PL GA在兔皮下包埋 ,分别于 2周、4周、6周、8周和 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 ,培养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 ,对照其生长曲线、平滑肌 α肌动蛋白表达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特点。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种植于 PL GA上 ,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细胞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 结果 PL GA呈网孔状结构 ,孔径 179μm。皮下包埋显示 PL GA生物相容性好 ,体内降解时间为 12周。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和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平滑肌 α肌动蛋白均为部分阳性表达 ,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 ,生长曲线相似。细胞种植显示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 ,并具有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 (P<0 .0 5 )。 结论 以 PL GA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细胞不仅能在 PL GA表面生长 ,还能合成细胞间质和血管活性物质 。
- 赵东锷刘维永汪钢俞世强胡军胡巧侠
-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心脏瓣膜生物材料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现状与发展被引量:13
- 2001年
- 为了克服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瓣膜在抗凝和衰坏方面的缺点 ,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 ,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在种植材料、种子细胞、动物实验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并探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 赵东锷刘维永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生物材料
- 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聚β羟基丁酯膜和胶原膜三种材料的相容性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价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聚β羟基丁酯膜和胶原膜的结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HE、胶原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结构。新西兰兔15只皮下植入材料,于4、6、8和12周取出观察其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将犬股动脉间质细胞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胶原膜上,观察其形态。结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聚β羟基丁酯和胶原膜的孔径分别为179、13、107μm,3种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局部无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聚乳酸聚乙醇酸膜于8周基本吸收,胶原膜12周吸收,聚β羟基丁酯膜12周未见明显降解吸收。细胞种植实验显示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胶原膜表面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胶原膜在材料结构、组织及细胞相容性和降解率方面符合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要求。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降解率和细胞相容性方面尚需改进。
- 苏立伟李霞赵东锷马毅牛中喜张成伟李玮
-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胶原血管
- 可降解聚合物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应用的皮下埋植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作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聚羟乙酸 聚乳酸共聚物 (PGLA)、聚 β 羟基丁酯 (polyhydroxybu tyrate ,PHB)、胶原膜三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皮下吸收情况。 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三种材料经皮下埋植后 2、4、6、8周和 12周的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 结果 :胶原膜皮下包埋 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 ,8~ 12周完全降解 ,组织相容性及皮下吸收情况优于PHB及PGLA。 结论
- 周栋汪钢赵东锷刘维永俞世强
- 关键词:可降解聚合物皮下埋植心脏瓣膜胶原膜
- 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β羟基丁酯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 β羟基丁酯的结构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 HE、胶原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成、结构 .新西兰大白兔 15只皮下植入材料 ,于 4,6 ,8,12 wk取出观察其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 .结果 胶原膜、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和聚 β羟基丁酯的孔径分别为 10 7,179和 13μm. 3种材料组织相容性较好 ,局部无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后期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聚乳酸聚乙醇酸膜于 8wk基本吸收 ,胶原膜 12 wk吸收 ,聚β羟基丁酯膜 12 wk未见明显降解吸收 .结论 胶原膜和聚乳酸聚乙醇酸膜在材料结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率方面符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要求 ,聚β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和降解率方面尚需改进 .
- 赵东锷刘维永汪钢俞世强
- 关键词:胶原聚乳酸聚乙醇酸生物医学工程心脏瓣膜生物相容性
- 胶原膜与聚-β-羟基丁酯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对胶原膜与聚 β 羟基丁酯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 :对照研究胶原膜和聚 β 羟基丁酯膜在材料结构、皮下包埋和细胞生长对照实验情况。结果 :胶原膜呈网孔状结构 ,皮下包埋8周仍保持膜状结构 ,皮下包埋 8~ 12周完全降解 ,生物相容性优于聚β羟基丁酯膜。结论 :胶原膜在材料结构特征、降解率和生物组织相容性方面均优于聚β羟基丁酯 。
- 汪钢张其清赵东锷刘维永俞世强艾玉峰董兆麟胡军胡巧侠
- 关键词:胶原膜组织工程心脏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