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小明

作品数:67 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天文地球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三叠
  • 10篇地层
  • 10篇地质
  • 10篇三叠世
  • 7篇杂岩
  • 7篇三叠统
  • 7篇锆石
  • 7篇化石
  • 6篇地层划分
  • 6篇晚三叠世
  • 5篇岩石
  • 5篇三叠纪
  • 5篇上三叠统
  • 5篇盆地
  • 5篇火山
  • 5篇二叠纪
  • 4篇地质调查
  • 4篇遗迹化石
  • 4篇山岩
  • 4篇石炭

机构

  • 3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2篇宜昌地质矿产...
  • 1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海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湖北省宜昌地...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67篇赵小明
  • 30篇牛志军
  • 23篇段其发
  • 21篇姚华舟
  • 20篇涂兵
  • 17篇汤朝阳
  • 12篇王建雄
  • 10篇童金南
  • 10篇魏运许
  • 8篇王令占
  • 8篇邱啸飞
  • 8篇曾波夫
  • 7篇白云山
  • 5篇彭练红
  • 5篇安志辉
  • 5篇江拓
  • 4篇杨红梅
  • 4篇卢山松
  • 4篇吴俊
  • 4篇田力

传媒

  • 9篇华南地质与矿...
  • 6篇地层学杂志
  • 6篇地质通报
  • 5篇地球科学
  • 4篇沉积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南部二叠纪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构造演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青海南部所在的羌北—昌都地块处于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构造归属仍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通过二叠系以下几方面论述了羌北—昌都地块的构造背景。虫筳类以及珊瑚、腕足类生物组合的研究表明,青海南部整个二叠纪都为暖水的特提斯型动物群,未见冷温型生物,以及二者交替或混生的现象,与特提斯相始终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具亲扬子性的特点,古生物地理区系归属华夏特提斯区华南亚区。羌北—昌都地块北部边界中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出其沉积环境靠近陆块,为被动大陆边缘上形成的陆间洋盆环境,间接地表明羌北—昌都盆地具陆壳结构;二叠纪砂岩、粉砂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出早、中二叠世物源区构造背景为裂谷型,晚二叠世为岛弧型;火山岩具有高Ti和低Ti两种特点,但均具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块边缘拉张带(初始裂谷),同时高的TiO2含量显示出亲扬子板块的特点。火山岩铅同位素V1、V2值投影点落入扬子铅同位素省区域。综合上述研究表明,羌北—昌都地块在二叠纪时期为具陆壳结构的裂陷盆地,且始终位于特提斯区,属于泛华夏大陆群或扬子板块,构成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晚古生代羌北—昌都地块经历了裂解—扩张—闭合的构造演化阶段。泥盆纪为裂谷作用萌生阶段,石炭纪为裂谷初成阶段,二叠纪为裂谷成熟阶段,早二叠世晚期"泛裂谷化"达到鼎盛期,火山活动强,形成岛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晚二叠世昌都地块进入裂谷闭合回返阶段,乌丽群顶部的角度不整合宣告了本演化阶段的终结。
牛志军吴俊段其发白云山马丽艳赵小明何龙清
关键词:二叠纪特提斯青藏高原
青海省1:25万曲麻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
段其发牛志军白云山赵小明汤朝阳魏运许涂兵曾波夫
系统建立了曲麻莱地区的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了9个古生物化石组合,获得33属54种遗迹化石资料;中二叠世茅口期生物古地理区系属特提斯大区华夏区。系统总结了晚三叠世沉积盆地演化。据孢粉化石将红层时代厘定为古近纪沱沱河组和雅西措...
关键词: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找矿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三叠纪遗迹化石的地层学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青海南部曲麻莱—治多地区广泛出露厚度巨大、岩性单一、实体化石稀少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因缺乏明显标志而相对困难。最近,在该地区的研究中采获大量遗迹化石,建立了8个遗迹化石组合。古遗迹学的研究表明,遗迹化石丰度、分异度及遗迹化石组合在研究区内的地层序列中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将古遗迹学特征作为一定区域内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之一,为解决巴颜喀拉山群中富含遗迹化石的上部板岩组和顶部砂岩夹板岩组的划分对比提出新思路。
赵小明段其发牛志军姚华舟汤朝阳曾波夫
关键词:遗迹化石地层划分对比三叠系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早石炭世珊瑚组合和生物地理特征
2011年
青海南部下石炭统杂多群珊瑚化石丰富,下部为维宪阶Siphonodendron scitulus-Lithostrotionella zadoensis组合,产于下碳酸盐岩组和碎屑岩组,以群体的Siphonodendron属和Lithostrotionella属最为常见,以地方性属种为主;上部为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Lithostrotion decipiens-Kueichouphyllum sinense-Siphonodendron irregulare asiaticum组合,产于上碳酸盐岩组,该组合新出现华南地区暖水型单体分子Kueichouphyllum属,同时产少量欧亚区北方类型的重要分子Gangamo-phyllum属,属种的分异度明显高于下伏珊瑚组合。该两个珊瑚组合与藏东和华南及邻区同期生物群进行了很好的对比,表明青海南部早石炭世珊瑚组合属暖水的特提斯型,古生物地理区系属于特提斯大区巴颜喀拉—三江亚区,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以南的生物群区别较大。
牛志军吴俊王建雄赵小明
关键词:早石炭世珊瑚特提斯
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地区发现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
段其发王建雄牛志军涂兵赵小明姚华舟
关键词:放射虫化石中二叠世
文献传递
扬子陆块三峡地区莲沱组砂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21年
对扬子陆块三峡地区黄牛岩剖面莲沱组顶部砂岩中的120颗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黄牛岩剖面莲沱组中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具有~880~800 Ma、~2 000 Ma、~2 500 Ma及~2 700 Ma的峰值,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724±8 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莲沱组顶部凝灰岩开展的年代学工作,将莲沱组顶部砂岩沉积时代限定为724~714 Ma.莲沱组砂岩沉积时间与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接近,反映了其源区地壳物质的快速再循环.碎屑锆石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集中在~3.7~3.1 Ga、~2.5~2.0 Ga和~1.3~1.0 Ga,反映其物源区存在古-中太古代、古元古代以及中元古代末期的初生地壳生长.对比近年来三峡地区不同剖面莲沱组砂岩中已报道的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数据,黄牛岩剖面的莲沱组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之以北的王丰岗剖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莲沱组沉积期两者的陆源物质供给区有较大差别.
徐琼徐琼江拓侯林春赵小明散飞雪童喜润
关键词:扬子陆块莲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三峡地区印支运动的沉积响应被引量:6
2010年
三峡地区上三叠统王龙滩组(或须家河组)超覆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巴东组或上三叠统九里岗组等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两者间存在一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如何理解该界面的性质和发生时限,对于正确认识印支构造运动在该区的作用形式和过程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在长江三峡地区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中,对该界面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观察和研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上三叠统王龙滩组(或须家河组)与下伏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以发育冲刷构造和残存少量风化壳为特征,沉积间断发生在卡尼期中后期至诺利期初期(约225~216.5,Ma)。受印支运动影响,卡尼期中后期,地壳整体抬升,包括研究区在内的中扬子地区漫长的海相沉积历史结束,原有沉积遭受风化剥蚀、地形夷平;卡尼期末期—诺利期初期,地壳抬升速率骤然加剧、地形相对高差变大、河流回春,对下伏地层快速下切。这种下切作用横向变化较大,剥蚀程度差异明显,从而形成在不大的范围内下伏地层从无明显缺失(王龙滩组与九里岗组接触)至大量缺失(王龙滩组与嘉陵江组接触)这一特殊地质现象。总的看来,该沉积间断界面兼具古暴露剥蚀面、冲刷侵蚀面和河流回春作用面3种性质,是对印支运动Ⅲ幕(研究区内印支运动主幕)的沉积响应。
赵小明童金南姚华舟田洋
关键词:印支运动三叠系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竹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寒武纪早期发育一套深水硅质岩系。该岩系由纯硅质岩夹少量白云岩、页岩所组成。硅质岩中微晶石英含量均超过85%,还含有少量碳质、燧石及微量绢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硅质岩的Si O2含量较高,平均为93.4%;Al2O3和Ti O2含量较低,分别为0.19%~1.45%和0.01%~0.09%,TFe2O3为0.053%~0.342%,Al/(Al+Fe+Mn)比值为0.58~0.83,平均为0.71,Eu/Eu*为0.74~3.61,平均为1.65,表明其硅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本身或其生命活动产物,海底热液活动亦提供了一部硅质物质;同时,硅质岩具有较低的TFe2O3/Ti O2比值(2.16~12.56,平均值为5.86)和Al2O3/(Al2O3+Fe2O3)比值(0.65~0.87,平均值为0.78),Y的正异常(Y/Ho值为34.81~60.19,平均为47.0)及Ce的负异常(Ce/Ce*值为0.28~0.92),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的边缘海盆环境,且Ce负异常从底部到顶部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记录了寒武纪时期扬子北缘被动陆缘裂谷盆地不断扩大,水体逐渐变深的过程。
刘浩徐大良牛志军彭练红魏运许赵小明
关键词:硅质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羌塘北部拗陷东段晚三叠世地层沉积特征对比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区内晚三叠世土门格拉群(组)、结扎群、巴塘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夹于金沙江缝合带南侧和前缘隆起带之间,呈NW向带状分布.笔者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实测剖面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从生物群面貌、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基本层序和沉积相角度进行了分析.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总体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向北至雀莫错一带因远离中央隆起,陆源物质供应相对较少,泥、灰岩增多,灰岩中化石丰富,双壳类、菊石类等生物群得以快速发展;沿北东,靠近金沙江缝合带,受其活动影响而表现出火山活动频繁.这3个群(组)可很好对比,基本特征相同,因此认为是同一地质时期同一构造单元不同构造部位之沉积产物.
汤朝阳姚华舟牛志军段其发赵小明王建雄
关键词:晚三叠世
青海南部二叠纪罗甸期火山岛沉积相模式及对■类动物群分布的制约被引量:9
2008年
二叠纪罗甸期是青藏高原东特提斯构造域泛裂谷化活动的鼎盛期.由于火山物质的喷发及陆源物质的影响,造就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复杂的海底火山-沉积地貌,出现4种沉积类型,呈北西西向展布的以台地相火山岩-灰岩型为中心,围绕其分布的是浅水斜坡相(沉)凝灰岩型,向两侧为岛间洼地相砂泥岩型,最外侧则是深水斜坡相(角)砾屑灰岩型.综合地质填图结果分析,基于研究区主要剖面研究,识别出7种沉积相类型,建立了火山岛沉积相模式.该模式揭示出由于强烈的中基性火山喷发,在昌都地块内部快速而间歇地构建一些呈链状展布的火山岛.在火山活动相对宁静期,火山岛缘发育小型碳酸盐礁、浅滩、台地,深水斜坡、洼地相沉积围绕着火山岛链分布.在火山岛的不同部位出现3种■类生物组合,火山岛之上或其边缘为台地相Misellina-Schwagerina组合,火山岛的侧翼斜坡相中见异地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组合,水体较深的火山岛之间产洼地相Parafusulina组合.研究表明,昌都地块内部在泥盆纪至二叠纪初期为较稳定的浅海相沉积建造,自罗甸期开始出现陆壳基底的(火山)岛海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在祥播期之后,构成统一的较稳定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显示裂陷盆地活动性明显减弱.孤峰晚期呈现分异,裂谷盆地的不稳定性又有所增加.晚二叠世整个昌都地块进入裂谷闭合回返阶段.
牛志军徐安武王建雄段其发赵小明姚华舟
关键词:火山岩沉积相二叠纪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