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茜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军队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病毒
  • 9篇抗体
  • 9篇克隆
  • 7篇单克隆
  • 6篇单克隆抗体
  • 5篇基因
  • 5篇汉滩病毒
  • 5篇S基因
  • 4篇肾综合征
  • 4篇肾综合征出血...
  • 4篇嵌合
  • 4篇综合征
  • 4篇综合征出血热
  • 4篇汉坦病毒
  • 4篇出血热
  • 3篇原核表达
  • 3篇源性
  • 3篇真核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嵌合基因

机构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赵茜
  • 16篇徐志凯
  • 15篇白文涛
  • 13篇张芳琳
  • 13篇王海涛
  • 11篇吴兴安
  • 10篇阎岩
  • 8篇薛小平
  • 8篇罗雯
  • 7篇刘勇
  • 4篇尹文
  • 2篇姜绍谆
  • 2篇闫岩
  • 1篇温光楠
  • 1篇臧益民
  • 1篇贾松惠
  • 1篇郭照江
  • 1篇马文煜
  • 1篇杨德鸿
  • 1篇李立文

传媒

  • 10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心功能杂志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4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McAb 1A8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1997年
阎岩徐志凯姜绍谆尹文王海涛赵茜吴兴安薛小平白文涛
关键词:单链抗体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HFRS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性疾病实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7年
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观察表明,鼠源性McAb有可能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特异而有效的治疗制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对病毒的直接中和而抑制感染,也可通过介导机体的CDC和/或ADCC效应而发挥作用。在将鼠源性McAb普遍应用于临床之前,尚需对其药代动力学及其可能的副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赵茜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鼠源性病毒
汉滩病毒M、S基因部分片段嵌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与基因免疫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0.7Kb片段嵌合基因基因免疫的研究。方法构建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5′端700bp片段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2S0.7。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用ELISA法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基因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鉴定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正确。用pcDNA3.1-G2S0.7直接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及糖蛋白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及18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嵌合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对NP及GP的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及S基因0.7kb片段的嵌合基因,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芳琳徐志凯阎岩罗雯刘勇吴兴安白文涛赵茜王海涛
关键词:汉滩病毒M基因S基因
汉坦病毒陈株S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被引量:7
1999年
从汉坦病毒陈株感染的VeroE6细胞裂解液中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PCR获得病毒S基因编码区约1.3kbcDNA片段,克隆该片段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汉坦病毒76118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二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GSTNP融合蛋白。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分子约72kD左右。Westernbloting和ELISA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与多株抗汉坦病毒核蛋白的McAb发生反应,其抗原表位及McAb反应谱与76118株相比存在某些差异。
薛小平徐志凯马文煜闫岩尹文张芳琳吴兴安赵茜白文涛
关键词:汉坦病毒S基因核苷酸序列
汉坦病毒S基因0.7kb片段真核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基因免疫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汉坦病毒 S基因 0 .7kb片段的真核表达及基因免疫的研究 .方法 构建汉坦病毒 76 - 118株 S基因 5 端 70 0 bp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S0 .7,脂质体法转染 COS- 7细胞 ,免疫荧光检测表达结果 ;用该质粒免疫 BAL B/c小鼠 ,并用免疫荧光法及 EL ISA法检测基因免疫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 .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在 COS- 7细胞中获得瞬时表达 ;用 pc DNA3.1- S0 .7基因免疫小鼠可引起抗汉坦病毒核蛋白 (NP)特异性的抗体应答 .结论 汉坦病毒 S基因 0 .7kb片段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汉坦病毒体液免疫应答 ,为进一步进行细胞免疫反应的检测及基因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张芳琳徐志凯阎岩白文涛吴兴安罗雯赵茜
关键词:汉坦病毒S基因DNA疫苗抗体生成基因免疫
抗GS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999年
PGEX4T是原核表达系统中常用的表达载体,其表达产物为目的蛋白(肽段)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所形成的融合蛋白。本文制备了抗GST的单克隆抗体(mAb),为上述融合蛋白的辅助检测、鉴定和纯化奠定了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GST抗原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G...
王海涛徐志凯赵茜张芳琳薛小平白文涛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硫酶单克隆抗体
鼠源性抗汉坦病毒mAb在人体内的动态变化及抗鼠抗体的产生被引量:1
1999年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Ab)为异种蛋白,应用于人体后,半衰期较短,并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鼠抗体[1]。本文观察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接受抗汉坦病毒mAb治疗后,其血清中鼠IgG的代谢及抗鼠IgG抗体产生的情况,以为鼠源性mAb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
王海涛徐志凯沈济仓张芳琳赵茜白文涛薛小平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单克隆抗体
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检测法被引量:9
1993年
作者介绍一种在自由活动的大鼠中检测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的方法.在大鼠一侧后肢足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以此方法检测,该足缩腿反应潜伏期(3.8±0.3s)较同体正常后足潜伏期(21.7±3.9s)显著缩短(P<0.01),呈热痛过敏态.腹腔注射阿司匹林(40 mg/kg)后,痛敏足的缩腿反应潜伏期(16.6±2.6 s)较对照组潜伏期(6.2±1.6s)明显延长(P<0.05),且效应与剂量相关.结果表明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检测法具有客观、准确、灵敏以及相对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局部炎症性痛过敏的检测及药物镇痛效应的研究.
杨德鸿赵茜李连祥胡三觉
关键词:疼痛痛觉过敏潜伏期
汉滩病毒M、S基因部分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含主要抗原位点的汉滩病毒囊膜糖蛋白G1与NP片段。方法将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编码G1的片段与S基因编码区5′端约0.7kb的片段连接,克隆入pGEX4T2,构建嵌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并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诱导GSTG1S0.7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嵌合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G1S0.7。经IPTG诱导后,ELISA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可与抗汉滩病毒NP及糖蛋白的mAb特异性结合。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诱导出相对分子质量Mr大于1×105的G1S0.7与GST的融合蛋白。结论获得具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GSTG1S0.7,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罗雯徐志凯阎岩吴兴安张芳琳刘勇赵茜白文涛王海涛
关键词:汉滩病毒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大肠杆菌
单克隆抗体的治病与“致病”
1999年
对单克隆抗体在病毒性疾病治疗和引起病毒感染增强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各自涉及的机理。指出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辩证地看待是前提,深入研究是关键。
赵茜徐志凯郭照江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病毒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