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灵福

作品数:40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钉螺
  • 4篇单核细胞增生
  • 4篇单核细胞增生...
  • 4篇实验教学
  • 4篇李斯特菌
  • 4篇教学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杀灭
  • 3篇杀灭钉螺
  • 3篇生物碱
  • 3篇噬菌体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灭钉螺
  • 3篇菌体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海洋放线菌
  • 3篇放线菌

机构

  • 39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喀什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维尔茨堡大学

作者

  • 39篇邓灵福
  • 14篇祁超
  • 10篇李文新
  • 7篇刘德立
  • 6篇熊丽
  • 5篇高强
  • 5篇罗勤
  • 4篇刘中来
  • 4篇李兵
  • 4篇冯玉文
  • 3篇马艳玲
  • 3篇张中信
  • 3篇王莹莹
  • 3篇耿辉
  • 3篇刘艳丽
  • 3篇邓海
  • 3篇李娟娟
  • 2篇丁书茂
  • 2篇刘实
  • 2篇熊国梅

传媒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农药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生物技术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物理实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inlB/actA双缺失突变株的构建被引量:4
2010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B和actA毒力基因的编码产物InlB和ActA是与其致病性相关的重要毒力因子,与该菌在细胞间扩散、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肌动蛋白聚集因子ActA是细菌由细胞浆扩散至相邻细胞所必须的因子,而内化素InlB在对肝细胞的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在inlB缺失菌株基础上成功构建了毒力基因inlB和actA双缺失的突变株,获得减毒突变株,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
王莉冯飞飞张强冯莹颖邓灵福张晓莉罗勤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同源重组
4-羟基-5-嘧啶甲酸乙酯衍生物的合成被引量:4
2009年
由乙氧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和相应的脒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4-羟基-5-嘧啶甲酸乙酯和2-甲基-4-羟基-5-嘧啶甲酸乙酯,原料易得、操作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可分别达到80%和91%。
黄统辉张爱东邓灵福涂海洋
基于虚实结合的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5
2020年
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是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受实验电子传递微观不可见、过程迅速以及数据分析难的影响,电子传递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利用3D Studio Max平台建立了逼真的虚拟实验场景、形象的PSⅡ三维仿真结构和生动的电子传递动画,仿真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开发出具有良好沉浸感和交互性的虚拟实验。华中师范大学植物生理教学团队采用引导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将虚拟仿真同实体实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经实践和调研后发现,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实验的教学效果。
秦丽玮戴国政张中春雷明邓灵福万建阮君龚思颖李兵
关键词:光合电子传递实验教学
稀有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和卤代酶生物合成基因簇核心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克隆稀有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的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和卤代酶生物合成基因簇核心区基因片段。根据已发表的放线菌NRPS和卤代酶生物合成基因簇核心区的核苷酸序列保守区设计两对简并性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扩增NRPS和卤代酶生物合成基因簇核心区基因片段,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获得两段大小分别为662bp和557bp的基因片段,编码220个和185个氨基酸。这两段序列与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 CNS-205的NRPS和卤代酶生物合成基因簇核心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成功地获得了稀有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的NRPS和卤代酶生物合成基因簇核心区基因片段,该基因片段的获取将为分离全长基因簇以及研究该基因簇在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马艳玲邓海魏菁菁郭秀红刘中来邓灵福刘艳丽郭建军姚汉超熊国梅祁超
关键词:系统进化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罂粟科一新记录种——巫溪紫堇被引量:1
2013年
报道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罂粟科(Papaveraceae)的一新记录种——巫溪紫堇(Corydalis bulbillifera C.Y.Wu).
陈其梅邓灵福张中信
关键词:紫堇属罂粟科
稀有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大片段DNA基因组文库的构建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构建稀有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基因组文库。方法:以稀有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为实验材料,随机剪切提取的总DNA,5′-磷酸末端补平回收40kb左右的DNA片段,与pWEBTM载体连接,经包装蛋白包装成噬菌体后侵染宿主细胞E.coliEPI100,构建该菌株的基因组文库,并对该文库进行质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稀有海洋放线菌S.arenicola的基因组文库,效价达6.5×104CFU/mL,得到3000个阳性克隆子,远远大于按覆盖率为99%计算至少所需的657个阳性克隆子数,且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36kb,重组率100%。阳性克隆子保存于96孔板中,-80℃保存。结论:所构建文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为了进一步评估S.arenicola所能合成的所有潜在天然产物,还需要进一步检测该文库中包含有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大肠杆菌的表达情况。
马艳玲邓海刘中来邓灵福刘艳丽祁超
关键词:基因组文库噬菌体
转录调控蛋白PrfA对两组新近发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的体外转录作用的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转录调控蛋白PrfA对两组新近发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的体外转录作用。方法利用本室近年来建立的体外转录系统,对两组基于转录基因组体内研究发现的5个可能的受PrfA不同调节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进行了体外转录活性的研究。结果第一组中的hpt基因的体外转录活性受PrfA正调节,而其它4个基因既不被PrfA正调节也不被负调节。结论除hpt基因外,其它4个基因体外转录结果与体内实验不相一致,说明PrfA在体内可能通过复杂多样的非直接方式、或者还需要一些目前未知的因子来调控这些新近发现的基因的表达。
罗勤周青春邓灵福高强刘德立GOEBEL Werner
关键词:体外转录启动子
蜡状芽孢杆菌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被引量:38
2008年
从湖北省洪湖、仙桃等地采集的活性污泥和土壤中分离得到32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其进行反硝化能力测定,其中3株菌的反硝化能力较强,能以NaNO3为唯一氮源生长,分别命名为HS-N25,HS-MP12和HS-MP13.这3株菌可以分别在18,15和12 h内将特定培养基SC中起始浓度为10 mmol/L的NO3-完全降解.通过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子鉴定,菌株HS-N25,HS-MP12及HS-MP13与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同源性达99%.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蜡状芽孢杆菌.
杨希刘德立邓灵福朱德锐高强魏艳红刘松邹煜平熊丽
关键词:蜡状芽孢杆菌好氧反硝化RDNA
甲醛致大鼠肺和肾组织细胞DNA-蛋白质交联及其修复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为探讨甲醛致生物机体DNA-蛋白质交联(DPC)作用及其修复能力。方法以3月龄SPF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进行体内(0、0.5、1.0、3.0mg/m3气态甲醛吸入染毒72h)和体外实验(0、25、50、100、150、200μmol/L液态甲醛染毒1h),并进行体内(3.0mg/m3的气态甲醛吸入染毒72h)和体外(75μmol/L的液态甲醛染毒1h)修复实验(修复0、6、12、18和24h)。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大鼠肺、肾组织细胞DPC率。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低浓度的气态甲醛(0.5mg/m3)不能明显诱导大鼠肺、肾组织细胞产生DPC,较高浓度的气态甲醛(≥1.0mg/m3)可以产生明显的DPC作用(P<0.05);由3.0mg/m3浓度的气态甲醛使肺、肾组织细胞产生的DPC可在24和18h内得到修复,并可在24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体外实验表明,低浓度的液态甲醛(25μmol/L)不能明显诱导大鼠肺、肾组织细胞产生DPC,较高浓度的液态甲醛(≥50μmol/L)可以产生明显的DPC作用(P<0.05);由75μmol/L浓度的液态甲醛使肺、肾组织细胞产生的DPC可以在18和12h内得到修复,24h内可以恢复至空白对照水平。结论较低浓度的甲醛不能明显诱导DPC的形成,而较高浓度的甲醛则能显著诱导DPC的形成,甲醛所致的DNA-蛋白质交联可得到修复,且体外修复比体内修复时间要短。
江中发邓灵福李宁吴凯杨旭张本延
关键词:甲醛DNA-蛋白质交联DNA修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脑细胞DNA的损伤被引量:24
2008年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染毒1.5h后,与对照组相比,DEHP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均显著升高(p<0.01),即DEHP染毒引起了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加剧,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尾距与DEHP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DEHP可导致金鲫鱼脑细胞DNA损伤。
陈莉李学彬杨光涛邓灵福丁书茂
关键词:DEHP单细胞凝胶电泳DNA损伤脑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