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梅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低张增强扫描诊断胆总管壶腹癌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T低张增强扫描在诊断胆总管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胆总管壶腹癌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9~ 71岁 ,平均年龄 5 5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低张、饮水、增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右膈顶至十二指肠水平段。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 9例胰头钩突平面可见“双管征” ,5例可见“双环征” ,3例可见“半月征” ,8例在扩张的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结论 低张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很有价值。
- 龚洪翰姜建何来昌肖香佐汪丽娅曾献军邱春梅纪玉强王敏君王敏王进华周莉
- 关键词:对比剂低张壶腹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0~55岁,平均29.5岁.车祸伤2例,锐器伤4例,打击伤3例。就诊最短时间1小时,最长时间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腹痛及肉眼血尿.
采用Siemens Somatom Pl...
- 龚洪翰王永正王敏肖香佐邱春梅汪丽娅
- 关键词:肾损伤影像诊断对比剂
- 文献传递
- fMRI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和下巨虚穴的大脑功能区分布被引量:57
- 2003年
-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与针刺经络穴位相结合的方法来观察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下巨虚穴在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分布位置。方法 64名健康志愿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按先后顺序针刺右侧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使实验组处于得气状态,对照组处于不得气状态。针刺同时进行fMRI扫描。t检验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得气状态下fMRI图像显示两穴位的脑功能活动区定位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位于双侧扣带回、岛叶、大脑外侧沟上壁及中央后回等部位。不得气状态下,fMRI图像显示两穴位的脑功能活动区定位亦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后回。同一穴位在得气和不得气两种状态下,脑功能活动区定位差别明显(P<0.01)。结论 针刺足三里、下巨虚两穴位治疗胃肠疾病有其科学基础;经络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针刺效应可能通过经络-大脑皮层-内脏这一途径完成。
- 龚洪翰王永正肖香佐邱春梅汪丽娅纪玉强王敏王敏君王进华曾献军
- 关键词: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足三里穴
- 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对肾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例肾损伤病人行螺旋CT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 CT普通扫描显示肾轮廓不规则 5例 ,肾包膜下血肿 3例 ,肾周积血 2例。CT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不仅显示普通扫描所见 ,而且显示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 ,肾收集系统损伤导致尿外瘘 2例 ,肾皮质穿通伤伴局限性肾包膜下陈旧积血 1例 ,肾皮质裂伤 1例 ,肾积水破裂导致腹腔积液 1例。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在肾损伤。
- 龚洪翰王敏王永正肖香佐邱春梅汪丽娅纪玉强王敏君
- 关键词:CT肾损伤
- 11例狼疮脑的CT诊断
- 2000年
- 目的 :探讨CT对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1例确诊为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 ,且均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的狼疮脑患者 ,分析他们的CT表现。结果 :(1)不定部位的低密度病灶 ,呈斑片状、条状、大片状 ,部分呈多发对称性 ,周围无水肿及占位效应 ;(2 )轻度脑蒌缩 ;(3)脑积水。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及CT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狼疮 ,其CT所见需与脑梗塞、多发性硬化相鉴别。诊断此病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CT征象缺乏特异性。
- 邱春梅龚洪翰
- 关键词:脑疾病红斑狼疮CT诊断SLE
- 胃低张螺旋CT扫描诊断胃癌的价值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胃低张螺旋CT扫描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 :47例胃癌患者 ,扫描前 10min肌注 6 5 4 2 10~ 2 0mg后 ,即饮水或 1.5 %~ 2 .0 %的泛影葡胺 80 0~ 12 0 0ml。所有患者行螺旋CT常规扫描 ,其中 39例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入 76 %安其格拉芬 80~ 90ml行增强扫描。结果 :47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胃癌的部位、范围、大小、周围组织侵犯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病灶表现为局限或广泛不规则胃壁增厚、僵直、胃腔缩小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胃癌患者应常规行低张螺旋CT检查 ,与其他检查互为补充 ,提供完整的资料 。
- 龚洪翰曾献军王永正肖香佐邱春梅
- 关键词:胃癌肿瘤诊断
- 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包括肾损伤 7例 ,肾盏憩室 2例 ,膀胱憩室 2例 ,肾脏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 6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2例 ,输尿管中段梗阻 2例 ,巨输尿管 1例 ,单纯输尿管囊肿 1例 ,肾上极大盏结石合并小盏囊状扩张 1例 ,肾盂内血凝块1例 )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 CT增强延时扫描能明确显示肾脏集合系统的损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破裂所致的尿外渗及肾内血肿形成引起的肾收集系统的梗阻、移位、变形等继发病变 ;显示憩室内囊液的延迟强化和持续长时间强化 ;显示发育异常的肾脏、输尿管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显示尿路梗阻所致的尿外渗 ;显示肾盂内血凝块。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 龚洪翰王敏王永正肖香佐邱春梅汪丽娅
- 关键词:CT增强泌尿系病变
- 16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我院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
- 肖香佐徐莹王俊龚洪翰纪玉强王敏君王进华王敏邱春梅
- 关键词:16层螺旋CT结直肠癌图像后处理
- 文献传递
- 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47例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年龄为52.2岁.胆总管扩张分轻度(9 mm≤管径<10 mm)、中度(10 mm≤管径<15 mm)及重度(管径≥15 mm).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分软藤状、残根状和不典型3类.结果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 中度扩张18例,15例为结石,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 双管征' ,5例可见'双环征',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 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很有价值.
- 龚洪翰何来昌姜建周莉王敏君王进华王敏纪玉强邱春梅肖香佐
- 关键词:低张CT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梗阻部位结节影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的CT表现被引量:2
- 2000年
- 邱春梅龚洪翰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