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常霞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应用全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404例正常对照和414例膀胱癌病例的基因组DNA进行GSTM1和GSTT1基因分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携带GSTM1(+)基因型者比,GSTM1(-)基因型的男、女性患膀胱癌危险性分别为1.66(95%CI:1.18~2.33)和1.08(95%CI:0.59~1.98)。同样携带GSTM1(-)基因型,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更加明显。与不吸烟且携带GSTM1(+)基因型男性比,GSTM1(-)基因型的目前吸烟者的OR值为2.99(95%CI:1.56~5.74),而携带GSTM1(-)基因型同时吸烟年限≥40年者OR为4.33(95%CI:2.14~8.73)。尽管女性吸烟例数较少,但携带GSTM1(-)基因型的吸烟女性患膀胱癌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的GSTM1(+)基因型者,OR值为6.72(95%CI:1.69~26.80)。与不吸烟且携带GSTT1(+)基因型男性相比,携带GSTT1(-)基因型的吸烟者患男性膀胱癌危险的OR值为1.38(95%CI:0.79~2.42)。携带GSTT1(-)基因型的吸烟女性患膀胱癌危险性是不吸烟的GSTT1(+)基因型者的3.04倍(95%CI:0.77~12.01)。结论:GSTM1(-)基因型能显著增加男性患膀胱癌的风险,该基因型与吸烟可能有一定的联合作用。GSTT1基因型可能与上海市区男、女性膀胱癌无关。
- 邵常霞项永兵张薇方茹蓉程家蓉袁剑敏高玉堂
- 关键词:膀胱肿瘤GSTM1GSTT1吸烟病例对照研究
- 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吸烟、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上海市1997年1月-2002年12月确诊的、年龄30~69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995)和全人群对照(n=1 087)的一般情况、月经及生育史、饮食及营养素、个人生活习惯、体力活动、疾病及家族史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及饮酒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与从未吸烟者相比,目前吸烟者患子宫内膜癌的OR值为0.48(95%CI:0.22~1.06),但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吸烟年限、开始吸烟年龄等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与从未饮酒者相比,目前饮酒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后者调整后OR为0.19(95%CI:0.09~0.41),P<0.01;以从未饮酒者为参比组,开始饮酒年龄≥30岁及<30岁组的OR分别为0.63(95%CI:0.34~1.16)和0.41(95%CI:0.19~0.86),趋势检验P=0.006 1.结论饮酒可能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吸烟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高静项永兵徐望红邵常霞阮志贤程家蓉舒晓鸥高玉堂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吸烟饮酒病例对照研究
- XRCC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人类DNA修复基因XRCC1Arg194Tr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242例膀胱癌患者及225例人群对照XRCC1基因194位点的多态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以及是否与吸烟因素存在着交互作用。[结果]膀胱癌病例组的194Trp/Trp突变基因型频率(11.2%)显著高于对照组(4.0%)。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高危职业史、膀胱感染和体质指数等因素后,携带194Trp/Trp基因型个体患膀胱癌的风险是194Arg/Arg基因型个体的3.64倍(95%CI:1.60~8.30)。此基因型与吸烟对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无明显交互作用。去除了吸烟的混杂效应后,194Trp/Trp基因型个体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是其它基因型个体的3.16倍(95%CI:1.45~6.88)。[结论]XRCC1基因194Trp/Trp突变基因型增加膀胱癌发病风险,与吸烟无交互作用。
- 张薇项永兵程家蓉邵常霞方茹蓉袁剑敏高玉堂
- 关键词:膀胱肿瘤病例对照研究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吸烟
- 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相对生存率分析被引量:42
- 2005年
- 目的:分析1988~1995年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情况,观察其趋势。方法: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处积累的肿瘤登记病例和随访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和H akulinen氏法计算相对生存率,并比较前后两个时期(4年)结果。结果:上海市区1988~1995年男性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57.4%、49.9%、36.5%,女性膀胱癌、肾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47.6%、53.5%;其中男性膀胱癌的生存率高于女性,但肾癌相反。不同时间段分析结果显示:1988~1991年男性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从53.7%、41.6%、38.0%上升至1992~1995年的57.2%、50.6%、39.1%;女性膀胱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1.8%上升至44.7%,而女性肾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8.0%降至47.3%。结论:上海市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生存率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仅男性肾癌和前列腺癌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 邵常霞项永兵刘振伟高静孙璐方茹蓉阮志贤高立峰金凡高玉堂
- 关键词:泌尿系统肿瘤相对生存率
- 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6年
-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重点讨论了CYP1A1、CYP1A2、CYP2C19、CYP2D6、CYP2E1、NAT1、NAT2、GSTM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的相关性。
- 邵常霞项永兵
- 关键词:基因膀胱肿瘤
- 既往疾病史与胰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既往疾病史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全人群病例一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1990年10月~1993年6月期间确诊的、年龄在35~74岁的上海市区451例胰腺癌新发病例以及按性别、年龄(5岁1组)频数配对的1552例人群对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既往疾病史与胰腺癌的关系。结果:男性中,糖尿病患者(OR=4.49,95%CI:2.21~9.12)、慢性胰腺炎患者(OR=7.05,95%CI:1.93~25.75)、胆囊切除者(OR=4.02。95%CI:1.75~9.26)以及肝硬化者(OR=4.22,95%CI:1.68~10.59)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女性糖尿病患者(OR=3.58,95%CI:1.89~6.76)、慢性胰腺炎患者(OR=6.15,95%CI:1.88~20.06)、胆囊切除者(OR=2.91,95%CI:1.54~5.48)以及肝硬化者(OR=6.92,95%CI:1.08~44.49)。去除胰腺癌诊断前或调查前5年内出现上述疾病史的研究对象后,男性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危险性仍显著增加(OR=3.47,95%CI:1.09~11.06)。其余结果虽多数危险性也升高,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胆囊切除以及肝硬化病史可能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上述疾病史可能在胰腺癌病因学中起一定的作用。
- 张学宏高玉堂邵常霞季步天
- 关键词:胰腺癌病史记录胆囊切除病例对照研究
- 吸烟和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研究分析吸烟及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自1996年1月~1999年6月,上海市区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基于全人群的膀眈癌病例对照研究,共访问到608倒膀胱癌病例和607例健康人群对照。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估计吸烟及环境烟草烟雾暴露对膀胱癌发生的比数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男性吸烟者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67倍(95%CI:1.23~2.27),且随着每天吸烟量、累积吸烟量、吸烟年限和吸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吸烟开始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戒烟后膀胱癌危险性有所降低。吸烟也显著增加女性膀胱癌的危险性,调整OR为4.19(95%CI:1.65~10.65)。吸烟者的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男性、女性分别为32.04%和15.61%。未发现环境烟草暴露增加非吸烟者膀胱癌的危险性。结论:进一步证实吸烟是膀胱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环境烟草烟雾暴露是否增加膀胱癌危险性尚难定论。
- 张薇项永兵邵常霞方茹蓉程家蓉袁剑敏高玉堂
- 关键词:吸烟烟草烟污染病例对照研究
- GSTM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 目的:应用全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GSTM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膀胱癌危险性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方法对404例正常对照和414例膀胱癌病例基因组DNA进行GSTM1基因分型.应用非条件logistic...
- 邵常霞项永兵张薇方茹蓉程家蓉袁剑敏高玉堂
- 关键词:膀胱癌GSTM1吸烟病例对照研究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绿茶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饮茶特别是绿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上海市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已确诊年龄30~69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995)和全人群对照(n=1087)的一般情况、月经生育史、饮食及营养素、个人生活习惯、激素相关因素、疾病及家族史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与从未饮茶者相比,有饮茶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略降低(OR=0.82,P=0.0466)。饮茶主要对绝经前女性有保护作用(OR=0.74,95%CI:0.54~1.01);以从不饮茶者为参比组,饮淡茶、浓淡适中及浓茶者的OR值分别为0.72、0.88和0.44,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31)。在不吸烟不饮酒者中,饮绿茶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OR=0.77,P=0.0199);每周饮绿茶频率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越低;以从未饮茶者为参比组,每周饮绿茶<7次及≥7次者OR值分别为0.90(95%CI:0.53~1.54)和0.76(95%CI:0.60~0.95),趋势检验P=0.0163;饮绿茶量越大危险性越低,每月饮绿茶≤100g、~200g及>200g者的OR值分别为0.76、0.87和0.74,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茶特别是绿茶对子宫内膜癌可能有弱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局限于绝经前女性。
- 高静项永兵徐望红邵常霞阮志贤程家蓉SHU Xiao-ou 高玉堂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病例对照研究绿茶个人生活习惯OR值
- 饮茶与膀胱癌关系的上海市区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饮茶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1996年1月~1999年6月,在上海市区开展了一项基于全人群的膀胱癌病例-对照研究,共访问了608倒膀胱癌病例和607例健康对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CI)来衡量饮茶与膀胱癌的关系。结果:饮茶对非吸烟男性膀胱癌有保护作用,OR=0.58(95%CI=0.33~1.00);且随着饮茶量的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降低。以从不饮茶者为参比组,每月饮茶〈150g、150~200g和〉200g者的OR值分别为0.92(95%CI=0.40~2.15)、0.42(95%CI=0.16~1.12)和0.52(95%CI=0.27~1.00),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27),分析中调整了年龄、职业、饮酒、膀胱感染和体质指数等混杂因素。在男性吸烟者中,由于吸烟因素本身的作用较强,未见饮茶的保护作用。由于样本量限制,未观察到饮茶对女性的保护作用。结论:饮茶(特别是绿茶)有可能是非吸烟男性膀胱癌的保护因素。
- 张薇项永兵邵常霞方茹蓉程家蓉袁剑敏高玉堂
- 关键词:膀胱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