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云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邻苯
  • 2篇邻苯二甲腈
  • 2篇模型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1篇亚氨基
  • 1篇亚氨基二乙酸
  • 1篇亚胺
  • 1篇乙酸
  • 1篇原位红外
  • 1篇树脂
  • 1篇酸型
  • 1篇铜离子
  • 1篇腈基
  • 1篇螯合
  • 1篇螯合树脂
  • 1篇羧酸
  • 1篇羧酸型
  • 1篇酰胺
  • 1篇酰亚胺
  • 1篇离子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曾科
  • 3篇向首容
  • 3篇邹云
  • 3篇杨刚
  • 2篇李文栋
  • 1篇袁萍
  • 1篇胡军
  • 1篇张俊伟
  • 1篇袁平

传媒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热固性树脂
  • 1篇上海塑料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亚氨基二乙酸螯合膜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上接枝亚氨基二乙酸制备氨基羧酸型吸附材料(LDPE-g-IDA)。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结构,并探讨了室温下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膜材对Cu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99.20mg/g;在pH值2~6范围内,平衡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其平衡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属于优惠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受Cu2+扩散步骤的控制;吸附平衡后的膜材在0.1mol/L的HNO3溶液中120s的解吸附效率接近90%,表明该膜材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可以循环使用。
李文栋胡军邹云向首容袁平曾科杨刚
关键词:铜离子
含酰胺的邻苯二甲腈模型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2,2-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为原料,通过亲核和缩合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含酰胺的邻苯二甲腈模型化合物(ACNPA),并用氢谱(1H-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其结构;流变测试发现,该模型化合物在未加固化剂的条件下,在240℃、260℃、280℃均可交联固化,而且随着固化温度的提高,固化所需的时间变短;热重分析(TGA)的测试数据表明,与未固化模型化合物的残炭率41.46%相比,240℃、260℃、280℃固化后产物的残炭率分别提高到了54.21%、61.33%和60.66%。
向首容曾科邹云袁萍李文栋杨刚
关键词:邻苯二甲腈酰胺模型化合物
含邻苯二甲腈基酰亚胺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和固化
2013年
以间苯三酚为原料合成了含羟基芳香二胺(OHDA)和含邻苯二甲腈基团的芳香二胺(CNDA)。2种二胺单体分别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制得2种酰亚胺模型化合物,即含羟基酰亚胺模型化合物(OHLPI)和含邻苯二甲腈基团的酰亚胺模型化合物(CNLPI)。采用FTIR、1H-NMR、TGA、DSC对2种酰亚胺模型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将2种模型化合物按一定物质的量比混合,用原位红外和流变分析研究了酚羟基对氰基聚合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酚羟基对氰基的聚合反应催化作用显著,反应迅速,但是延长时间,效果不显著。
邹云张俊伟向首容曾科杨刚
关键词:邻苯二甲腈原位红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