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林
- 作品数:33 被引量:33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8
- 1996年
- 利用一个具有三重水平结构的台风数值模式,就地形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的影响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的三重结构能较成功地考虑不同尺度的地形,既能考虑关键区的细致结构,又能考虑大尺度环境流场的影响,能较成功地预报出台风路径、大风及雨区分布;(2)地形作用改善了对流降水条件,中低层辐合上升比无地形有很大加强,台风登陆后在山脉迎风坡地区降水增幅显著,且对流性降水占较大比重,取消地形后模拟的台风位置偏北,东西风带北推,且登陆后不发生应有的较强的衰减。因此,地形的抬升辐合在暴雨增幅中起很大作用。
- 郑庆林吴军
- 关键词:地形台风暴雨暴雨增幅
- 北太平洋持续SSTA影响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数值试验被引量:7
- 2004年
- 应用一个在NCARCCM3(T42L18)气候模式基础上发展的CCM3(R15L9)长期预报模式,模拟研究了北太平洋海区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区海温持续偏暖引起亚洲—太平洋地区(20~40°N)对流层出现明显的增温带,有利于初夏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减弱、北跳,东风急流加强北移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还有利于亚洲夏季风发展和东亚大陆近地面平均温度回升。上述环流特征,加速了东亚初夏季节转换过程。
- 袁佳双郑庆林宋青丽
- 我国东南海岸线分布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72
- 1996年
- 利用一个三重水平结构、双向嵌套的台风数值模式,以1992年8月29日12时为初始场,根据模式中地形插值时遇到的问题,设计了实际海岸线与扩展海岸线两种方案,对9216号登陆台风及其暴雨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动力抬升形成的对流降水是台风暴雨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暴雨中心随海岸线的扩展而移动,可发生在“扩展陆地”上。较低的地形扩展对台风路径的影响甚微,但对台风强度及偏东急流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地形坡度削弱会引起地形性降水减少,从而使台风暴雨幅度有所减弱,因此,在模式中需要对地形进行慎重的处理。
- 郑庆林吴军蒋平
- 关键词:台风暴雨增幅
- 热带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利用NCEP/NCAR月平均海表温度及北半球大气环流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热带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状况下东亚初夏(5、6月份)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研究发现,暖海温年,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冷海温年明显偏弱;暖海温年,欧亚大陆南支西风急流明显减弱北移,东亚大陆对流层低层温度偏高或接近常年,青藏高原近地面温度偏高,而冷海温年,东亚大陆对流层低层温度偏低,5月份青藏高原近地面温度偏低。研究表明。
- 袁佳双郑庆林
- 关键词:海表温度异常西太平洋副高
- 桂北一次春季低温阴雨过程的长期数值预报试验
- 1992年
-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广西的气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春季低温阴雨的分析和预报工作,建立了一系列预报工具,但预报的方法主要仍是统计方法,预报时效还不能满足服务要求。 目前世界上的长期数值预报主要是用大气环流模式作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我国郑庆林提出的全球七层大气环流谱模式已较成功地用于长期数值预报研究,本文利用在文献[2]的基础上改进的、考虑地形和摩擦作用、边界层作用、凝结潜热作用、云和辐射作用以及积云对流等较完整物理过程的四层原始方程谱模式,以1985年3月10日12时(世界时,以下同)客观分析为初始场。
- 王根富郑庆林宋青丽
- 关键词:春季阴雨
- 青藏高原对莫东北侧初夏干旱天气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0
- 1994年
- 本文利用改进的T42L9模式,以1979年6月14日12时的FGGE-Ⅲb资料为初始场,分别在有地形非绝热,有地形绝热以及无地形绝热情形下进行了五天数值预报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高原东北侧干旱天气的影响,模拟结果指出,在初夏夏季风爆发期间,青藏高原有利于其东侧(包括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一带)进入雨季,但也有利于其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区维持干旱,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高原北侧的初夏干旱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 郑庆林燕启民
- 关键词:青藏高原干旱天气干旱
- 一个改进的谱模式半隐式时间差分方案及其应用研究
- 1 引言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谱模式半隐式时间积分方案中,普遍以绝对涡度和散度作为模式预报要素来构成可求解的完备预报方程组。其形式与最初的谱模式求解框架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对线性项与非线性项进行处理的半隐式时间差分格式在...
- 张朝林郑庆林宋青丽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中西部下垫面对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8
- 2003年
- 在NCAR的CCM3全球模式与RegCM2区域气候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CCM3—RegCM2嵌套模式系统,并应用于研究改变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下垫面特征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植被遭到破坏,退化为沙漠时,使得该地区地面反照率增加,感热输送加强,气温升高,并在西风气流的作用下,30°N以北的东亚大部分地区气温增高,东亚大陆沿海的高度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纬向气流减弱,经向气流增强,东亚大槽亦被削弱,整个东亚地区的季节转换将提前。
- 王兰宁郑庆林宋青丽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下垫面区域气候模式大气环流气温
- 青藏高原下垫面对中国夏季环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4
- 2002年
- 发展了一个 CCM3 - Reg CM2单向嵌套模式 ,用以研究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下垫面特征对我国夏季环流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若青藏高原中西部植被破坏 ,变为沙漠 ,则该地区地面返照率增加 ,热容量减少 ,气温升高。从而导致高原北侧的温度梯度增大 ,西风槽则被削弱 ;西风急流被推至更西更北的地区 ,使得北方冷空气难以到达我国长江、黄河流域 ;由于青藏高原上空气温增高 ,导致该地区上空的反气旋环流增强 ,使原来位于槽前西南气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平直西风气流当中 ,不利于降水的产生。与此同时 ,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 ,使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 。
- 王兰宁郑庆林宋青丽
- 关键词:青藏高原夏季环流数值模拟降水
- 一个改进的T42L10谱模式及其在月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5
- 1993年
- 将一个改进的 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与(国家气象中心引进的)原 T42L9谱模式进行了比较.该模式改进和提高了在σ面上模式初值的精度;在辐射计算中,用模式的预报水汽场和模式诊断云代替原模式(T42L9)中的气候纬向平均水汽场和云,并考虑了由于大地形作用对云的影响;采用了七层谱模式中对低纬的改进预报方法(如对水平扩散过程),以改进T42L10在低纬的月预报结果;考虑了海温及下垫面状态在月预报中随预报时效的变化.用改进的 T42L10谱模式对1992年4月、6月、7月、9月作月长期数值预报试验.试验表明,500hPa 高度月预报平均的 R 值(倾向相关系数)在中高纬和低纬地区分别为0.76和0.64;模式预报的均方根误差月平均比对应的持续性误差小.
- 郑庆林宋青丽蒋平
- 关键词:谱模式